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市州

賦能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宜賓攥指成拳

2023年11月20日08:21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宜賓 市縣一體 攥指成拳

宜賓10個區(縣)競相奮進,縣域經濟龍騰虎躍。

近日,“2023賽迪百強區”榜單公布,宜賓市翠屏區上榜,排名第58位,連續3年進入全國百強區,3年排名躍升10位﹔敘州區GDP預計今年將突破600億元,向著全國百強區奮起直追……

2022年,宜賓市10個區(縣)中,7個區(縣)地區生產總值超200億元。長期以來,宜賓存在“市強縣弱”的狀況。當前,宜賓市堅持市縣一體、賦能城鄉,通過加快區域產業協同布局、開展重大項目競進拉練等方式,變“一城一池單打獨斗”為市縣一體“攥指成拳整體推動”,持續促進縣域綜合實力和整體競爭力提升。

產業帶動

區(縣)著力延鏈補鏈

11月,在屏山縣,萬鵬時代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項目一期,可實現2萬噸產能的廠房已經建成,即將開始量產。在高縣,2萬噸磷酸鐵鋰廢片梯次利用項目建設現場一派繁忙。這個宜賓掘金動力電池回收千億大市場的首個“吃螃蟹”項目,將建設磷酸鐵鋰廢片梯次利用生產線,計劃年底竣工試生產。

眼下,宜賓正快速推進千億動力電池全產業鏈項目,以三江新區和毗鄰的南溪區、江安縣等為主陣地,輻射帶動屏山縣、高縣、筠連縣等區(縣),加速建成“1+N”動力電池綠色閉環全產業鏈生態圈。

不僅是動力電池產業,宜賓大力發展的另一“工業引擎”千億光伏產業也以宜賓高新區為主戰場,帶動珙縣和興文縣等區(縣),吸引產業鏈上下游項目落地,率先布局新一代N型電池,快速投產搶佔市場先機,打造本地晶硅光伏產業鏈生態圈。

“宜賓當前緊扣‘一藍一綠’產業新賽道,市縣‘一盤棋’構建優質白酒、動力電池、晶硅光伏、數字經濟四大產業鏈生態圈,精准完善上下游產業鏈,突破地域限制延伸布局產業鏈項目,強化跨區域產業鏈協同。”宜賓市相關負責人說。

布局好縣域產業發展“棋盤”,首先是招商“落子”。

在宜賓市決策層看來,下好縣域經濟發展這盤棋,關鍵是要避免同質化競爭,錯位發展,市縣一體招商確保了有更專業的力量對招商引資企業進行專業評估和考察,避免招商失誤。

宜賓構建了“項目導入+項目研判+項目跟進+督辦考核”的閉環流程,進一步優化市縣一體、部門協同、專班落實的招商引資機制,全方位研判企業行業排名、現有規模、市場前景等內容后,篩選出建議招引項目,結合縣域招商意願、資源優勢,將項目精准“滴注”至相應區(縣)承接。

“我們整域統籌布局企業,深入實施制造業‘雙百工程’行動,在新興產業主陣地主戰場的快速發展帶動下,2022年以來,全市已成功培育四川時代、天宜鋰業、美捷通訊3家營收超百億元企業,新引進7個重量級投資項目,每個區(縣)都有新興產業賽道選擇,都有延鏈補鏈相關配套產業落地。”宜賓市相關負責人說。

今年前三季度,宜賓產業發展成績單公布:全市白酒產業實現營業收入1368.94億元、增長9.91%,動力電池產值增長23.3%,光伏產業淨增產值194億元,助推宜賓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2位。

競進拉練

教方法補要素短板

10月7日,中秋國慶假期后上班第一天,宜賓市“四化同步 城鄉融合”發展競進拉練在長寧縣和“兩海”示范區舉行,並同步召開全市規劃引領全面發力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會。

去年以來,宜賓每月一次的拉練已對全市10個區(縣)進行了全覆蓋。市上教經驗和方法,區(縣)晒項目、賽做法,這是競進拉練的關鍵內容。

“當前,我們建立縣域抓項目促投資競進拉練機制,按照推進新型工業化、民營經濟等專題,赴區(縣)組織開展競進拉練,現場‘晾晒’重點產業項目建設情況。”宜賓市發展改革委負責人說,目的就是要形成比學趕超的氛圍,督促各區(縣)抓好項目落地建設,促進項目早建成、早投產,形成更多實物增量。

宜賓還常態化開展“回溯”和“復盤”,對預期目標任務和在拉練中發現的問題困難,實行清單制和交賬制,持續激發縣域經濟競相發展的動力和潛力。“我們同步出台項目開工建設考核新辦法和新標准,推動重點項目加快建設和竣工投產。”宜賓市發展改革委負責人說。

在拉練中,宜賓市委主要負責人每到一地,都要詳細詢問該區(縣)工業園區的供電、供水和用氣等基礎設施建設和要素保障情況,宜賓市縣一體提供要素保障。

去年,宜賓市園區的規上工業總產值佔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的96%,成為推動工業發展的絕對主力。“我們發力要素保障、夯實基建、補齊短板,堅持以提升產業園區承載能力賦能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宜賓市相關負責人介紹,宜賓創新成立園區投融資工作專班、園區規劃和基礎設施項目工作專班,全力協調解決園區融資問題,不斷完善生產、生活基礎配套設施,扎實推進江安化工園區擴區、高縣和珙縣化工園區認定工作,全面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和可持續發展動能。

平台建設

持續激發縣域內生動能

近期,坐落在宜賓的歐陽明高院士工作站展示了成立3年來的成績單——現已累計孵化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企業10余家,另有在孵團隊及項目10余個﹔目前正積極進行產業投資項目的儲備,計劃在5年內為宜賓區(縣)帶來多個百億市值的優秀企業。

宜賓堅持改革引領、協同創新,堅持以平台建設持續激發縣域內生動能。

當下,宜賓搶抓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機遇,在三江新區、南溪區等地布局建設大學城科創城和宜賓國際職教園,吸引歐陽明高院士工作站、宜賓同濟汽車研究院等高能級科研院所落地,支持縣域企業、“雙創”團隊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研發(孵化)平台和創新聯合體137個。

“通過搭建高能級科創平台,專利入股、技術合作開展關鍵技術協同攻關,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高至58%。”宜賓市相關負責人說。

10月27日,作為宜賓市科技創新體集群之一的宜賓市大學科技園在三江新區正式開園。三江新區依托大學城科創城,已聚集了12所高校、2家院士工作站、40余個省級以上研發平台。

“高能級科創平台建設助推新區經濟快速發展,我們正沖刺今年GDP超500億元的目標。”三江新區黨工委主要負責人說,接下來將重點聚焦科技成果應用轉化,建設產教融合示范走廊,打造科技創新體集群,吸引更多行業龍頭和“隱形冠軍”落子。

“接下來,我們將緊緊抓住全省首個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先行區的建設機遇,加快推動工業總產值破萬億元、綠色低碳產業產值佔比超過50%,以綠色低碳發展奏響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最強音。”宜賓市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川 王培哲 寧寧)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