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時政

我國碳市場領域首部法規出台

2024年02月27日09:46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我國碳市場領域首部法規出台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近日發布,自今年5月1日起施行。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今天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這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第一部專門法規,首次以行政法規的形式明確了碳排放權市場交易制度,具有裡程碑意義。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2021年7月正式開市,目前已完成兩個履約周期,覆蓋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約51億噸,納入重點排放單位2257家,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場。與此同時,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制度建設方面的短板日益明顯。《條例》應運而生,為全國碳市場運行管理提供法律依據。

  為碳市場保持彈性,嚴控、嚴查、嚴罰數據造假

  司法部立法四局局長張要波說,我國碳市場總體還屬於一個新事物,還有很多需要探索和創新的地方,在堅持全流程管理的同時,還保持必要的彈性。

  早在2011年,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深圳7個省市就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並且先后啟動交易,覆蓋電力、鋼鐵、水泥等20多個行業近3000家企業,為全國統一的碳市場建設探索積累經驗。

  “實踐中已經出現了排放數據造假這一苗頭性問題。因此立法必須突出問題導向,及時作出有效回應。”張要波介紹,《條例》把有效防范和懲處碳排放數據造假行為作為重要內容,尤其對於接受委托編制年度排放報告以及對報告進行技術審核的技術服務機構,有篡改、偽造數據資料等弄虛作假行為的,規定了嚴格的法律責任。

  在趙英民看來,《條例》在打擊碳排放數據造假、遏制虛報瞞報碳排放數據等行為方面,真正長出了“牙齒”。他總結為6個字:嚴控、嚴查、嚴罰。“嚴格控制”體現在明確了相關機構和人員禁止事項和處罰措施,通過配套制度規范,持續壓減數據造假空間,通過建設完善全國碳市場管理平台,利用區塊鏈、數字化技術手段,保証數據無法篡改。通過年度核查加日常監管的工作模式,持續強化數據質量審核。“嚴肅督察”是指通過全國碳市場管理平台大數據篩查異常數據,通過投訴舉報發現問題線索,在此基礎上進行現場檢查核實,“對發現的問題線索不查清絕不放過,問題疑點不查清絕不放過,問題整改不到位絕不放過”。“嚴厲處罰”,即明確各相關部門的監管職責,對碳排放數據弄虛作假“零容忍”,嚴懲重罰,公開曝光違法違規行為。

  強制碳市場與自願碳市場銜接,形成減碳合力

  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共同構成了我國的碳市場體系,兩者既有區別、獨立運行,又有聯系、互為補充。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強制性的,自願減排交易市場是自願性的。”趙英民介紹,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參與主體目前主要是具有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法律義務的排放企業,由政府向這些企業分配碳排放配額,並規定企業向政府清繳與其實際排放等量的配額,清繳完之后,配額盈余的企業就可以在市場上通過交易出售獲益。配額不足的企業,就需要從市場上購買,從而實現激勵先進、約束落后的政策導向,降低整個行業乃至全社會的降碳成本。

  自願減排交易市場的目的是,鼓勵各類主體自主自願地採取額外的溫室氣體減排行動,產生的減排效果經過科學方法量化核証后,通過市場出售,從而獲取相應的減排貢獻收益,將動員更廣泛的行業企業,創造巨大的綠色市場機遇。自願減排項目需要滿足額外性、真實性、唯一性。

  兩個市場通過配額清繳抵銷機制,實現互聯互通。《條例》規定,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企業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購買經核証的溫室氣體減排量用於清繳其碳排放配額。

  趙英民表示,強制碳市場和自願碳市場的銜接,將更好地形成政策合力,進一步激發綠色低碳創新動力,引導社會各方來共同參與減碳,從而推動落實國家“雙碳”目標。

  盡快實現碳交易市場首次擴圍

  市場活躍度、行業覆蓋范圍、市場參與主體、交易不活躍等,都是碳市場建設下一步需要克服的問題。對此,《條例》分別對優化配額分配方式、建立市場穩定機制、豐富交易主體和產品作出明確規定。

  趙英民介紹,我國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發電、鋼鐵、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紙、航空行業,這8個重點行業佔到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的75%左右,這些行業工業化程度高,有一定的人才、技術、管理基礎,更容易實現對碳排放的量化控制管理和影響含碳產品和服務的價格。

  “目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納入了‘發電行業’,排放量大約是51億噸,佔到了全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40%以上。將高排放行業盡早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也就是說抓住全國75%的排放”。

  “其他7個行業雖然沒有納入配額管控,但其碳排放核算報告核查工作已經開展。”趙英民表示,目前,關於擴圍的專項研究已在進行,對重點行業的配額分配方法、核算報告方法、核算要求指南、擴圍實施路徑等,開展了專題研究評估論証,相關的技術文件起草工作已經基本完成。

  “我們正在積極推動,爭取盡快實現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首次擴圍。”趙英民說,未來將優先納入碳排放量大、產能過剩嚴重、減污降碳協同效果好、數據質量基礎好的重點行業,並科學合理確定不同行業的納入時間,分階段、有步驟地積極推動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碳排放重點行業,要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國際影響力的碳市場。

  趙英民還指出,《條例》出台后,不再新建地方碳市場,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行業和企業不再參加地方的試點碳市場。此外,地方試點碳市場應當參照此次發布的《條例》,健全完善相關的管理制度,加強監督管理。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藝)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