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達嶺長城開放區域延長1245米
主要開展徒步、研學等活動 採用小規模預約制形式開放

全長1245米,從南七樓一直蜿蜒至南十六樓半。近日,八達嶺長城南城延長線對外開放。與此前已開放的八達嶺長城建筑形態完整不同,這段長城在排除險情和病害后,保留了殘狀。開放採取少量、小規模、預約制、集體組織形式,主要開展戶外徒步、探險穿越、長城研學、旅拍等活動。
■南十二樓山高景美
步入八達嶺長城景區,乘坐南線地面纜車抵達南四樓,沿著與大客流相反方向的便道走五分鐘,穿過便門登上南七樓,眼前豁然開朗。向南遠望,“之”字形長城橫臥山間,一路蜿蜒向遠方。這段長城位於八達嶺長城南城的延長線上,北接南六樓,向西南一直延伸到南十六樓半。
天氣晴好時,登上這段長城最高點、海拔842米的南十二樓,往北看可一覽八達嶺長城北城全貌,向東北則能看到青龍橋火車站“人”字形交會處,向東能看到八達嶺長城東段水關長城。秋天,還能看到八達嶺國家森林公園紅葉嶺,感受“層林盡染映雄關”的美景。
■保留垛牆敵台殘狀
與八達嶺長城北城建筑形態完整不同,這段長城保留了歲月洗禮留下的殘狀:兩側垛牆有的參差不齊,有的已消失不見﹔敵台有的中室頂部已坍塌,有的殘留著部分牆體﹔馬面、敵台基座等保留狀態不一,盡顯滄桑。
“八達嶺長城北十二樓至南七樓開放較早,早在1952年前后就進行了修復。這次開放的這段長城最近一次是在2013年完成搶險加固的,但一直未向游客開放。”八達嶺長城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說,搶險加固主要以排除險情和病害為主,比如加固了存在安全隱患的馬面、基座、牆體、拱券等,對一些鬆動的磚進行扶穩,清理了對長城建筑本體有危害的雜草等,遵循最小干預、修舊如舊原則。
伴隨八達嶺長城景區游人數量日益增多和游覽需求日益多樣,遵循“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文物工作方針,延慶區今年啟動八達嶺長城南城延長線展示利用項目,通過有限度開放,讓文物活起來。
■小規模游客可預約
有限度開放即採用少量、小規模、預約制、集體組織的形式開放,這是由這段長城的基礎條件決定的。“按照‘最小干預’要求,搶險加固過程中,不能按最初的建筑形態進行恢復。比如,垛牆塌了就塌了,不能再砌。但沒有垛牆保護又不符合對外開放的要求。因此,隻能通過可移動、可逆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護游客安全。”這位負責人介紹。
記者看到,在沒有垛牆的馬道兩側,都設有灰色護欄。這種護欄可移動,不會對文物本身產生損壞。但這種保護隻能是有限度的保護,不適合大客流游覽。因此,南七樓至南十六樓半隻能採取有限度開放的形式,讓少量、小規模的游客通過預約、集體組織的形式,走近和了解長城文化遺產。
“目前,這段長城主要以開展戶外徒步項目為主,接下來還將開展探險穿越、長城研學、旅拍等,讓游客擁有鬆弛、舒適、知識性和體驗感兼具的長城游覽體驗。”北京八達嶺龍騰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副經理王興興說。
與八達嶺長城南城延長線相連,延慶長城60-64號敵台及59-64號敵台間邊牆保護項目也在進行中,修繕完畢后,八達嶺長城景區和古長城景區將連通,整個八達嶺段長城將具備整體開放的條件。
■提示
市民游客可通過“長城內外旅游”官方小程序預約,需至少5人起訂,提前一天15時前購買相應的旅游產品,詳情可咨詢010——69103775。(北京晚報記者 李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