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解讀
不斷提高政協服務中心大局的貢獻率

2023年是全面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四川改革發展歷程上極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也是十三屆四川省政協履職的起步之年。
這一年,在省委堅強領導下,省政協常委會按照“四心”總體工作思路,即堅決維護核心、傾力服務中心、堅守為民初心、廣泛凝聚人心,鮮明提升政協履職貢獻率導向,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四川新篇章作出了新的貢獻。
這一年,省委對省政協及其常委會的工作給予肯定: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政協工作全面開創新局面,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四川得到有力踐行。
回 顧2023
一年來,突出抓了四件大事
第一,筑牢政治忠誠,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和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
亮點:
①把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和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緊密結合,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深學細悟促轉化,省政協主席會議成員帶頭深入基層宣講督導116場次。
②對標對表打造“兩高地、兩基地、一屏障”的使命任務和“四個發力”重要要求,確定11個重大課題開展專題調研,“加強國家戰略腹地建設”等有關報告得到全國政協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批示。
③組織各界別委員深入三蘇祠、永豐村、三江口、翠雲廊、三星堆等地,追尋總書記足跡、感悟領袖情懷,開展主題征文活動。
第二,強化凝心鑄魂,精心組織開展富有政協特色和實際成效的主題教育。
亮點:
①以學鑄魂——省政協主席、副主席在委員培訓班上授課,帶頭宣講黨的創新理論﹔舉辦省政協學習會暨市(州)政協主席讀書研討班﹔開展“學習新思想、踐行新使命、奮進新征程”委員主題讀書與實踐活動。
②以學增智——開展“川渝毗鄰地區協同發展”“打造‘天府第二糧倉’”等專題調研33項,提出一大批務實管用的意見建議。
③以學正風——深化“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主席會議成員和廣大委員上高原、訪寺院、跑鄉村、下礦井、走企業、進學校,“背靠背”聽取意見,“面對面”開展協商。
④以學促干——緊盯問題抓整改,提升能力務實干,做好引導預期、增強信心等工作,在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中展現新擔當新作為。
第三,聚焦中心大局,扎實開展“同心共建現代化四川”專項行動、“我為高質量發展獻一策”活動。
亮點:
①開展“同心共建現代化四川”專項行動,聚合全省政協和廣大委員智慧力量。
②聚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強化人才支撐、推進民生改善和共同富裕等著力重點,抓大事、謀發展、獻良策。
③開展“我為高質量發展獻一策”活動,形成調研報告92篇,全國政協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批示31件次,推動產業建圈強鏈等建議轉化為政策選項。
第四,激發履職活力,創新打造“一委一品牌”“一市(州)一特色”和“有事來協商”升級版。
亮點:
大力推動省政協各專委會創建“一委一品牌”﹔指導市(州)政協創建“一市(州)一特色”﹔推動“有事來協商”提質增效,累計開展小微協商9620次,助解社會民生難題2.1萬余件。
一年來,扎實推進六方面重點工作
(一)毫不動搖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牢牢把握政協工作正確政治方向。
亮點:健全完善省政協黨組工作規則﹔探索實行“黨員副主席+黨外副主席”共同分管專委會工作機制。
(二)緊扣實施“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發展戰略協商建言,全力助推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和高質量發展。
亮點:
①始終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就建立雙城經濟圈高規格推進機制等重大問題在全國兩會上提交提案,9件全部立案辦理,1件列為重點提案督辦。
②始終聚焦“四化同步”,助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圍繞“突出新型工業化主導作用,推進制造強省建設”“強化高質量發展的人才支撐”,召開兩次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相關建議被省委全會採納。
③始終聚焦“城鄉融合”,助力鄉村全面振興,《關於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建議》得到省委主要領導批示,相關建議被省委全會採納。
④始終聚焦“五區共興”,助力高水平區域協調發展,提交支持成都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省域經濟副中心等提案86件﹔指導成德眉資四市政協、川南片區政協、川東北地區政協等健全協商協作機制。
(三)擔當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加力助推建設習近平文化思想實踐新高地。
亮點:
①傳承弘揚三蘇文化,組織住川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交《關於通過三蘇祠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提案》,得到中宣部、國家文物局等有關部委的關注支持。
②促進巴蜀文化發展繁榮。圍繞三星堆遺址發掘研究和文物保護修復、蜀道文化挖掘研究、稻城皮洛遺址保護利用和文旅融合發展等開展專家協商,向全國政協提交三星堆遺址與金沙遺址聯合申遺等提案。
③挖掘政協文史資料時代價值。制定省政協文史資料和書籍編纂出版總體規劃和五年計劃﹔全面啟動《人文巴蜀·大美天府》等3個系列共20余卷文史資料叢書編纂出版工作。
(四)始終堅持人民政協為人民,協力增進民生福祉。
亮點:廣泛深入開展委員履職“服務為民”活動,助力解決民生領域重點難點問題。
①協力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督辦大熊貓國家公園生態保護重點提案。成功主辦沿黃九省(區)政協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協商研討第六次會議,積極爭取國家層面支持。
②協力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圍繞職業病防治與職業健康管理開展監督性視察,監督意見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批示。報送加強西部高海拔地區人群生命健康基礎研究等社情民意4100多篇。
③協力強化教育養老就業保障和社會治理。視察監督中小學勞動教育和普惠托育開展情況。視察“一老一小”服務保障、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調研醫養結合高質量發展。圍繞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加強特殊群體就業等反映社情民意,助解群眾急難愁盼。
(五)發揮政協統一戰線組織功能作用,凝聚巴蜀兒女團結奮斗的強大正能量。
亮點:
①深化黨派團體團結合作,提高民主黨派界別和委員在重點提案、大會發言中的比重,為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在政協履職搭建有效平台。
②深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組織委員深入民族地區、走進宗教活動場所。
③深化團結聯誼和對外交往工作,落實同黨外委員交友聯誼和專委會走訪委員制度。
(六)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履職能力建設,展現政協組織和廣大委員新時代的新樣子。
亮點:完善協商工作制度機制,激勵委員責任擔當,從嚴從實推進機關建設。完善年度協商計劃制定辦法,落實主席會議向常委會報告工作制度。制定專家協商會工作規則、委員聯系界別群眾指導意見、組織開展專題研究實施辦法等11項制度。健全完善委員服務管理制度和激勵機制,落實省政協委員履職補貼,強化履職保障和委員培訓。加強市縣政協工作聯系指導,主席會議成員帶隊赴21個市(州)、83個縣(市、區)調研督導,常態走訪市縣政協機關,著力推動解決實際問題。
解 讀
概括來說,2023年,省政協常委會以三個“堅定不移”突出抓了四件大事,以六個“一以貫之”扎實推進六項工作。
三個“堅定不移”與四件大事是:緊扣“堅定不移用黨的創新理論統攬政協工作”,省政協抓了兩件大事,一是旗幟鮮明講政治筑忠誠,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和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二是立足政協組織特色、注重凝心鑄魂效果,精心組織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緊扣“堅定不移用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使命任務引領政協工作”,扎實開展“同心共建現代化四川”專項行動、“我為高質量發展獻一策”活動﹔緊扣“堅定不移用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使命任務引領政協工作”,創新打造“一委一品牌”“一市(州)一特色”和“有事來協商”升級版。
“一以貫之”扎實推進六項工作是:一以貫之堅決落實黨對政協工作的全面領導,牢牢把握政協工作正確政治方向﹔一以貫之建言聚力省委“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發展戰略實施,全力助推我省拼經濟搞建設﹔一以貫之注重發揮文化文史工作優勢,加力助推建設習近平文化思想實踐新高地﹔一以貫之深入踐行協商於民、協商為民,協力增進民生福祉﹔一以貫之堅持大團結大聯合,廣泛凝聚起巴蜀兒女同心共建現代化四川的強大正能量﹔一以貫之推進改革創新,持續加強政協履職能力現代化建設。
解讀
2023年省政協提案工作的一大特點,就是“高質量”,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 以高質量選題開展提案培育。首次召開高規格提案培育工作會,同時公開向社會征集提案線索,向提案者推送提案選題參考目錄224條。
2 以高質量培訓進行引領激勵。採取線上線下方式,開展提案業務培訓﹔遴選20件提案開展重點督辦,評選表揚55件好提案,多措並舉推動提案聚焦中心精准、意見建議務實。
3 以高質量重點督辦帶動辦理工作全面提質增效。省政府班子成員領銜辦理提案,示范帶動提案辦理辦到廣大委員和人民群眾的心坎上。省政協主席會議成員牽頭督辦提案。這些舉措有力推動提案辦理實現了從“督好一件”到“辦好一片”、從“文來文往”到“人來人往”、從“面對面”到“心連心”的轉變,使每位提案者都感受到了各方面重視的程度、辦理的力度、轉化的效度。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