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網銀行Sports Talk直播間:
柔道奧運女子冠軍楊秀麗談柔道之“道”

柔道奧運女子冠軍楊秀麗。新網銀行供圖
近日,柔道奧運女子冠軍楊秀麗在新網銀行Sports Talk直播間中分享了她對柔道起源的見解,以及在柔道之旅中所面臨的挑戰和壓力,並介紹了柔道運動員的特點與自我認知,強調了柔道精神在她日常生活中的體現。通過這次分享,楊秀麗向網友們展示了柔道不僅是一項技術和競技,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和價值觀。
談柔道起源
楊秀麗稱,柔道起源於中國,陳元赟具有"柔道鼻祖"的尊稱。柔道和中國武術、摔跤之間有很多相似之處。在柔道文化中,柔道服領口和腰帶的位置也體現了中國唐代服飾的特點。
楊秀麗認為,柔道的精神在於"精力善用、自他共榮",這是柔道能夠迅速發展的原因之一。雖然柔道目前在中國仍然是小眾項目,但中國隊已有很好的成績,每屆奧運會基本都能獲得柔道獎牌。在2023年杭州亞運會上,中國柔道隊奪得冠軍,這是中國柔道人共同努力的結果。
說柔道之旅
楊秀麗從小練習練鉛球,14歲時改練柔道。“在鉛球賽場上,我被柔道的教練員發現,教練員說你挺適合練柔道的,去練柔道吧!”在新網銀行直播間裡,楊秀麗回憶,“記得當時我就問那教練:什麼是柔道?”這時候,楊秀麗甚至對柔道一無所知。
接下來,教練解說了什麼是柔道,他又說你練習柔道之后可以防身,如果成績較好,將來可以代表中國去參賽,能夠升國旗、為國爭光。
“我聽了教練員的這一番話之后,就特別想去練柔道。一門心思就是想去練這個項目。”楊秀麗說,當時父母不是特別同意,老師也不太理解。楊秀麗當時在學校學習不錯,學習成績差不多在年級前十左右,可以保送重點高中。
“之后老師也做我的工作,家長也做我的工作。”楊秀麗卻不為所動,“但是在我一直堅持下,父母、老師也沒辦法,隻能支持。我就這樣義無反顧走上了柔道的運動生涯。”就這樣,從學校到市體校、省體校、國家隊,她一步一個台階走到了奧運冠軍。
戰勝傷痛與壓力
楊秀麗在運動員時期遭受了傷痛的折磨,膝蓋大受傷,關節也有損傷,導致指關節變形突出。她透露,這是因為柔道訓練時,她需要抓住柔道服拖拽對手,而陪練體重也加重了壓力,長期下去指關節就可能變形。柔道訓練不僅帶來了身體上的傷痛,心理上也需要承擔巨大壓力。楊秀麗承認這段經歷非常艱難。那她是怎麼應對這些壓力的?
“不想結果,關注當前。”她說了一個非常具體的例子。比賽前,2名選手各自等待上場,不知道對方用什麼技術動作,不知道比賽結果會如何,不知道一旦比賽輸了自己怎麼辦?這時會緊張,有壓力。“我的方法是,盡量去想具體的動作,我技術上應該用什麼技術,在對方哪裡抓,用什麼方法。”楊秀麗說,這樣調整之后,就忘記了緊張。
她還強調,柔道不是通過蠻力,而是借力打力,運用智慧來戰勝對手。在她看來,柔道是一種博弈,需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技戰術,了解並研究對手。這樣,無論對手看起來如何強壯勇猛,楊秀麗相信通過借力打力和智慧的運用,就能夠戰勝對手。
柔道運動員的特點與自我認知
優秀運動員一般都會對自己的特點和需求有充分的了解,楊秀麗便是如此。
柔道運動員具有獨特的“跤感”,這種感知能力使他們能夠通過抓住對手的身體來判斷對方的狀態、技術方向和綜合實力。楊秀麗在直播間分享了自己特別靈敏的觸覺能力,她能夠瞬間捕捉到對手的各種信息,並准確預判對方的進攻和防守方式。這使得她能夠對比賽勝算有著准確的判斷,從而使她的動作更協調、更自然。她表示,這種天賦能力可以通過后天的不斷訓練來進一步加強。
楊秀麗在訓練期間會利用休息時間躺下休息,以便更好地恢復體力。她也會在訓練前做好准備,准備好柔道服和運動飲品。每個運動員都有自己的運動特點,對於熱身時間的安排也有所差異。楊秀麗會給自己30分鐘的熱身時間,以確保充分熱身之后開始活動。
通過了解自己的特點和需求,並經過充分的准備和訓練,楊秀麗在柔道之旅中取得了卓越的成績。
刻在骨子裡的柔道精神
柔道精神在楊秀麗的生活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在一次被電動車腳背壓過后,她保持冷靜並判斷自己只是有皮外傷,骨頭沒有受傷。盡管對方擔心她是否受傷,但她堅定地表示沒事,並以寬容的態度讓對方離開。這個小故事體現了她對自身身體狀況的了解、不畏疼痛以及不計較小事的品質,彰顯了柔道精神中“精力善用”的理念。從年少時踏入柔道之門到現如今,柔道精神已經貫徹在楊秀麗生活的方方面面。
此外,楊秀麗還介紹,柔道運動從小就可以開始練習,其對身體的柔韌性、協調性和靈敏性有很大的幫助。盡管柔道的難度很高,但通過訓練可以培養不斷克服困難和挑戰極限的習慣。柔道運動還注重禮儀的培養,無論是比賽場上還是日常生活中,柔道運動員都能表達對國旗、場地、教練、長輩等的尊敬,鞠躬行禮來表達感恩之情。這展示了柔道精神深入到運動員骨子裡的特征。(許小青、虞立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