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三星堆多項成果“上新”

三星堆遺址考古多學科綜合研究成果研討會舉行

2023年11月17日07:59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三星堆多項成果“上新”

  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鳥

  三星堆遺址象牙發掘現場

  2023年11月16日,由四川省文物局主辦,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研究院、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承辦的“三星堆遺址考古多學科綜合研究成果研討會”在四川廣漢舉行。共計20個科研機構、大學院校和科技公司的代表分享了關於考古發掘、文物保護、多學科研究、科技手段運用、設施設備創新等領域的最新成果,並交流了各自的工作與研究經驗。

  三星堆青銅器 可能存在多個鑄造地

  大量華麗精美、風格特異的青銅器,是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代表性文物,而如今,它們又會給大家帶來哪些新的驚喜?

  在青銅器原料方面,成都理工大學王運生教授在研討會上表明,彭州銅礦與三星堆部分青銅器關聯性較大。鑄造工藝方面,上海博物館的丁忠明研究館員介紹,上海博物院研究團隊發現,三星堆與中原青銅器的鑄造技術既有相似的共性,也有鮮明的個性,“盲芯中普遍存在細長的長方體木條,是三星堆獨特制泥芯技術的反映。”

  北京科技大學的陳坤龍教授則提出,三星堆祭祀坑出土青銅器可能來自不同的鑄造地。據介紹,祭祀坑出土青銅器根據形制和風格特征,可分為本地特點非常鮮明的面具、人頭像、大立人像、神樹等基本不見於三星堆以外地區的非容器類器物,以及大口尊、罍和瓿等器型的青銅容器,這類器物廣泛分布於長江中下游地區,與中原地區的商文化也有緊密聯系。“三星堆容器類與非容器類青銅器殘留泥芯在微觀結構、化學成分等多個角度體現出的差異性,應與產地不同相關,因此三星堆青銅器可能存在多個鑄造地。”陳坤龍表示。

  三星堆先民 或用黃牛和豬來“燎燒祭牲”

  2020年至2022年,三星堆遺址祭祀區新發現6座祭祀坑,出土各類文物17000余件,包括金面罩、扭頭跪坐銅人像、龜背形網格形器、銅面具、銅神壇、玉琮、絲綢、象牙雕刻等。那麼古蜀三星堆人會使用動物進行祭祀嗎?

  研討會上,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教授溫睿發布了三星堆遺址祭祀區有機殘留物研究的階段性成果。結果顯示,三、四、七、八號坑沉積物和陶片的脂肪酸結果顯示出動物脂肪的存在,部分樣品的蛋白質組學結果顯示出豬、牛兩種動物的存在。

  溫睿介紹,研究還發現三星堆祭祀坑形成前存在儀式性燎燒活動。根據有機殘留物特征,三星堆先民並未把徹底燎燒成灰燼當作目的,而是進行儀式性的燎燒活動,“三星堆先民在祭祀活動中,儀式性地集中燎燒包括豬、牛等動物和銅器、金器、玉石器等器物,后將所有器物分批埋藏在祭祀坑內,其中燎燒后的動物祭牲骨骼是相對集中埋藏在其中一個坑中的,其他坑混入了少量骨渣及動物脂肪和蛋白的殘留物。”

  三星堆絲綢 可能有三種織造方式

  絲綢是新一輪三星堆考古發掘中最激動人心的新發現之一,2020年以來,三星堆的青銅蛇、青銅眼形器等數十件器物上均發現了絲綢。會上,中國絲綢博物館周旸發布了三星堆遺址出土絲織物組織及織造工藝階段性研究成果,首次深入揭示了這一古代文明的絲織品組織結構和織造工藝。

  就織造工藝而言,研究團隊則提出了三種可能的織造方式:首先是原始腰機的織造方式,運用的是一種以人的身體作為機架的原始織機,具備基本的開口、引緯、打緯三種操作功能。其次是雙軸織機或踏板織機的織造方式,研究團隊認為當時可能已經發明了具有綜框、經軸和卷軸的織機。最后是提花織機的織造方式。商代青銅器上的回紋綺和雲雷紋綺可能是由專門的提花方法生產的。

  “這一系列研究成果不僅為解讀三星堆地區古代紡織技術和文化提供了寶貴線索,同時也為認識古代絲綢業的發展歷程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學資料。”周旸表示,這些發現將深刻影響我們對古代絲綢生產和文明技術的理解,為人類歷史的織造技藝留下了珍貴的遺產。

  三星堆象牙 保護實現“零的突破”

  2020年至2021年,三星堆遺址從三號祭祀坑到八號祭祀坑出土象牙400余根(殘段),三星堆遺址出土的象牙質文物數量之大、保存之好在我國考古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這些珍貴文物對揭示古蜀文化乃至中華文明的淵源都有著深遠的意義。而荊州文保中心副主任陳華在研討會上提到,各項研究表明祭祀坑出土象牙強度低,保存狀況差,亟須進行化學加固保護。

  據介紹,由於長期的地下埋藏,特別是在地下水、可溶鹽及微生物等各種不利因素的侵蝕下,造成了象牙中起主要粘接作用的有機組分的分解,及多孔狀態下大量水分的灌注,處於此種狀態下的象牙被稱作“飽水糟朽象牙”,而它的長久穩定保存是公認的世界難題。

  據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陳俊橙介紹,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保人員為主力的提取團隊首次提出並使用了高分子繃帶代替傳統石膏加固的方法,已經完成了整個四號坑出土糟朽象牙的保護提取任務。該方法也在隨后的三、七、八號坑出土象牙的提取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並取得重大成果。

  此外,今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協同攻關,構建考古出土飽水糟朽象牙脫水加固保護完整技術體系,實現了考古出土飽水糟朽象牙整根完整保護“零的突破”。(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王嘉 王茹懿 受訪單位供圖)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