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探索設立社區發展基金,迄今累計籌集款物價值6500余萬元,服務群眾逾500萬人次
社區基金“杠杆”撬動基層治理效能(人民眼·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②)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玉林街道黌門街社區托育中心老師陪小朋友玩耍。 |
武侯社區發展基金會工作人員與黌門街社區干部、居民代表一起討論基金項目申報情況。 |
有了社區發展基金購置的音響設備,黌門街社區合唱團排練的熱情更高了。 |
引子
三角梅凌寒綻放,梔子樹依然青翠,冬日的四川省成都市電信路26號院生機盎然。拾掇著小花壇裡的雜草,居民俞滌生臉上笑盈盈:“過去花壇破舊,如今煥然一新,靠的是社區發展基金助力。”
2017年6月公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提出,不斷拓寬城鄉社區治理資金籌集渠道,鼓勵通過慈善捐贈、設立社區基金會等方式,引導社會資金投向城鄉社區治理領域。2021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提出,“支持建立鄉鎮(街道)購買社會工作服務機制和設立社區基金會等協作載體”。
“探索設立社區發展基金,鼓勵社會資金投向社區發展治理,調動社區居民共同推動社區發展”,被寫入成都市2017年9月出台的《關於深入推進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建設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社區的意見》。迄今,成都市已成立9家社區基金會,累計籌集款物價值6500余萬元,設立社區發展基金252隻,服務群眾超過500萬人次。
今年10月,在全球可持續發展城市獎(上海獎)頒獎活動暨2023年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活動開幕式上,由上海市與聯合國人居署、國際展覽局共同編寫的《上海手冊:21世紀城市可持續發展指南》發布,成都社區發展基金等案例入選。
社區發展基金有啥用、從哪來、如何用、咋監管?近日,記者蹲點調研社區發展基金服務社區發展治理的成都探索。
基金有啥用?
“眾籌”解“眾愁”,社區的大事小情有人管、有錢辦、有章循
走進成都市武侯區玉林街道黌門街社區電信路26號院,擴建后的花壇栽花種樹,芳香襲人﹔曾垮塌一半的車棚已翻新加固,自行車和電動車整齊排列﹔花壇旁搭了涼棚,棚下一張桌子、幾把椅子,俞滌生和街坊們沒事就喜歡帶上茶壺,坐在這裡擺擺龍門陣,好不愜意。
2020年5月,黌門街社區啟動電信路26號院微改造項目,2萬多元經費由武侯社區發展基金會管理的黌門宜鄰社區發展治理基金(以下簡稱“黌門宜鄰社區基金”)提供,一個多月后項目順利完工。
“一筆基金,圓了居民們多年的心願。”在這個院子住了14年的俞滌生坦言,過去環境可不像如今這樣整潔。那時,花壇窄小,車棚垮塌,樓頂漏雨,公共水管破損,街坊們沒少抱怨。
2017年,電信路26號院被納入老舊小區改造項目,街道利用項目專項資金完成了居民樓頂維修,實現了自來水管“一戶一表”,可花壇和車棚等院落環境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
居民們紛紛向社區反映意見。黌門街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申民輝也很無奈,他向居民們解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主要針對主體建筑,院落附屬設施的更新、美化暫無資金支持。每年的財政預算雖然安排了用於社區公共服務和社區發展治理的社區保障資金,但額度很有限。
“社區發展治理不能隻靠財政投入,要拓寬渠道,引導更多社會資金支持。”成都市委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副主任江維說,要創新社區與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願者、社會慈善資源的聯動機制,滿足社區環境改善、托育養老、助餐助殘、文化服務等各項需求。
“眾籌”解“眾愁”,讓社區的大事小情有人管、有錢辦、有章循。2018年7月,在成都市委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推動下,武侯社區發展基金會作為四川省首家社區基金會宣告成立。
“基金會以‘整合多方資源、實施公益項目、解決社區問題’為宗旨,協助社區管理募集到的社會資金,撬動社會力量提供專業公共服務。”武侯社區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李濟舟說。
2018年12月,黌門街社區設立了黌門宜鄰社區基金,由武侯社區發展基金會負責日常管理。2020年5月,基金會向黌門街社區撥付了電信路26號院微改造項目資金,由成都市武侯區培力社工綜合服務中心負責項目實施。
“有了改造資金,還得大伙兒齊心。”指著車棚地面上的停車線和牆壁上關於文明家風的宣傳畫,俞滌生說,“這些都是居民自己畫的。”
李濟舟介紹,黌門宜鄰社區基金設立以來,共籌款近50萬元,使用逾17萬元,除電信路26號院微改造項目,還為社區合唱團購買音響設備,支持舉辦老年人智能手機攝影培訓等活動。
“我們跟著專業的攝影老師學了6次,最后還辦了個小型的手機攝影展。”62歲的居民吳澤英邊說邊向記者展示手機裡的精美照片,“社區環境越來越美,我們的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多虧了社區基金的支持。”
基金從哪來?
社會企業籌一點、愛心人士捐一點、慈善信托募一點,社區基金“小杠杆”撬動基層治理“大效能”
一筆2萬多元的社區基金,改善了電信路26號院的人居環境。這筆社區基金的啟動資金,來自四川黌門宜鄰居民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黌門宜鄰居民服務公司”)的注資。
一家企業為啥要投社區基金?這還得從社區辦企業說起。
2018年4月,成都市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培育社會企業促進社區發展治理的意見》明確,“社會企業,是指經企業登記機關登記注冊,以協助解決社會問題、改善社會治理、服務於弱勢和特殊群體或社區利益為宗旨和首要目標,以創新商業模式、市場化運作為主要手段,所得盈利按照其社會目標再投入自身業務、所在社區或公益事業,且社會目標持續穩定的特定企業類型”“鼓勵社區開展社會企業發展試點工作”。
作為成都市社區治理改革試點,在上述文件出台前,黌門街社區兩委班子成員帶頭,帶動社區28名熱心居民一共籌資30多萬元,於2018年1月注冊成立了成都市首家社區社會企業——黌門宜鄰居民服務公司,通過與市場化機構合作等方式,為居民提供家政服務、養老服務等。
“居民變股東,能更加廣泛地調動居民參與社區共建共治共享。”申民輝介紹,黌門宜鄰居民服務公司成立儀式上,自己為居民股東頒發了股權証書,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勁頭更高了。
截至目前,成都市已培育社區社會企業226家,全部由社區居委會控股,其中居委會作為特別法人全資成立的有197家。“黌門宜鄰居民服務公司股份中,居委會佔比51%。”申民輝說。
“作為社區的社會企業,既可以服務社區發展,也能為社區基金注入啟動資金。”申民輝介紹,2018年11月,黌門街社區向武侯社區發展基金會遞交了設立黌門宜鄰社區基金的申請。
翻開黌門宜鄰社區基金相關資料,設立申請書、基金管委會成員信息表、合作協議書等材料齊全。“社區在向基金會申請設立基金時,要填寫申請書,確定基金管委會成員。”李濟舟介紹,基金會在收到申請后的10個工作日內完成設立審核,與黌門街社區簽訂了合作協議書。
2018年12月底,黌門宜鄰居民服務公司將10萬元啟動資金正式匯入武侯社區發展基金會賬戶。“由於這筆基金的啟動資金剛好達到10萬元,符合專項基金的設立要求,因而屬於專項基金。”李濟舟說,啟動資金在3000元以上、10萬元以內的屬於微基金。
“啟動資金有了,長遠來看還需要源頭活水。”申民輝介紹,黌門宜鄰居民服務公司章程規定,“盈利的20%以上回饋居民,為居民提供更多優質的生活服務。”因此,黌門宜鄰居民服務公司每月都會拿出兩成利潤投入基金。
如何進一步擴大基金規模?李濟舟介紹,基金會鼓勵各社區吸引社會企業和愛心居民捐資捐物,實現基金可持續運轉。翻開捐贈記錄,除啟動資金外,黌門宜鄰社區基金的后續捐贈資金中,企業捐贈21.7萬元,佔比約55%。
“叮咚——”手機提示,一筆錢款到賬。李濟舟一瞧,是黌門街社區托育中心將當月的捐款轉到基金會賬戶上了。“不少社會企業與社區發展形成了良好互動,每月都會有捐款進入基金會賬戶。11月,黌門宜鄰社區基金收到捐款5825元,目前累計余額為31萬余元。”李濟舟說。
打開手機,黌門街社區托育中心負責人權勇向記者展示捐贈票據和轉賬憑証,托育中心每月都向黌門宜鄰社區基金捐贈3500元。
“企業既是社區基金的捐助者,也是受益者。”權勇說,黌門街社區的職工家庭較多,過去居民子女托育難問題比較普遍。2022年5月,社區黨委研究並經居民代表大會同意,決定向第三方托育機構免費提供社區內一處460平方米的閑置空間,方便居民子女就近入托。成都華希智慧托育服務有限公司在項目比選中脫穎而出,承辦黌門街社區托育中心,今年2月正式運營。
步入托育中心橘黃色的二層小樓,孩子們正在老師帶領下做游戲,不時傳出歡聲笑語。黌門街社區托育中心成立后,黌門宜鄰社區基金為每名入托幼兒每月補貼150元,如今托育中心裡已有50多名孩子。
“我們中心托育費每月1980元,約為周邊市場價的一半。算上社區基金補貼和部分職工所在單位補貼,最低的月托育費隻要840元。”權勇說,企業通過捐贈資金反哺社區基金,形成了良性循環。
構建多元化的社區基金籌集渠道,成都市還探索建立慈善信托等社會資金募集模式。“去年以來,武侯社區發展基金會參與設立平安劉昌琴慈善信托、成都社區垃圾分類慈善信托等,用於培訓社區待業女性學習美妝技術、支持社區開展環保活動等。”李濟舟介紹,基金會和信托公司分別負責項目實施管理和信托財產管理。
“社會企業籌一點、愛心人士捐一點、慈善信托募一點,社區基金‘小杠杆’撬動基層治理‘大效能’。”江維介紹,截至目前,成都9家社區基金會累計籌集款物價值6500余萬元,設立社區發展基金252隻,實施項目超過500個,服務群眾超過500萬人次。
基金如何用?
社區立足群眾訴求提申請,基金會科學評估嚴把關,第三方執行機構公開競標管項目
一張小方桌,圍坐著社區干部、居民代表和武侯社區發展基金會工作人員。日前,在黌門街社區居委會的一間會議室裡,圍繞“社區直播間建設”項目,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討論熱烈:“不是直播帶貨吧?”“當然不是,是請專家講解保健知識、心理輔導等,讓沒法到現場的居民能夠線上參與”……
這樣的項目會商,黌門宜鄰社區基金管委會成員、黌門街社區居委會副主任蘇仕平幾乎每月都會參加。社區申報使用基金,需要基金管委會3名成員一致同意,還得提前聽取武侯社區發展基金會的意見。
項目申報需要考慮哪些因素?蘇仕平介紹,首先得立足居民訴求提申請,“就拿電信路26號院微改造項目來說,院落設施陳舊、街巷環境欠佳,很多居民都曾反映過,因此被列為社區基金優先安排的項目。”同時,基金管委會要提前做好預算,確保材料購置、施工費用等開支不超出基金規定的使用范圍。
申請使用社區基金,制定一份思慮周詳的項目計劃書至關重要。“項目計劃書包括項目背景、目標、概述和執行方案。從具體時間安排到項目團隊分工,都要清晰呈現。”蘇仕平說,項目計劃書確定后,還需基金管委會成員全部簽字認可。
社區向基金會申請使用基金時,項目計劃書、項目預算表、撥款申請審批表等缺一不可。基金會接到社區遞交的材料后,交由專家團隊評估把關。李濟舟介紹,像黌門宜鄰社區基金這種專項基金,通常在10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核,隨后基金會撥付70%的項目預算款。而微基金的審核隻需7個工作日。
2020年初,電信路26號院微改造項目得到武侯社區發展基金會審核同意,黌門街社區著手遴選項目執行機構,武侯區培力社工綜合服務中心等3家機構入圍。
遴選討論會上,社區干部各抒己見,最終培力社工中心被選為項目建議執行單位。“其他兩家機構也各有所長,培力社工中心之所以勝出,在於熟悉社區居民。微改造項目需要與居民反復溝通,這是一大優勢。”蘇仕平說,培力社工中心是黌門街社區的駐點社會機構,平時就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辦公,“社區將建議機構名單提交居民代表大會審議,最終培力社工中心被正式確定為項目執行機構。”
打開培力社工中心的項目實施記錄,一項項賬目列支詳細並附有發票。“項目完成一個月內,執行機構需要提交項目成果資料和總結報告,交由基金管委會驗收,形成項目結項報告。之后,執行機構提交尾款申請和發票,基金會再撥付剩下的30%項目款。”李濟舟介紹,社區基金的使用,決策權在基金管委會,基金會負責項目審核、實施管理和資金撥付,形成了規范完整的工作流程。
基金咋監管?
把賬本晒在陽光下,將資金用在刀刃上,重大事項報告和財務管理制度日臻完善
“一些微改造項目由居民自行實施,沒有第三方機構,這樣的項目如何規范賬目記錄?”在一次項目評審會現場,黌門街社區居民吳澤英說出了心中的疑問。
“居民自行組織實施的項目,如果有採購物資、開展活動等費用支出,需要直接拿發票來基金會報銷,這樣才符合規定。”李濟舟解釋道。吳澤英對基金會的規范化管理很滿意,今年9月又向基金會捐贈了2000元。
“社區向基金會申請使用基金時,捐贈者能旁聽討論會並現場查看賬目。”李濟舟介紹,吳澤英就曾多次參加項目評審。
武侯社區發展基金會成立伊始,便出台了基金會財務管理制度,明確提出,“維護基金會財產安全、完整”“基金會財務活動依法接受社會公眾和國家有關管理部門的監督,接受獨立會計師事務所的財務審計”。
作為一項常態化工作機制,武侯區委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社區發展科科長楊元定期到武侯社區發展基金會檢查項目運行和財務狀況。
走進基金會檔案室,桌上各類材料整齊碼放,工作人員已將黌門宜鄰社區基金等項目材料分門別類整理好,每項活動都有照片,每筆支出都有記錄。翻開電信路26號院微改造的項目計劃書和結項報告,楊元逐頁查看,“賬目很清晰,有據可查。”隨后,楊元隨機抽查了基金會年報和其他項目信息。
“作為基金會的業務指導單位,我們每周都會碰頭,有時討論具體項目如何執行,有時了解基金會和重要社區基金的收支運轉情況。”楊元介紹,武侯社區發展基金會已累計管理90隻社區基金,每一筆賬目都要接受監督。同時,基金會的年報、月報、財報也會同步遞交武侯區委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審查。
打開武侯社區發展基金會的收支明細,楊元看到,基金會今年11月收入逾13萬元,支出44萬元。截至目前,武侯社區發展基金會累計募集物資1843萬元,服務114個社區,受益居民達90萬人。
基金會的財務狀況還需第三方審計公司實施年度審計。今年3月,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審計報告,對武侯社區發展基金會去年的財務情況進行分析,並對基金會進行資產評估。
民政部門也對基金會和基金的運行開展專項審計。武侯社區發展基金會成立以來,四川省民政廳對其開展過2次專項審計,查財務報表,看專項資料,監督基金會運行是否規范有序。去年11月,四川省民政廳對全省社區基金會開展等級評估,武侯社區發展基金會被評定為4A級。
“社區基金會規范運行,既靠外部監督,也靠內部管理。”李濟舟介紹,今年5月,由捐贈者代表、高校學者、媒體代表、社區代表等組成的武侯社區發展基金會理事會召開,審議基金會2022年工作情況和2023年度工作計劃,隨后討論了基金會“申請公開募捐資格”等重大議題。
“基金會的最高決策機構是理事會,決定財務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每年年初基金會制定財務預算,支出方向、籌集方向都要上報理事會討論同意。”李濟舟說。
登錄武侯社區發展基金會官網,基金會的年度報告、財務公示等詳細列明,每一筆社區基金的來源、去向都有據可查。每月開展的重要活動與財務狀況,基金會也都通過微信公眾號對外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把賬本晒在陽光下,將資金用在刀刃上,重大事項報告和財務管理制度日臻完善。”李濟舟說,規范化發展是基金會的生命線,隻有公開透明,才能走得更遠。
今年3月,成都市委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成都市民政局印發《關於支持社區基金會高質量發展的八條措施》,提出加強社區基金會培育發展、優化社區基金會治理結構、健全社區基金會指導監督體系等措施。“我們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推動成都社區發展基金的規范化、制度化建設。”江維說。
《 人民日報 》( 2023年12月22日 1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