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政商動態

從瀘州出發,通“陸”聯海

2024年01月12日20:25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2023年12月21日,歷時7年建設的隆黃鐵路新建敘永至畢節段全線開通運營,讓瀘州與“海”更近。

2023年12月31日,2023年最后一趟瀘州中歐班列汽笛長鳴,搭載著55個集裝箱貨物,從瀘州港站駛向俄羅斯謝利亞季諾。

作為四川唯一穩定開行國際水路、陸路物流雙通道的城市,近年來,瀘州著力暢通物流大通道、提升口岸能級、聚“產”優“鏈”,通“陸”聯海,暢通四方。

暢通物流大通道

瀘州通“陸”聯海更快捷

1月8日,來自樂山裝滿化工品的集裝箱順江而下,到達瀘州港﹔1月11日,瀘州港國際集裝箱碼頭,一輛輛叉車、巨大的龍門吊正繁忙作業,50個集裝箱的化工品正在裝車,准備搭乘四川西部陸海新通道江鐵海聯運班列首列發車,前往廣西欽州。

不沿邊,不鄰海。地處內陸腹地的瀘州在開放的物流通道上,沒有明顯優勢。以前內陸貨物出口,也大多選擇通過長江黃金水道,“一江春水向東流”。

如何破解困局?

2022年1月,瀘州打通西向國際鐵路物流通道,開行中歐班列,並實現了從首發到圖定直至常態化運行的跨越式發展,成為瀘州對外開放和外向型經濟發展的一張名片。2023年,瀘州開行中歐班列24列,貨值超4.8億元。

“陸”通了,瀘州還想與“海”更近。

與東向通過長江黃金水道出海相比,走南向陸路出海,是瀘州的最佳選擇,但卻面臨道路交通阻隔的限制。

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帶來了新機遇。2019年8月,《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正式提升為國家戰略,瀘州成為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節點城市。2023年12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又專門出台意見要求做強南向開放樞紐門戶功能,聯動發展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支持宜賓—瀘州國家現代流通戰略支點城市和瀘州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加快長江上游成宜國際物流園、雙加鐵路物流中心等建設,加密開行南向鐵海聯運班列,穩定運行宜賓港、瀘州港內支航線及近洋航線。

從瀘州當前外貿發展情況來看,2023年1月至11月,瀘州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成員國間實現進出口總額53.91億元,佔全市進出口總額的30.7%。從出口國家看,與瀘州市貿易往來排名前三的國家分別為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從進口國家看,與瀘州市貿易往來排名前三的國家分別為日本、馬來西亞、韓國。同時,據瀘州海關數據,2023年前11月,瀘州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實現進出口額94.1億元,同比增長33.2%。

為加快推動瀘州搶抓融入RCEP國家戰略機遇,進一步擴大開放、推動產業轉型升級,2023年9月,瀘州開行首列南向鐵海聯運國際貨運班列,“借道”重慶,走西部陸海新通道中通道出海,到2023年12月底,共累計開出7列。

2023年12月21日,西部陸海新通道西線暢通工程敘畢鐵路建成通車,四川打通前往北部灣出海口最近的陸路通道,瀘州南向開放樞紐門戶地位更加凸顯,迎來了全方位深化合作的黃金機遇期。

“與之前繞道重慶相比,南向班列走隆黃鐵路,到廣西欽州可以少走約300公裡的路程。”瀘州遠海聯眾供應鏈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陳生付介紹,除了不再走“彎路”,本地企業對南向班列的需求也比較旺,“從前期摸排來看,本地瀘天化、銳佳陶瓷、金田紙業、四川長江水運、華南無機鹽、伊頓液壓等企業有合作基礎,本地化工、糧食、白酒、礦產等方面業務具有較好貨源挖掘空間,這對支撐海鐵聯運班列開行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接下來,瀘州市將持續穩定開行四川西部陸海新通道江鐵海聯運班列,並視瀘州本地及周邊貨源組織情況逐步增加開行列數。

現在,瀘州東可借長江黃金水道出海,相連全球﹔西可通中歐班列輻射歐洲﹔南可以西部陸海新通道覆蓋東南亞﹔北向通道能力逐年提升,四向物流大通道齊發的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提升口岸能級

加快建設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

清晨,在瀘州港國際集裝箱碼頭,幾艘貨船停靠岸邊,一船船來自巴西的玉米正吊裝上岸﹔下午,一艘滿載赤水竹漿的貨船,駛離泊位,順江而下,去往江蘇……

枕帶雙流,享舟楫之利,瀘州歷來就是川、渝、滇、黔結合部的物資集散地。2023年,瀘州港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900.05萬噸,同比增長10.06%,貨物周轉量佔全省85%以上,居全省第一。而據四川港投川南港務瀘州港市場部營銷部副部長周海介紹,2023年,瀘州港國際集裝箱碼頭完成綜合箱量吞吐量21.05萬標箱,同比增長10.62%﹔鐵路吞吐量4.96萬標箱,同比增長16.49%﹔外貿吞吐量6.34萬標箱,同比增長3.45%。

現代物流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作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節點城市,2023年7月,瀘州成功列入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成為四川省唯一的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

據瀘州市口岸物流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是國家對新時代瀘州高質量發展的新定位,是四川省委、瀘州市委確定的瀘州“酒、港、醫”發展戰略的新定位之一,是瀘州第八大對外開放平台。瀘州港口型國家物流樞定位為“一帶一路”國際供應鏈組織中心、國家糧食物流核心樞紐和長江上游航運貿易中心,規劃佔地5560畝,布局了港口多式聯運與集散區、糧食臨港倉儲與加工區、國際物流與配套服務區、鐵路多式聯運與倉儲區、區域分撥與城鄉配送區五大功能區。目前,瀘州港口型國家物流樞已具備水運干線運輸組織、區域分撥配送、多式聯運轉運組織、國際物流服務四項基本功能。

當前瀘州正處於從“交通樞紐”向“物流樞紐”轉型升級,從“交通物流優勢”向“產業項目集聚”跨越發展的關鍵階段,以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為契機,瀘州不斷擴大通江達海的版圖。

離瀘州港國際集裝箱碼頭不遠,瀘州港鐵水聯運物貿集散中心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該項目建成后將用於港口貨物的堆放,其中,一期工程建成投用后,每年將新增貨物周轉能力50萬噸。

溯江而上,作為高水平建設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的重要載體,納溪區石龍岩碼頭正在抓緊建設。據瀘州港華石龍岩碼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萬維介紹,該碼頭將於今年開港,年貨物吞吐量預計將達到154萬噸左右。

石龍岩碼頭具備水公鐵聯運優勢,近期主要服務納溪石龍岩商貿物流園糧食、礦建材料、工業原料等大宗貨物運輸,與后方產業園區實現聯動發展。待進港鐵路建成后,借助西部陸海新通道,石龍岩碼頭將進一步發揮瀘州港主要港點優勢,成為瀘州港又一大宗貨物集散中心。

同時,為提升口岸能級,依托已經圖定運行的瀘州號中歐班列,瀘州港正在抓緊建設鐵路運輸類海關監管場所,投用后,瀘州港將成為全國唯一的同時具有水運口岸和鐵路口岸功能的港口。

著力聚產優鏈

物流暢通賦能瀘州口岸經濟

1月9日,在位於瀘州綜合保稅區的四川信特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由玉米加工而成的畜禽飼料正由工作人員裝車后運往成都、重慶等地,以供應畜牧養殖等下游市場。

“這批飼料生產所用的玉米是從巴西進口的,總共4萬噸,於去年12月份到達瀘州。”四川信特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浩說,該公司在瀘州綜保區內投資建設的年產150萬噸進口糧食深加工項目一期於去年建設投產。同時,因為生產所需,去年9月,該公司從澳大利亞進口了500噸小麥,這也是瀘州綜合保稅區首批進口糧食。

“依托瀘州港,瀘州水路運輸有優勢。”談起當初選擇落戶瀘州的初衷,陳浩表示,轉運方便是最大原因。以從巴西進口的4萬噸玉米為例,分10條散貨船從張家港中轉,抵達瀘州港后,通過短駁方式運輸至瀘州綜保區內。“非常方便。”

方便的不僅是交通。為破解區域內進境糧食加工企業面臨的保稅倉容量不能滿足生產需要、擴建倉需投入大量資金等難題,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創新“進境糧食保稅循環倉容監管模式”,通過增設保稅循環倉容,為企業檢驗檢疫許可証辦理和進口糧食保稅流轉提供了充足的可使用循環倉容,保障了企業的外貿訂單和生產加工。

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瀘州口岸進口糧食量快速增長,常年穩居長江上游港口第一位。其中,2020年42.5萬噸,2021年77.1萬噸,2022年突破百萬噸大關,達到104.65萬噸,2023年達到131.56萬噸,同比增長25.71%。

“依托水運低成本優勢,我市著力打造口岸產業集群,大力發展臨港加工制造業、臨港貿易業等產業,推動‘通道經濟’‘口岸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瀘州市口岸物流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臨港加工制造業方面,目前,瀘州已聚集恆力(瀘州)產業園年產10億米高檔紡織織物、合盛硅業年產13萬噸有機硅、中海瀝青年產20萬噸加氫潤滑油和60萬噸/年原油加工等重大項目﹔集聚了中海糧油、中信建設、西南食谷等知名糧油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突破200萬噸,糧食產業實現“鏈式”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園區聚集電子信息企業30余家。臨港貿易業方面,經過多年的市場培育,瀘州港已形成以機械設備、化工原料及制品、輕工食品、礦建材料、木材及木制品類為主的五大類支柱性貨源,其中進口貨物來源於60余個國家或地區,出口運往70余個國家或地區。

《瀘州市區域商貿物流中心規劃(2021-2035年)》明確提出,瀘州將以建設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為契機,建設以“一核、六園(中心)、兩環、五射三聯”為載體的“16253”商貿物流樞紐體系,在2025年初步形成“大商貿、大物流、大市場、大開放”的商貿物流發展新格局。

川江潮涌再出發,奮楫揚帆正當時。瀘州正以開放的姿態和“拼”字當頭的魄力邁步新征程,高質量發展現代物流業,為書寫中國式現代化瀘州新篇章注入新動能。(閔夏)

(責編:李強強、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