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橋頭、街巷變成劇場,人才、業態不斷生長,烏鎮戲劇節走過十載——

藝術氣息在水鄉流淌(文化市場新觀察)

本報記者 王 玨
2023年11月17日07:3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戲劇、音樂、市集……不久前,第十屆烏鎮戲劇節舉辦。從第一屆到第十屆,戲劇節在這座江南古鎮生根發芽,不僅培育了戲劇力量和藝術氛圍,還融入了當地的生活方式,帶動文旅、經濟等方面的發展。變化,悄然發生。

  

  戲劇、音樂、市集……不久前,第十屆烏鎮戲劇節在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烏鎮舉辦。本屆戲劇節以“起”為主題,呈現11個國家及地區的28部特邀劇目87場演出、18組青年競演、12場小鎮對話、12個戲劇工作坊、27場朗讀會、6大展覽、2000余場古鎮嘉年華。

  當古鎮遇見戲劇,當傳統遇見現代,10屆烏鎮戲劇節給當地帶來了哪些改變?

  培育戲劇力量和藝術氛圍

  戲劇,是10月烏鎮的關鍵詞。充滿設計感的戲劇節海報、形式多樣的戲劇嘉年華、風格各異的裝置藝術,讓烏鎮充滿了藝術的氛圍。本屆烏鎮戲劇節特邀劇目集結世界名團與青年從業者,戲劇工作坊提供藝術理論和實踐的輔助,為青年人的戲劇夢想搭建平台。

  烏鎮戲劇節舉辦10屆以來,在當地培育劇場搭建、舞台設計、劇場服務、品牌宣傳等多方面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培育了當地的戲劇力量。2016年,學習戲劇表演專業的安迪回到家鄉烏鎮,創立了小劇社——烏青劇社。2016年,烏青劇社結合烏鎮當鋪文化,在古鎮嘉年華上演互動戲劇《當》﹔2017年、2018年結合非遺曲藝帶來一段相聲……“烏鎮戲劇節給我們提供了學習、交流的平台。”安迪說,“如果沒有烏鎮戲劇節,我可能不會開始戲劇生涯,也不敢想象能夠用戲劇養活自己。”如今,安迪帶著烏青劇社,在家鄉演繹《故事裡的家鄉》《故事裡的大運河》,給烏鎮人帶來更多原創話劇。

  嘉興職業技術學院與烏鎮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組建了“烏鎮學徒制班”,讓學生成為烏鎮戲劇節志願者,參與嘉年華巡游督導等工作。嘉興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童曉瑩負責觀眾進場、音樂播放等。“以前沒怎麼接觸過戲劇,但戲劇節讓我對戲劇入迷。”童曉瑩說,“這也讓我對自己的酒店管理專業有了思考,旅游需要文化的注入。”嘉興職業技術學院教師魏哲浩說,戲劇節期間,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和觀眾與當地學生進行交流和互動,拓寬了學生們的視野。

  文化傳統和戲劇表達交流碰撞

  位於西柵景區西柵大街北側的昭明書院,是烏鎮裡一處歷史悠久的古跡。書院內留有明朝萬歷年間的“六朝遺勝”石牌坊。如今,維修得當、保護妥善的昭明書院成為烏鎮一處景點,也是戲劇節期間的一處表演場所。

  昭明書院、木心美術館、茅盾紀念館、茅盾陵園……文化古跡和場館散落烏鎮,訴說著文化和歷史。在烏鎮戲劇節發起人、烏鎮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向宏看來,烏鎮擁有歷史和文化,戲劇節又為這裡注入了不一樣的氣質。

  10年來,烏鎮戲劇節不斷發展。古鎮嘉年華把橋頭、街巷變成舞台和劇場,讓更多沒走進劇場的觀眾感受戲劇藝術。今年古鎮嘉年華在西柵景區的公共空間、水面甚至空中演出,包括巡游演出、裝置藝術、即興表演、多媒體影像等豐富的表演藝術形式。

  在北柵絲廠和糧倉,烏鎮戲劇節舉辦了戲劇市集,推出烏鎮戲劇節10周年展等。“新市井匠人市集”,集結全國各地的非遺匠人、戲曲好角兒,將濃縮的非遺文化搬進來。小鎮圖書館免費向所有人開放。音樂、電影、潮玩、裝置、閱讀、展覽、市集的加入,讓戲劇節更多元、更開放。“戲劇成為小鎮內容、小鎮成為戲劇舞台。”陳向宏說。烏鎮戲劇節有著生活化的獨特魅力,逐漸融入當地的生活方式。

  烏鎮西柵景區燈籠鋪手工師傅高雲超,是第二屆烏鎮戲劇節志願者,“當時第一次近距離接觸話劇、舞蹈等藝術,很新奇。”高雲超說。從第三屆烏鎮戲劇節開始,他來燈籠鋪當起學徒。燈籠鋪門口是嘉年華表演的一個點位,也成了他的絕佳看台。這幾年,守著燈籠鋪,看了皮影、小品、現代舞等表演,他也從學徒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手工師傅。“戲劇節帶來的改變是潛移默化的。”高雲超將這些年看戲的體驗和感悟融入燈籠設計。以前燈籠鋪制作的五角星燈籠,用的是紅色蠟光紙。他給五角星燈籠增加了鏤空工藝,增加了紙張硬度,受到了游客的喜歡。

  以戲劇節為牽引,烏鎮的文化傳統和戲劇表達交流碰撞,帶來富有特色的文化體驗。

  帶動當地文旅和經濟發展

  “今年戲劇節熱鬧呀。”“我還帶著孩子去看了戲劇市集。”戲劇節期間,開民宿的老板、做菜的廚師、開電瓶車的司機、帶著孩子的年輕媽媽,都在談論著戲劇。烏鎮人計夢婷的父母在烏鎮西柵景區經營民宿。從第一屆烏鎮戲劇節開始,父母和她就開始看戲。在她看來,烏鎮戲劇節是一年一度的戲劇盛會,不僅帶動當地旅游業發展,更讓本地人感受到多樣的藝術風格。

  10年來,烏鎮戲劇節培育了眾多當地觀眾。每年10月到烏鎮看戲,已經成為很多當地人的保留節目。小朋友劉詩煬是烏鎮戲劇節的“老戲迷”,她從3歲就開始到烏鎮戲劇節看戲,現在已經9歲了。“今年看了舞劇、非遺展演、音樂表演……”小小年紀的她如數家珍,“一開始喜歡看街頭表演,后來喜歡看劇情類戲劇。我還看了7歲小朋友的演出,沒想到和我年齡差不多的小朋友也演得這麼棒。”劉詩煬說。

  越來越國際范兒的烏鎮,也吸引來更多國際人才。在英國旅游行業工作8年的魏哲浩,於2020年回國到嘉興高校工作,目前在烏鎮旅游景區挂職。在他看來,烏鎮有烏鎮戲劇節和世界互聯網大會兩大品牌,是一個國際化的中國古鎮。尤其是烏鎮戲劇節的舉辦,不僅在經濟、文化和教育層面帶來了積極影響,還讓烏鎮在鄉村形象、品牌塑造等方面發生了重要的改變,每年能吸引世界各地的人前來旅游、投資、安家。

  在陳向宏看來,戲劇節給小鎮建設、鄉村振興提供了一種探索新思路。“有人說,烏鎮戲劇節像一面鏡子,照出了當代城市化進程中屬於中國小鎮的一種文化追求,有人稱之為一種新的鄉建模式。”陳向宏說,“烏鎮從旅游小鎮發展到文化小鎮,如今又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這也是一種小鎮力量。”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17日 14 版)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