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兩年間實施項目600余個,四川省衛生健康系統定點幫扶有成效——

讓群眾健康生活有“醫靠”

2023年11月30日08:29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讓群眾健康生活有“醫靠”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黨委組織部組織科(黨校辦公室)科長李鍇科(左)組織涼山州昭覺縣新城鎮跳壩村的孩子到成都參觀院史館。 受訪者供圖

四川省疾控中心理化所工作人員楊志翔(中)在阿壩州壤塘縣吾伊鄉壤古村挨家挨戶了解村民情況。 受訪者供圖

  “民宿已經重新修好了,后面准備思考運營方向,你好久來看看?也提提意見。”近日,阿壩州壤塘縣蒲西鄉斯躍武村黨支部書記江木滾在電話中給四川省腫瘤醫院院長辦公室副主任、曾任職斯躍武村駐村第一書記的夏天分享起民宿打造情況。近期,夏天參與的斯躍武村“亞美蘭朵”民宿集體經濟項目將重新營業。

  近兩年,在新一輪定點幫扶中,省衛生健康委在認真履行定點幫扶壤塘縣牽頭責任的基礎上,統籌安排和協調指導全省49家醫療衛生單位前往甘孜州甘孜縣、阿壩州九寨溝縣、涼山州喜德縣和昭覺縣等多地開展幫扶工作,累計選派駐村干部2批159人,幫扶57個村,投入資金5600余萬元,幫扶項目600余個。

  聚焦“特點” 發揮醫衛行業優勢,把健康送到家門口

  離斯躍武村50公裡遠的壤塘縣吾伊鄉壤古村,是四川省疾控中心理化所工作人員楊志翔奮斗過兩年的地方。“大爺,買東西回家要看保質期,過了這個時間莫吃了。”“觀察這個食品發霉沒有,壞的東西不要吃,吃壞肚子要去醫院。”楊志翔在壤古村任第一書記時,挨家挨戶上門囑咐食品安全那些事,還找到擅長地方病防治的四川疾控同事當外援,將要點逐一記下,帶著村干部三番五次講給村民聽。

  幫扶期間,夏天、楊志翔等多名駐村干部,利用農牧民夜校、漢語文化學習班、藏語宣傳員公益崗位等方式宣傳防疫知識,組織人員排查監測,助力新冠疫情防控有力有序開展。他們還多次參與省衛生健康委組織開展的“衛生健康上高原”“萬名醫護走基層”等送健康、義診活動。“駐村期間,我們向省衛生健康委反映,當地健康宣教還需要加強,省上立即在兩個村發放了大量防癌防艾等方面的宣傳冊。”夏天說。

  我省衛生健康系統實施的健康幫扶,不僅包括專家義診、健康宣教,還包括人才建設、信息化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

  省衛生健康委參與制定《推進壤塘縣醫療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以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為主要抓手,統籌“組團式”幫扶、東西部協作、“對口支援”傳幫帶等力量,增派醫療衛生幫扶人員42人,投入資金620萬元,推進縣人民醫院院內信息系統、縣婦幼保健機構、上寨醫療次中心以及高壓氧艙等項目建設,加大壤塘縣衛生人才引育、培訓力度。據統計,兩年來壤塘縣衛生技術人員總量增長10.2%,其中執業(助理)醫師增長7.2%、注冊護士增長7.8%,通過激發內生動力,培養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化人才隊伍。

  此外,省衛生健康委還安排1200余萬元用於壤塘縣碘缺乏病、大骨節病、飲茶型地氟病監測治療和優生優育服務、兒童營養改善等項目。壤塘縣還被納入包虫病綜合防治干預區范圍,干預點健康教育知曉率、健康行為形成率大幅提升。

  各幫扶單位充分發揮衛生健康特色優勢,廣泛開展對口支援“傳幫帶”、送醫送藥送健康等活動。如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綿陽市第三人民醫院、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分別協助涼山州普格縣、阿壩州紅原縣、甘孜州理塘縣人民醫院填補血氣胸修補術、腹腔鏡闌尾手術、關節置換術等33項診療技術空白,有效提升受扶地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滿足群眾醫療衛生服務基本需求。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院在涼山州甘洛縣田壩鎮和新市壩鎮建立塵肺康復站,將職業病康復治療送到基層。

  “我們是參與者,也是監督者和引導者,‘實’要貫穿定點幫扶的全過程,讓群眾健康生活有‘醫靠’。”省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說,他們嚴格落實定點幫扶工作聯席會議、專題會議、實地調研等制度,抽調精干力量成立定點幫扶考核小組,每年對幫扶情況進行考核,在組織領導、形成合力、履職盡責、幫扶措施、工作創新5項通用指標基礎上,補充完善健康幫扶相關評價指標,督促指導各幫扶單位充分發揮衛生健康專業優勢,幫助當地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增強群眾健康素養,強化群眾健康服務保障,不斷提升群眾健康獲得感。

  聚焦“難點” 把脈更多民生問題,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除了健康領域的幫扶,我省衛生健康系統各幫扶單位還圍繞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發展壯大特色產業、促進群眾就業增收、幫助建強基層黨組織、倡導文明新風、開展結對幫扶等重點,精准把脈,找出真問題、解決真問題。

  “孩子決定鄉村的未來。”11月18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黨委組織部組織科(黨校辦公室)科長李鍇科結束駐村第一書記工作幾個月后,因為挂心涼山州昭覺縣新城鎮跳壩村的孩子,坐車400多公裡前往村裡了解他們的近況。

  兩年來,李鍇科在這個有著800多名學生的村子傾注了大量心血。剛來時,他帶領駐村工作隊用了兩三個月時間調研,積極向醫院爭取,最終跳壩村獲得捐資198萬元設立鄉村振興基金,主要用於成立華西獎助學金和組織教研活動等。截至目前,共有95個孩子得到華西獎助學金直接幫助。

  帶孩子走出大山,2022年以來,華西醫院先后組織3批86名當地小學生到成都開展夏令營活動,精心設計豐富多彩的興趣課程和參訪學習,還組織“大手牽小手”大學生與小學生結對交流互訪活動6次。

  了解到孩子們學習資源不夠,駐村工作隊牽頭在村裡建設了一間有圖書、計算機的學習空間,累計捐贈兒童讀物近萬冊。此外,經駐村工作隊積極聯系,包括華西醫院院領導、華西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黨支部在內的多位同事一對一資助跳壩村12個孩子。

  一系列教育幫扶措施下,孩子們的變化非常明顯。“一開始我見到阿依(化名)時,她很少跟外人說話。我們選拔了村上優秀的小學生參加夏令營,也帶上了包括她在內的幾個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參觀四川科技館、成都博物館、四川大學,和華西醫院職工子女共同上興趣課……回來后,她聽課更認真了,也願意跟我溝通了。”李鍇科說。據悉,兩年來,華西醫院以激發內生動力為重點,堅持幫縣幫村,實施健康筑基、教育培苗、文化鑄魂、人才壯骨、產業牽引、民生幸福“六位一體”多元幫扶行動,助力昭覺縣鄉村振興。

  “群眾反映的難點,就是定點幫扶的重點。”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團委書記陳雷在甘孜州甘孜縣南多鄉卓依村駐村幫扶兩年多后,收獲一封《為民辦事關懷備至,為民排憂情深似海》的集體感謝信,多名村民自發在信中寫上了名字。

  讓村民銘記於心的,是陳雷的“實在”。聽到有村民說想進行水管改造,他便悄悄記下,排查問題,向鄉上和所在醫院申請支持,對卓依村水網管道系統進行疏浚改造﹔看到喜歡跳舞的村民常步行幾公裡到鄉上找場地,他便向醫院申請投入15萬元用於主題文化廣場和文化活動室建設。幫扶期間,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在南多鄉卓依村、俄絨村充分調研,確定了醫療優先、教育兜底、生活提高的特色幫扶策略,兩村民生水平顯著提高。

  “我們分年度制定幫扶計劃、項目清單,建立工作台賬,採取‘清單制+責任制’的方式推動幫扶措施落地落實。”省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定點幫扶壤塘縣的過程中,兩年來共投入資金2400余萬元,實施基礎設施、農牧產業、文化旅游、醫療衛生、組織建設等方面幫扶項目70余個。此外,省衛生健康委組織各醫療衛生幫扶單位通過定向採購、以購代捐、在“832”平台購買等方式,在壤塘積極開展消費幫扶,累計消費金額600余萬元。

  定點幫扶壤塘“成績單”

  項目投入

  兩年來,投入資金2400余萬元,實施基礎設施、農牧產業、文化旅游、醫療衛生、組織建設等方面幫扶項目70余個,助推壤塘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地方病防治

  安排1200余萬元用於壤塘縣碘缺乏病、大骨節病、飲茶型地氟病監測治療和優生優育服務、兒童營養改善等項目,壤塘縣繼續保持消除碘缺乏病、大骨節病狀態

  人才隊伍建設

  兩年來壤塘縣衛生技術人員總量增長10.2%,其中,執業(助理)醫師增長7.2%、注冊護士增長7.8%

  信息化建設

  投入資金620萬元,推進壤塘縣人民醫院院內信息系統、縣婦幼保健機構、上寨醫療次中心以及高壓氧艙等項目建設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魏馮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