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奏響和諧“奏鳴曲” 織密平安“防護網”

四川成都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

本報記者 王明峰
2023年12月15日07:4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四川省成都市人口數量多,城市文化多元。成都市委政法委近年高度重視矛盾糾紛排查調解工作,強化組織協調,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解決百姓點滴難事小事,實現“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截至目前,成都市共建立各類糾紛調解組織6610個,登記調解員39973人。2022年以來,全市共排查矛盾糾紛22.7萬余件,化解22.3萬余件,化解率達97.9%。

  深化網格微治

  在彭州市朝陽中路社區,有一支朝陽“孺子牛”流動微網格服務隊,他們平均年齡50歲,由黨員、退役軍人、陪審員等組成,在社區內來回穿梭,化解著大事小事。

  2022年1月,蘭庭麗景樓盤9間商鋪共用水管爆裂。商家們由於在漏點探測費、維修費、水費如何分攤等問題上爭執不下,導致爆管長時間得不到解決。“孺子牛”隊員了解情況后,主動上門調解。經過5天的艱難調解,爆管問題得到解決,商家們握手言和。

  朝陽“孺子牛”是成都將“微網實格”治理工作與新時代“楓橋經驗”相結合的一個縮影。

  成都市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成都已構建起“社區網格—一般網格—微網格”的精細化網格組織架構。“微網格共有12.4萬余個,選配微網格員超14萬名。依托微網實格夯實治理底座、全覆蓋走訪、多層次發動、多元化調處、面對面溝通,切實做到把矛盾化解在萌芽,問題解決在網格。”該負責人表示。

  引導群眾自治

  上午八點半,在青羊區府南街道同德社區,3支廣場舞隊伍早早來到社區廣場,在各自的“地盤”內跳起舞,路過的居民偶爾也會跟跳一段,其樂融融。然而,曾經這裡卻是另外一番景象。

  “廣場舞噪音曾是同德社區積累已久的矛盾,廣場舞隊伍也常常因為佔位置和音樂互相影響問題發生過爭執。”同德社區黨委書記彭超說。

  如何破局?同德社區通過搭建自治平台、培育法治觀念、推動共治共享等方式,引導矛盾糾紛解決。“現在我們接到的噪音擾民投訴已經從最初的每天五六十起下降到如今的每月三四起,基本實現了矛盾糾紛不出社區。”彭超說。

  此外,同德社區創新打造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新場景,專門開發小程序,大力開展矛盾糾紛網上收集和快速處置工作,從源頭化解矛盾糾紛。

  推動行業善治

  道路干淨、景觀整潔,走進武侯區團結社區團結小區,記者切身體會到了物業服務提升帶來的變化。團結小區修建於1998年,是武侯區最早的農轉非拆遷安置小區,是典型的“三多三低”小區。團結社區黨委以導入信托制物業為契機,探索“院落黨支部引領+自治小組決策+物業管家服務”的小區治理新機制,變小區管理為小區治理。

  “信義治理是我們升級改造的核心。”團結社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物業公司由公開招投標和小區居民全體投票表決產生。物業開始工作后,與小區黨組織、院委會、居民骨干等共同編制開放式預算,並公開物業服務標准,嚴格按照物業服務合同所約定的等級、質量和標准進行服務。“通過信托制物業,實現了物業服務的公開透明。”市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截至2022年底,成都全市累計導入信托制物業服務模式的試點小區300余個,試點小區物業糾紛同比下降95%,居民滿意率大幅提升。

  促進合力共治

  面對群眾遇到矛盾糾紛常在多地多部門之間來回跑、反復跑等難題,成都市將政務服務領域“最多跑一次”理念主動延伸到矛盾糾紛領域,大力建設各類“一站式”多元解紛中心,因地制宜推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協調中心規范化建設,實現矛盾糾紛化解“一站式”管理、“一窗式”辦理、“一條龍”處理。

  金牛區平安治理中心集成了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協調中心、信訪接待中心等各類治理資源於一體,實現“援、調、裁、審、執”無縫銜接,確保群眾“咨詢有人答、意見有人聽、控申有人應、問題有人解”,成為區級層面便民利民、要素多元的“解紛驛站”。

  “除了消費糾紛、道路交通、勞動爭議、醫療糾紛等各類與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一站式’解紛中心,我們還在推動區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協調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綜治中心等多中心合一,打造集合多種功能、多個部門的升級版‘一站式’調解平台。”市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