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創新創業人才 培育未來產業
繪就更加美好的中國式現代化萬千氣象成都圖景,政協委員建言獻策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前不久召開的成都市委十四屆四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聚焦黨中央和省委賦予成都的時代使命和戰略定位,明確要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確保各項部署轉化為發展實效,齊心協力繪就更加美好的中國式現代化萬千氣象成都圖景。
藍圖已躍然眼前,昨日,市政協十六屆二次會議開幕,省委副書記、成都市委書記施小琳在開幕會上講話指出,邁步新時代新征程,必須堅持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建設美麗成都”“擦亮幸福底色”“提升治理現代化水平”等熱詞成為與會委員關注和熱議的話題。圍繞這些目標,應怎樣接續奮斗?對此,記者採訪了部分委員。
委員紛紛表示,施小琳書記的講話統攬全局、催人奮進,要一以貫之履職盡責。新時代新征程上,要毫不動搖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堅持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持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為繪就更加美好的中國式現代化萬千氣象成都圖景而團結奮斗。
“書記在講話中對科技創新的論述讓我印象深刻,備受鼓舞。”市政協委員、成都中醫藥大學教授張冠斌關注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建議圍繞成都清水河高新技術產業走廊,加快布局專業醫藥產業園、重點實驗室等,匯聚戰略級人才、高技術人才等創新創業人才,加快成都千億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建設。
當下,成都正加快推進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將在前沿生物、先進能源、數字智能等6大重點領域24個細分賽道前瞻布局。
“自2022年ChatGPT發布以來,國內各行各業開源閉源大模型層出不窮。成都亟須構建特色人工智能大模型發展路徑、布局新賽道培育未來產業。”在市政協委員、成都盛世君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黃琛看來,成都優勢明顯,比如成都是全國第二個投運超算和智算雙中心的城市。他建議使用循序漸進、創新擴散、三層迭進、重點突破的方法,布局新賽道培育未來產業。同時,引導本地科創投與產業資本結合牽引,重點投資和孵化本地行業、垂直大模型,並且結合未來產業方向加大本地復合型實用人才的培養力度。
聚焦“開放”,成都正在不斷提升國際門戶樞紐能級,持續釋放城市開放活力,加快打造內陸開放經濟新高地。
“書記在講話中提及的‘要加快打造對外交往中心,充分發揮雙循環重要節點、向西向南開放的門戶樞紐’讓我感受頗深。”市政協委員、成都外商協會會長袁昕認為,要有十分具體且長遠的規劃,要明確成都在全球經濟價值鏈中的地位,通過整合人才、市場、政策等資源,抓住類似西博會、世園會等機遇,讓成都與國際聯系更加緊密。
綠色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顯著特征,也是公園城市最鮮亮的底色、最持久的優勢。“書記在講話中專門提到綠色發展的相關內容,讓我對未來公園城市的發展充滿了信心。”市政協委員、成都市通用人工智能與物聯網產業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彭小利表示,多元治理、系統治理、綠色治理和可持續治理,能讓城市更美好、人民更幸福。彭小利談道,為助力“雙碳”目標,作為智慧城市、綠色能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工作內容,“成都‘虛擬電廠’的建設將成為智慧、綠色能源示范工程的新模式新業態,從而提高西南地區電力系統運行的穩定性。”
近年來,成都作為常住人口超2100萬的超大城市,不斷致力於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如何進一步提高效能?
市政協委員,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楊俊表示,就退役軍人工作而言,首先應該聚焦城鄉公共資源的高效配置,完善退役軍人“服務超市”的建設,如果能與黨群服務中心、社區便民等相結合,退役軍人的力量可更好地服務市民。其次,也要建強用好“兵支書”。“成都830多名‘兵支書’是城市現代化治理中的有生力量。”他說,“兵支書”的上崗能鼓勵引導廣大退役軍人積極參加城市現代化治理,打造和諧家園的工作。
2024年,站位新時代新征程,應如何進一步提質幸福成都?
“在市民幸福生活的建設中,殘疾人的大事小事都事關整體民生。”市政協委員、市殘聯主席團副主席胡小東表示,近年來,成都積極拓展殘疾人關心關愛事業的深度與廣度,組織藝術家協同殘疾人共同創作文創作品,為殘疾人群體增加了收入,也為城市點亮了溫暖的火光。此外,一系列助殘行動也讓殘疾人群體享有了人生出彩、夢想成真的機會。“成都近六成殘疾人都是農村戶籍,我們也會致力為他們創造更高品質的幸福生活。”他表示,未來,成都殘疾人工作將結合農業新技術、新手段,例如將新型種植技術推廣到農村。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劉依林 魏捷儀 陳煦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