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雨城:老舊小區改造溫暖人心 改出安全感住出幸福感

“裝了電梯過后對我們這些住得樓層高的老年人來說方便指數和幸福指數上升了不止一個度。”近日,家住綠洲路126號的劉女士激動表示,老舊小區改造,改出的是安全感,住出來了幸福感。
近年來,聚焦解決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痛點問題,從家門口的配套管網改造等“小切口”入手,助力城市提檔升級,持續將老舊小區改造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和典型民生工程來抓,讓“老居民”樂享“新生活”,一個個在家門口悄悄“升級”的小幸福,正在讓老百姓從安居走向宜居、樂居,不斷增加群眾生活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民生工程暖人心
城市老舊小區改造是一項惠民工程、民心工程,與居民切身利益息息相關。
今年,雨城區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干淨筆直的瀝青路,嶄新的停車位、電瓶車車棚,青瓦灰牆煥然一新,休閑設施一應俱全。院壩裡,老人們三五成群圍坐在一起聊天,一幅其樂融融的畫面。
“改造前后大不相同,之前坑坑窪窪的道路變得寬敞平整,綠化、環境衛生等發生了明顯改善,居民的精神面貌也變好了。”
“裡面不僅安裝了健身架、大院大門等設施,還栽種上綠植花卉,環境可美了。”
“過去樓面是灰頭土臉,沒法看﹔如今瞅著賞心悅目,現在心情都好了。”
提起小區的變化居民們紛紛點贊。
在雨城區友誼路10號,小區裡的踏步機、壓腿器、腰背按摩器等嶄新的健身器材上,居民們正在鍛煉身體,時而傳來陣陣歡笑。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小區裡難覓健身場地、居民們健身無處可去的問題被逐步破解,實現了健身設施從無到有的轉變。“有了這些新安裝的健身器材,我們每天吃了飯都來這裡鍛煉,邊鍛煉邊聊天,感覺鄰裡關系都更近了。”小區居民說。
在青江小區,記者又看到了不一樣的“風景”。小區新加裝了監控、門禁,地面也都鋪上了柏油路,規劃好的停車線,干淨整潔的路面……整個小區看起來煥然一新,居民們的生活品質也得到了提升。
記者從雨城區住建局獲悉,雨城區計劃改造老舊小區538個,改造周期為2020年—2025年,共惠及人口超過4萬戶居民,涉及建筑面積約433.43萬平方米,計劃總投資14.8億元。2020年完成改造老舊小區4個﹔2021年完成改造老舊小區89個﹔2022年計劃改造老舊97個,目前已基本完工﹔2023年計劃改造老舊小區119個,已全面開工建設。
尊重民意得民心
小區怎麼改,由小區居民說了算。
“電路老化了,水管生鏽了,這些需要修復。另外,這幾棵樹已經幾十年了,要給我們留下來喲!”今年5月,雨城區縣前街120號大院裡,居民易正芳說出對即將開工的大院改造工程的期望。
“我們把大家聚集在一起開會,就是想聽聽你們對小區改造的意見和建議。大家有什麼想法都可以給我們說。”雨城區人大代表、雨城區西城街道中大街社區黨委書記鐘曉玲說。
這是雨城區人大、西城街道中大街社區、四川農業大學與社區居民代表就老舊小區改造的相關問題召開的一次院壩會議。“居民才是小區的主人,小區哪裡需要改,應該怎麼改,居民心裡最清楚,居民的意見最重要。”帶著這樣的理念,雨城區人大將民意“直通車”開進了小區院壩。
老舊小區改造工作要以群眾意願為立足點,前期調研工作要做得細致,想得周全。現場,居民們你一言我一句,將自己的切身體會和對小區改造的期望一股腦兒道出。人大代表們將居民訴求一一記錄,以便之后整理歸類,跟蹤督促解決。
近年來,為了解決老舊小區無人管理的問題,有條件的老舊大院都在社區的幫助下成立了小區業委會,由居民選出代表來管理自己大院的事。時間一長,各種具體化的矛盾也逐漸顯現出來。本次院壩會的另一個目的,就是聽一聽大院管理者們遇到的問題,讓大家交流管理方式。
安裝電梯,是綠洲路126號居民的共同心願。經過征求居民意願,雨城區找到問題突破口,該大院加裝電梯工作順利推進。
小電梯、大民生,每一部加裝電梯,都承載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2022年,雨城區既有住宅電梯增設省上下達目標任務62部,實際完成既有住宅增設電梯64部,完成情況居全市第一﹔2023年,雨城區既有住宅電梯增設省上下達目標任務58部,截至目前已完成增設64台,老舊小區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提升!(胡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