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聽知名電視劇導演分享創作心得

守住根摸准脈 做好群眾精神生活的“家常菜”

2023年11月24日08:25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守住根摸准脈 做好群眾精神生活的“家常菜”

11月23日,在2023(第十六屆)四川電視節會場,“傳承與創新”新時代電視劇導演創作論壇以“傳承文化記憶 創新主流表達”為主題展開討論。

參與分享的多位知名電視劇導演覆蓋老中青三代,也是電視劇創作的主力軍。在他們看來,電視劇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大眾化的社會影響力,成為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主餐”和“家常菜”。

當前,我國電視劇年產量居世界首位。在生產繁榮的大背景下,如何才能推出更多精品力作?與會嘉賓發出了呼吁與建議。

對傳統和歷史保持敬畏與熱愛

“現在的傳承,源自上一代電視人的創新﹔當下電視人所開展的創新,也有望成為下一代的傳承。”知名導演閻建鋼的開場白引來全場掌聲。

導演陳燕民對此深有同感。在他看來,后輩接力前輩推動行業創新發展的脈絡,在電視劇行業中一直存在,新時期開展電視劇創作,更要守住電視人所秉承的“根”與“脈”。

如何守得住根、摸得准脈?結合現實中的創作經驗,陳燕民將問題的答案鎖定為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離開這個根,創作就會成為無源之水。”陳燕民表示,近年來國內涌現出一批群眾點贊的優秀電視劇,深究其叫好又叫座的原因,往往都離不開導演對傳統的敬畏和對生活的深刻感悟。

自稱是傳統文化“鐵粉”的導演林楠也強調了保持敬畏之心的重要性,並添加了“熱愛”作為關鍵詞。

林楠表示,每部作品都能側面體現創作者對傳統、對歷史的認知。“作為一名創作者,你該怎麼向觀眾去表達?我想這一切的基礎都是熱愛。你得先愛你要表達的那些人、那些事,有了真情實感在裡面,再傳遞給觀眾的時候才能打動別人。”

在創作者表達歷史的過程中,還要考慮到不同年代觀眾的成長環境、知識范圍和藝術理解上的差異。以反映南方孤兒被送到內蒙古草原撫養的歷史題材電視劇《國家孩子》為例,導演巴特爾分享了自己的觀點:“我們的想法是不再去渲染苦難,要更新自己的話語體系,以當下人能理解的方式去傳遞那段歷史,這也是這部電視劇能夠反復重播吸引觀眾的原因。”

深入現實生活提煉共情共鳴之處

“在2014年拍攝電視劇《平凡的世界》的時候,我們一度因為資方對現實主義題材的不認可中斷拍攝。當時我急得甚至想要自己掏錢來補齊資金缺口,好在最后多方周旋完成了拍攝。”從四川成長起來的導演毛衛寧,曾極力呼吁給現實主義電視劇創作以一席之地,看到近幾年現實主義電視劇精品越來越多,他深感振奮。

“從年初算起,我們就有大熱的《狂飆》《去有風的地方》,還有網絡劇《漫長的季節》,無論在哪種平台播出,隻要是好作品,我們都鼓勵。”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司長高長力也在現場盤點起一系列得到觀眾和市場認可的現實主義題材劇集。

高長力還為現實主義加了一個“溫暖”的前綴,也解釋了現實主義題材的創作方向。“我們倡導的是溫暖現實主義,現實題材創作不可避免要涉及矛盾和問題,但是不要怕。矛盾都是發展中的矛盾,問題都是過程中的問題,結局要給人溫暖,給人希望,要傳達這麼一種理念。”

在與會的多位導演看來,現實主義劇集已經有了相對穩定的土壤,也經受住了市場的考驗。而將現實素材轉化為爆款電視劇,離不開以導演為代表的創作人的“好廚藝”。

“我覺得年輕導演可以從理解‘美拉德反應’這一烹飪術語的原理來開展創作。”導演楊文軍介紹,“美拉德反應”來源於煎牛排的場景。高溫之下,牛排表面產生讓食客食欲大開的色澤和香味。同樣的,導演既要沉下去,沉入現實生活中,也要學會對生活再度提煉,加入能與觀眾共情、共鳴的元素。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鄭志浩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