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再大,也要守好這片山!”26年,他從未離開過野生動植物保護一線......

“雪再大,也要守好這片山!”這是梁春平的心裡話。工作26年,他從未離開過野生動植物保護一線......
11月12日,2023年第三季度“中國好人榜”發布儀式暨全國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在河北省滄州市舉辦。綿陽市平武縣大熊貓國家公園王朗片區巡護員梁春平獲評“中國好人榜”敬業奉獻好人。
翻閱他的工作日志,“守護”一詞貫穿了他的履歷:先后參加中科院大熊貓重點區域調查、全國第三次、第四次野生大熊貓調查﹔參與北京大學、昆山杜克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等科研院校在王朗科研項目。
每年巡護2000多公裡 當好動植物王國的“守護者”
大熊貓國家公園王朗片區始建於1965年,是全國建立最早的四個以保護大熊貓等珍稀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為主的自然保護區之一。
受父親影響,1997年畢業后,梁春平回到了王朗自然保護區。
初到王朗,梁春平充滿新鮮感,但承擔的巡護工作很快將他拉回現實。“開始以為就是進山看看小動物,到處巡查一下,也挺好耍的。但真正開始走進山裡才知道,這份工作多麼沉痛。”梁春平坦言,作為一名巡護員,每人平均每年要步行2000多公裡山路,相當於綿陽到上海的距離,不僅要面對高海拔以及天氣突變的惡劣環境,還要隨時提防野獸出現。
尤其是冬季巡護,幾乎是每一個巡護員的噩夢。從大本營出發,沿巡護路線而上,十幾斤重的行囊,讓他們步行不到幾公裡便汗流浹背。然而,越是流汗,越不敢停。因為零下十幾度的氣溫,隻要一停下來汗水就會結冰,立刻就會體驗到什麼叫“冰火兩重天”。
常年風雨侵蝕,讓梁春平患上了關節炎。即便如此,他和隊友也需要對區域內20多條相對固定的路線進行巡護,每年至少要走四次,總監測裡程達280多公裡。
“比起這些困難,我更願意將注意力集中在保護區裡那些珍稀的動植物身上。”梁春平表示,王朗自然保護區就是一個巨大的寶庫,不僅有野生大熊貓、羚牛、亞洲黑熊等珍稀動物,還有不少珍稀植物,每一個物種都值得他仔細研究,自然界的每一條生命都值得他認真守護。
克服恐懼提升技能 勇擔兩棲動物監測“先行者”
王朗是動植物的寶庫,而梁春平則是守護寶庫的人。為了豐富物種監測內容,2006年,王朗自然保護區在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支持下,將兩棲爬行動物納入進了監測范圍。而此時,保護區內並沒有這方面的專家。
好學的梁春平得知這一消息后,激動不已,第一時間主動報名。經平武縣相關部門推薦,他爭取到了前往成都生物研究所進行系統學習的機會。“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系統性學習動植物保護研究相關的知識。雖然那時候我已經在這個崗位上工作了快10年,但一想到能繼續探索未知的世界,我就充滿干勁。”梁春平表示。
學成歸來,梁春平立刻投入到工作中。不僅為保護區提供了大量一手的研究資料,同時還配合北京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等高校,在王朗開展科研工作。
梁春平先后參與保護區科研監測與科研合作項目幾十余個,連續不間斷主導實施“王朗兩棲爬行類動物監測”達17年。如今,王朗自然保護區內兩棲爬行動物的監測種類已達八類。
現在,梁春平成了保護區小有名氣的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專家”。在梁春平看來,既然做的是這份工作,就必須把它做得更好更出色,“不論工作多苦多累、枯燥無味,守住生態紅線,守護一方生靈,守候人與自然和諧,就是最大的意義。”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四川頻道 游儀 彭紫薇 圖片由綿陽市文明辦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