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根部長“瘤” 如何“消腫止損”

健康的油菜根部。省農科院植保所供圖
病變的油菜根部。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闞瑩瑩 攝
●因感染“根腫病”,今年我省部分地方的油菜長勢差或枯死
●專家表示,“根腫病”重在預防,採取有效措施可減少損失
“我種的油菜根上起‘坨坨’,葉子很快變黃了,是怎麼回事?”“到底怎麼辦?哪位專家能幫幫忙?”……日前,省內不少農戶通過四川日報全媒體民情熱線(028-96001)和四川省網上群眾工作平台“問政四川”反映:自家種植的油菜根部“生瘤”,導致油菜很快枯死。眼看今年的油菜產量受損,希望記者幫忙聯系相關部門和專家,開出“藥方”。
油菜根部“生瘤”,究竟是何原因?是否會影響到正常油菜種植?近日,記者跟隨農業農村廳植保站和省農科院植保所的專家,前往綿陽市三台縣立新鎮香林村和成都市郫都區三道堰鎮花牌村進行現場調查。
來勢洶洶
油菜根部“生瘤”還“傳染”,今年病情遠超往年
“油菜本來都快長到小腿肚了,現在枯死了好可惜。”香林村村民董繡英從自家田裡拔出一棵已經枯萎的油菜,看著“腫”起來的根部,滿臉憂愁。
在董繡英身后的兩畝油菜田裡,明顯枯萎的油菜,面積幾乎佔了一半。董繡英說,以往隻要油菜根部“生瘤”,就意味著枯死、減產甚至絕收。
這種現象不隻出現在董繡英的田裡。三台縣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往年也會接到農戶關於油菜根部“生瘤”的反映,但今年尤其多。同樣,成都市郫都區農業農村和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也表示,今年當地油菜根部“腫”起來的現象遠超往年。
“過去是部分田塊偶發、散發,且病情較輕,不影響油菜整體產量。但今年大部分油菜主產縣出現了集中連片發病,可以說是近年來最嚴重的一次。”省農科院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各地的油菜根部“生瘤”情況正在統計中。
在香林村和花牌村,當地農戶已經開始成片清理生病的油菜,但誰也不知道清理后還會不會有油菜感染。畢竟,三台縣和郫都區都是四川油菜生產大縣。其中,三台縣是四川油菜種植面積和油菜籽生產第一大縣。去年,三台縣油菜種植面積達65萬畝、油菜籽總產量達12萬余噸,均居全省首位。
“這個事情如果不能及時解決,確實不得了。”省農科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四川是全國油菜第一大省,種植面積和油菜籽總產量都位居全國第一。今年,四川首次將油料作物種植面積和產量納入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考核內容。
查找病因
氣候誘發感染,化肥過量、多年復種加重病情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油菜根部“生瘤”?農戶和網友各抒己見。有人猜測:會不會是沒有做好秸稈還田導致土壤肥力下降和土壤病虫害?
這個問號,在專家這裡被拉直。省農科院植保所所長劉勇認為,當前全省一些地方油菜根部“生瘤”,其實是十字花科作物易感的“根腫病”。這種病菌通常通過土壤傳播,也可以通過水源、灰塵傳播,可在土壤中存活5—10年。由於傳播介質較多,防治困難,感染“根腫病”病菌的油菜,根部會迅速膨大,根系無法吸收營養,導致油菜長勢差或者直接枯死。
為何今年突然嚴重?在劉勇看來,首先是氣候因素誘發。他介紹,今年9—10月,在油菜開始大面積育苗和移栽之際,全省整體氣溫偏高。進入10月后,雨水偏多,氣溫高疊加雨水多,為“根腫病”發病創造了條件。
其次,是化肥使用不當。科學研究証明,鹼性土壤種植油菜不易感染“根腫病”。但為了提高油菜產量,農戶會大量使用化肥,加速了土壤酸化,加重了“根腫病”病情。
最后,是土地沒有及時休耕、換種,導致“病情”加重。不少專家指出,近年來,四川各地為了增加小春糧油作物產量,通過補貼等方式鼓勵增加油菜種植面積,不少地區形成“油菜—水稻”輪作的模式。而“根腫病”病菌可以在土壤中存留較長時間,一旦重復播種,很容易導致“舊病復發”並且加重“病情”。
給出藥方
初期可治重在預防,易發區明年小春換種小麥等作物
氣象預測顯示,今冬明春四川整體氣溫偏高。這意味著油菜“根腫病”的防治剛剛開始。
“已經染病的油菜,還有辦法補救挽回損失嗎?明年油菜種植需要採取什麼措施?”在香林村和花牌村,不少村民提出疑問。
對此,專家給出了應對之策。油菜如果處於染病初期,可以及時採用植物生根劑與葉面肥噴施植株,誘發患病植株生長新根,對油菜正常生長和油菜籽的產量影響不大。如果已經嚴重感染,建議抓住時機立即改種,盡量彌補損失。
此外,“根腫病”防治重在預防,必須從最基礎的預防著手。
“根腫病”常發、易發地區,可以考慮對種子包衣等消毒處理后再播種。在育苗時,選擇前期沒有種植過十字花科作物的沙地播種。如果必須在油菜“根腫病”的常發區育苗,建議提前在苗床地撒施少量石灰后進行翻耕,在播種前、出苗后進行苗床消毒。此外,“根腫病”發生區域可根據當地耕作制度適當延遲播種期。
“小麥不會感染。我們還是建議易發區明年小春換種小麥等作物,盡量從根源上斷絕病菌。”不少專家建議,綜合各方因素來看,小春作物品種更換是解決“根腫病”易發區、常發區最有效的辦法。
在香林村和花牌村,專家組將部分染病油菜和土壤取樣,准備帶回實驗室。“‘根腫病’病原傳播途徑很復雜,還有很多盲區需要深入研究和破解,‘根腫病’綠色防控還在路上。”劉勇說。
民情追蹤
農業農村廳派出技術指導組巡回防控“根腫病”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闞瑩瑩 王成棟
農業農村廳植保站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派出多個技術指導組到全省開展巡回指導,同時結合四川省“百縣千鄉萬戶”科學安全用藥培訓活動組織相關技術培訓。
該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收到了省內部分農戶關於油菜病情的反饋,針對今年“根腫病”發病情況,植保站已召開了技術培訓會,印發了油菜病虫害防控技術方案,組織技術指導組到各地開展防控技術指導。
近期,省農科院植保所的專家組也前往達州開江縣,南充營山縣,成都崇州市、邛崍市,德陽廣漢市、羅江區等地開展油菜“根腫病”防控技術服務,目前技術服務持續進行中。
實踐証明,如果採取有效防控措施,可以明顯減少油菜損失。省農科院植保所所長劉勇介紹,去年,在德陽廣漢市高坪鎮李堰村,經過同田對比試驗,採用種子包衣以及機械化遲直播根腫病輕簡化防控技術的試驗田油菜籽平均畝產162.49公斤,產量明顯高於對照試驗田。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闞瑩瑩 王成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