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同時發力

“成都造”組團亮相科博會

2023年11月24日09:10 | 來源:成都商報電子版
小字號

原標題:“成都造”組團亮相科博會

■ 11月23日,記者從成都市科技局獲悉,11月22日,第十一屆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以下簡稱“科博會”)在四川綿陽開幕。在科博會這一國家級科技創新合作交流平台,成都也“秀”出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硬實力”。

■ 在本屆科博會西部(成都)科學城展區,天府實驗室、國家超算成都中心等成都戰略科技力量,以及“高精尖特”的創新企業,攜30余項科技成果集結亮相。

揭秘實驗室裡的“寶藏”

天府實驗室攜眾多新成果亮相

作為四川科創圈“頂流”,天府實驗室一直備受關注。在此次科博會上,天府實驗室帶來了多項已成功轉化的新成果。

天府興隆湖實驗室在研究顛覆性光電材料、光電器件及光電系統等方面展開了一系列工作,此次帶來了信息超材料和無線通信、材料光子學、先進光學器件等方向的8件展品。

“這款激光擴散片,通過微納光學結構使激光束擴散后形成亮度均勻的平頂光斑。這項技術可以實現部分光學元器件的國產化替代,在激光投影、車載顯示等方面有廣泛的應用場景。”來自天府興隆湖實驗室的鄒思飛介紹道。

據了解,此次展示的多項成果正加速投入實際應用中。“天府興隆湖實驗室一直重視產業鏈與創新鏈的深度融合,目前多項科研成果已處在孵化或產品化階段。與此同時,實驗室還成立了成都鹿溪科技有限公司,這是一個集孵化器、加速器為一體的科技成果轉化創新平台,目前已在新材料、通信、檢驗檢測和智能感知方向成立4家科技企業。”鄒思飛說道。

電磁空間與泛在互聯前沿技術如何加快推進產業發展?天府絳溪實驗室此次帶來了邊緣積木式異構算力一體機、量子賦能的光時域反射儀和智能監控系統等多項產品。天府絳溪實驗室量子互聯網前沿研究中心科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了中心目前正在轉化的幾項成果,“比如,這台量子賦能光時域反射儀,相較於現有市面產品,光纖鏈路定位分辨率較現有方案可高出一個量級,為精准及時地處理光纖系統損傷點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手段。”

新型研發機構是推動成果轉化的重要力量。在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展台,“浮游-爬行”雙模態水下巡檢機器人、微型智能電流傳感器等多項成果轉化產品十分吸睛。“這款水下巡檢機器人具有水中浮游避障、水底連續巡檢、淤泥清除等功能,可以克服現有水下檢測方法及設備的渾水不可視難題,已應用在川西多個水利工程中。”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科創服務中心產業發展主管何為之介紹,研究院目前已擁有560余項發明專利,將持續推動相關技術加快轉化,賦能地方經濟發展,“此次借助科博會的‘舞台’,除了展示我們的‘硬實力’外,也希望招攬更多復合型人才來院深造。”

“閃耀”科博會

“成都造”集結登場

在科博會這場高規格、高質量、多元素的科創盛宴中,企業的“身影”自然必不可少。此次成都企業帶來的大批“成都造”,吸引了不少參展商現場咨詢與交流。

成都睿樂達機器人有限公司此次攜兩項新產品“亮相”科博會。該公司機器人事業部部長徐欽指著一個方形的小巧機器人介紹道,“你看,這就是睿樂達機器人充電停車場,是全國首創分體式儲能機器人充電停車場,隻要手機掃二維碼,就能召喚它將電池包搬運到指定位置,實現‘充電樁找車’”。

作為成都工業無人機的“鏈主企業”,四川騰盾科創股份有限公司帶來了雙尾蠍無人機及混江龍無人機模型。

據騰盾科創公關部部長許華偉介紹,此次展出的雙尾蠍無人機是由騰盾科創自主研發,並擁有完全知識產權的全球首款大型雙發、模塊化、多用途、中空長航時固定翼無人機。

“還有這款混江龍,這是我們國內首款多用途、水陸兩棲輕型無人機,它在機場跑道、水面、公路、草地這些場所都能進行起降,在海事管理、水上搜救環保執法等特定場景下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許華偉說道,“科博會是我國成長最快、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科技盛會之一,尤其是今年,圍繞人工智能、電子信息等領域,展示出了這麼多國際國內的最新成果,這也讓騰盾科創看到了更多的增長空間和合作機遇。”

成都玖錦科技有限公司已連續三年參加科博會,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玖錦科技的系列產品可廣泛應用於天線測試、無線通信、航空航天、芯片測試等領域。此次參展的PDS6184A高速數字存儲示波器和VNA5000A矢量網絡分析儀廣泛用於通信領域高速實時信號採集存儲和射頻微波芯片、器件的研發和生產測試,吸引了不少人參觀和咨詢。

可控核聚變研究中,如何把試驗過程中產生的微弱高速信號轉換成對應的數字信號並進行高效的處理與分析?成都邁碩電氣有限公司作為FPGA高速數據採集處理、存儲回放、控制板卡廠商,正為基礎科學領域的研究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成都邁碩電氣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劉成表示,公司產品已在相關可控核聚變等基礎研究中得到應用,此次也希望借助科博會搭建的交流平台,尋找更多合作伙伴,彰顯“成都造”的硬核實力。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彭祥萍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