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特別策劃>>聚焦2024成都市兩會>>兩會動態>>人大速遞

讓企業與高校“雙向奔赴”

2024年02月01日15:38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讓企業與高校“雙向奔赴”

  “目前,科技成果在進行轉化過程中,基礎研究階段(0—1)與產業化階段(1—100)之間存在斷層,促進原始創新快速走向產業化,這其實挺有難度的……”採訪中,市人大代表、文瀾智谷中試產業基地首席技術官葉銳道出科技成果就地就近轉化的難點。

  長期以來,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難,使得眾多創新成果“沉睡”在實驗室,無法到達市場進行產業化應用。如何破解科技產業“兩張皮”?這成為促進科技成果高效轉化的破題關鍵。同時,這也是市人大代表葉銳在過去履職的一年中,努力解答的問題。

  科技成果轉化的關鍵路徑在哪裡?葉銳認為,關鍵在於“中試”,而“試”這個詞又是關鍵中的關鍵。“如果將原創成果看作是‘0—1’的原始創新,產品產業化看作是‘100-N’的批量生產,那中試則是實現‘1-100’的熟化突破,是打通原創技術走向產業化的重要一環,也是制約當前科技成果轉化的關鍵所在。”

  圍繞科技創新與科技成果轉化,葉銳深入成都多個企業、高校、研究院進行調研走訪。他發現,科技成果轉化和中試還存在著很多“空白”,需要政府的頂層設計和政策引導來支持解決。

  圍繞科技成果轉化,怎麼解決科學家與企業家互不相信?如何鼓勵企業家大膽投身原創科研的轉化?科學家的科研成果由誰來實現工程化?……針對這些科技成果轉化領域存在的問題,葉銳也有著具體的建議。

  在葉銳看來,應該促進企業與高校的“雙向奔赴”,高校專家為創新成果的產業化提供技術指導,企業為高校實驗室原始創新提供市場需求導向。“培養具有‘科研思維’的工程師、工匠團隊也尤為重要。”在葉銳眼中,加大力度培養中試人才也是科技成果有效轉化的“利器”。“利用環高校一小時‘中試產業圈’優勢開展產教融合,聯合市內企業與各大中專院校創建‘第二產業大學’‘產業學院’或‘工匠學院’,利用校內和企業雙導師培養機制,讓高校人才在中試項目實踐中成長。”(成都日報記者黃雪鬆)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