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作風之變 以頑強拼勁解決發展與民生難題

愛達州,是加快發展、服務百姓的基本操守,是一切工作的原點,需要以擔當帶動擔當,以作為促進作為,在“抓難點、攻難關、干難事”中鍛造鋼鐵意志和過硬作風。
煥發敢為、敢闖、敢干、敢首創的精神風貌,黨員干部敢為起決定性作用。針對有的黨員干部顧慮多、包袱重、不敢為,達州旗幟鮮明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為干事者撐腰,真正做到能為善為者上、不為亂為者下。
萬裡征程風正勁,千鈞重任再揚帆。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達州黨員干部深知,沒有捷徑,唯有真抓實干、埋頭苦干,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和“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意識為黨和人民履好職、盡好責,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才能推動工作走在前做示范,奮力開創巴渠大地更加美好的未來。
走在前,不是為了一時一事的領先而蠻干。達州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以系統觀念把握好節奏、掌握好平衡,把每一步走穩走扎實,確保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的檢驗。
當前,達州正全力推進的三件事,既是對擔當擔難的檢驗,也是對作風建設的深化。
第一件事:
交通建設三年大會戰,打開發展新通道
達州,歷來是秦巴地區物資集散地和川渝北上門戶。
曾經,達州搭上四川建設西部綜合交通樞紐的快車,以達陝高速、南大梁高速、達閬高速為標志,在交通建設方面取得長足進步。獨特的地理位置,使達州進入“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名單。
門戶,是指進出必須經過的重要地方﹔樞紐,是指事物相互聯系的中心環節。
“十三五”以來,川東北、渝東北各地競相推進重大交通設施建設,達州的“門戶”和“樞紐”功能被“分流”,長期以來的區位優勢被弱化。“外聯內暢不夠、樞紐能級不強、樞紐優勢轉化樞紐經濟不足”三大突出問題擺在面前。
樞紐興則城市興。闊步新時代,開啟新征程,達州必須做強樞紐門戶功能,在“聚集、擴散、增值”上狠下功夫,真正成為成渝地區東出北上的“關鍵節點”和“戰略鏈接”。
2021年10月,達州市第五次黨代會作出“交通建設三年大會戰”的重大部署。打造更強大的通達能力,把交通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2021年12月29日,全市交通建設三年大會戰動員會召開。達州成功入選“四川首批交通強市試點市”,交通運輸廳量身定制的《支持達州市加快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的工作方案》落地。
藍圖繪就千般景,鞠旅會戰萬裡程。
成達萬高鐵、西達渝高鐵建設現場旌旗獵獵﹔鎮巴經達州至廣安高速公路、開江至梁平高速公路、達州繞城高速公路西段先后開工建設,大竹至墊江高速公路開工准備全速推進﹔達開快速通道、雷音鋪隧道重啟建設,計劃於明年3月通車﹔達州至渠縣、達州至萬源、達州至萬州等8條快速通道開工建設,18條國省干道全線作業,1條國道、9條省道新增納入國省網規劃“盤子”,一大批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綜合交通工程加快推進。
激越勇進,決戰爭首。2022年,達州市完成交通投資達226億元,居全省第一位,成為達州建市以來綜合交通投資最多的一年。今年1至11月,達州交通投資完成率居全省第一。
2022年5月,達州金埡機場竣工投用,如今航線覆蓋全國大部分節點城市,年旅客吞吐量超100萬人次。
機遇聽之無聲、望之無形,卻是加快發展最寶貴的資源、最重要的跳板。
2022年11月,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賦予達州加快建設萬達開天然氣鋰鉀綜合利用集聚區和東出北上國際陸港樞紐、組團培育川東北省域經濟副中心“三大戰略定位”,為達州現代化建設明晰了目標路徑、注入了強大動能。
國際陸港,一個全新的課題交給達州。進入新時代,國際陸港在幾個內陸城市悄然興起,成為經濟崛起的支撐。
達州國際陸港,是促進交通物流、產業和城市融合發展的關鍵抓手,是繼四川自貿試驗區成都青白江鐵路港片區、成都天府新區片區、川南臨港片區之后,彌補川東北片區開放平台布局短板的重要部署,是加快推動達州建設內陸開放型城市的歷史性機遇。
達州市委五屆五次全會對建設國際陸港進行專章部署,以達州高新區、達州東部經開區為主戰場,編制《策劃方案》和《行動方案》,依托陸港布局產業,以產業促進陸港建設,建設萬達開多式聯運合作試驗區、川渝東北國際貨運集結中心、戰略物資儲備加工基地,深化“路地”聯合、“關地”協作等一系列重大工作舉措,著力推動“流量”變“留量”,讓更多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信息流等發展要素資源集聚起來、流動開來,把達州建成國家重要初級產品儲備加工基地、西部重要內陸開放高地、成渝地區東出北上門戶樞紐。
第二件事:
城鎮污水治理兩年攻堅行動,筑牢城市的“裡子”
蜿蜒綿長州河水,千年流轉達州城。
經過長期的沉澱和發展,達州城市日新月異,一條條標美大道寬闊敞亮,一處處綠地公園繁花似錦,一幢幢高樓大廈鱗次櫛比……
人們在享受城市生活便利的同時,隨之會帶來生態環境問題。
風貌是城市的“面子”,地下管網是城市的“裡子”。隻有筑牢“裡子”,才能撐起“面子”。達州作為嘉陵江上游的重要生態屏障,一河碧水長流,既是群眾幸福生活所系,也考驗著“上游擔當”。
達州市委、市政府堅定不移開展城鎮污水治理兩年攻堅行動,投入85.7億元,聚焦前端排放收集、中端污水轉運、后端污水處理、末端污泥利用,在市本級、縣城、鄉鎮3個層面實施100個項目。新改擴建污水處理設施13座,升級改造污水處理廠20座,新建排水管網349公裡,實施雨污分流及更新改造排水管網436公裡,統籌建設污泥無害化處置中心。
攻堅要拿行動說話。如今,100個項目已開工73個。韓家壩至仙鶴路截污干管工程、達川區老舊小區改造雨污分流一期工程、華蜀南路內澇治理工程、東岳鎮污水處理廠改擴建工程等順利開工……
達州市第二污水處理廠擴量提效及配套管網工程、達川區雨污分流調節池及壓力輸送管道工程、羅江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工程等提前竣工,污水溢流問題將徹底解決。
2023年將完成更新改造城區排水管網159.1公裡、鄉鎮排水管網59.4公裡,改造后實現“雨水進河、污水入管”。
第三件事:
中心城區危舊房改造三年攻堅行動,昔日“蝸居”變暖心“新居”
安全、宜居是朴素的民生需求。每一個屋檐下都有人間煙火、家庭冷暖。
位於達川區翠屏街道東風社區的四川省第十五建筑有限公司達州分公司基地,始建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因基礎設施老化、物業管理缺失,逐漸成為一個危舊建筑多、安全隱患大、周邊環境差的“城中村”。
2023年8月28日,達州市中心城區危舊房改造三年攻堅行動示范項目啟動儀式在這裡舉行。項目統一進行規劃打造,改善基礎設施、城市功能和景觀,建成宜居宜業、有機更新的高品質板塊。
目前,達州市中心城區仍有存量危舊房屋,消防、衛生等配套設施差。
達州在全省率先開展中心城區危舊房改造三年攻堅行動,採取“以舊換新”和維修加固模式,10條惠民措施隨之出台。計劃3年內籌資115億元,實施32個示范項目,總改造建筑面積257萬平方米,努力圓好2.75萬戶居民的“安居夢”。
千難萬難,依靠群眾就不難。這好那好,群眾的理解和支持才是真好。
在推動危舊房改造的過程中,達州黨政齊心,群眾參與,上下聯動,大力破解危舊房改造關鍵問題,加快推動危舊房改造。田壩片區、西聖寺片區、柴市街片區等維修加固項目加快實施,店子梁二小區、華川苑、姚家大院、原燃建公司家屬院等“以舊換新”項目迅速展開。
為民生加碼、為幸福加速、為生活加溫,群眾告別危舊房、喜遷新居的畫卷將徐徐展開——
2024年12月底前,通川區、達川區、達州高新區摸底排查的危舊房消險治理率達60%,實施屬地內50%的危舊房改造項目。
2025年12月底前,全面實施屬地內危舊房改造項目,完成不少於30%的項目。
2026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危舊房改造項目建設,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在達州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征途中,要抓的要事很多,加快推進中心城區危舊房改造三年攻堅行動,體現的是直面民生短板的政治擔當,彰顯出積極先行先試,努力創造更多經驗的實踐勇氣。
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
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
達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咬定青山不放鬆,風雨無阻勇攀登,推動各項事業由“量”到“質”、由“形”到“勢”的根本性變革,向著“一區一樞紐一中心”篤定前行,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四川新篇章貢獻達州力量!(達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