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 四川丹棱:用好“五把鑰匙” 以城鄉融合推動縣域高質量發展

發布會現場。人民網 趙祖樂攝
人民成都12月21日電 (趙祖樂)12月21日,四川省政府新聞辦在成都舉行“縣域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眉山市丹棱縣專場。作為四川省首批縣域內城鄉融合改革發展試點縣,2022年丹棱縣城鄉收入比縮小為1.65:1,優於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2023年,丹棱縣進一步以城鄉融合推動共同富裕,走出了一條城鄉一體推動人民生活富足、產業發展、生活環境改善和公共服務水平提升的發展路徑。
發布會上,丹棱縣委副書記、縣長曾建軍介紹,截至目前,丹棱縣已經形成18萬畝晚熟柑橘種植規模,孵化了8萬果農,全縣農村人均收入連續8年躋身全省高收入組。同時,今年投產的新能源高效太陽能異質結電池項目是全球首條GW級HJT產線產品。由此,在新能源領域,丹棱加快了融入成都、眉山、樂山千億晶硅光伏產業“經濟走廊”的步伐。
曾建軍介紹,丹棱以城鄉融合推動縣域高質量發展的探索實踐,概括起來就是“五把鑰匙”。
第一把鑰匙,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集中攻堅產業發展、人居環境、農民增收三個領域。在農村人居環境方面,丹棱宜居鄉村達標率100%,發動群眾主體作用“誰受益、誰負擔”,村民自願繳納1元錢垃圾收集費,首創的“一元錢”垃圾治理模式全國推廣,相繼獲評全國農村人居環境成效明顯激勵縣、全國村庄清潔行動先進縣。在推進城鄉水務一體化方面,丹棱縣深化基層河湖管護“解放模式”,全省推廣會在丹棱召開,並創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第二把鑰匙,增強縣城綜合承載能力。重點抓三個關鍵:啟動城市繞城環線建設,爭取成峨高速丹棱互通,放大了城市格局、提升了發展位勢,縣城空間不斷優化﹔制定城市家具導則,100%改造老舊小區。實施水系連通串聯城市公園,人均綠地面積達到16㎡,縣城功能品質持續完善﹔出台園區廠房建設導則,發展晶硅光伏、鋰電新材料2個百億產業集群,在工業經濟支撐帶動下、每年增加本地居民務工收入6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連續3年高於全國。在第七次人口普查中,丹棱戶籍人口、常住人口較第六次實現雙增長﹔“五經普”清查上報規上企業數,也較“四經普”同比增加224%。
第三把鑰匙,深化城鄉要素雙向流動。暢通“人”的流動。通過全省首創專家大院等,匯聚工程院院士張福鎖等專家人才到鄉村。創新鄉村振興人才引進形式,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范競馬先生2022年就獲得了幸福古村“榮譽村民”稱號﹔西南大學柑桔研究所所長陳善春為首的8名科研院所專家,和14名丹棱縣級本土專家一起,組成了四川省晚熟柑橘專家大院,在科技助力下培育出大雅柑、金樂柑、夏雅柑3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同時,丹棱縣還通過創建全省人才工作先行區,建立機構編制“周轉池”,控總量、留余地、優結構、促發展,實現教師“縣管校聘”、衛生人才“縣管鄉用”“鄉聘村用”。暢通“地”的流動。實施宅基地和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全域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農民自願進城購房佔比達70%,縣城駐地鎮被列入省級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暢通“錢”的流動。創新開展“整村授信”,提高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可獲得性,目前已發放貸款7億元。
第四把鑰匙,均衡城鄉公共資源配置。實施全域安全飲水、燃氣入戶、農村公交化、四好農村路、便民服務“五個全域”,目前,全縣自來水普及率96%,天然氣通村率、便民服務達標率100%,公路密度130公裡/百平方公裡,成功創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商貿物流業更繁榮、城鄉居民增收更可持續,郵政業務總量同比增速50.2%,快遞發件1626.93萬件、收件864.47萬件。堅持教育集團化辦學,實現學前教育就近、小學相對集中、初中全部進城、高中特色發展。啟動縣域醫療中心建設,推行縣鄉一體化管理,95%農村家庭實現了“家門口就近就醫”。
第五把鑰匙,提升城鄉基層治理水平。在全省首創“黨群集中活動日”,破解基層干部組織難、群眾參與難“兩難”問題,村民“一事一議”參與率達到100%。探索推廣“把群眾喊得答應”的村規民約,讓老百姓集體協商、參與、確定,形成大家一致遵守的准則。創新“網格+執法”模式,深化“一支隊伍管執法”,城鄉糾紛數、舉報數、報警數同比下降37%、34%、21%,“‘五調融合’化解涉農產品糾紛工作法”入選2023年全國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創立“123456”人大代表參與矛盾糾紛化解機制,調解成功率98%。
同時,注重德治教化。創設“道德超市”以德換得,引領鄉風文明,做法獲評全國“村級鄉風文明建設”優秀案例。建設100個民間眾籌文化院壩,引領群眾“遠離牌桌、走向書桌”,經驗入選全國“一縣一品”特色文化藝術典型案例、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案例。傳承“清慎自矢、崇實黜浮”家風,在全社會弘揚正能量,2022年丹棱有1人因見義勇為突出表現獲四川省人民政府獎勵。代表四川承辦2021年全國“村晚”,丹棱鄉村特色、民俗風採、鄉音鄉情亮相央視舞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