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天文重器為何扎堆稻城?選址隊長來揭秘

2023年11月11日08:06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天文重器為何扎堆稻城?選址隊長來揭秘

由劉煜推薦選址的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拉索”,已取得不少突破性成果

  11月9日,“中國科學院科學節·2023(成都)”開幕式在四川科技館舉辦,“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年度巡展”成都站也同步啟動。

  記者了解到,此次科學節成都分會場以“走進稻城大科學裝置”為主題,帶領公眾了解四川大科學裝置建設背后的故事。作為科學節配套活動之一,第四期興隆湖科學大講堂同步開講,西南交通大學天體物理中心主任劉煜帶來了主題分享——《神奇的稻城高海拔天文台址資源》。

  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年度巡展成都站開展

  在四川科技館五樓報告廳內,來自省市縣(區)科技相關單位的嘉賓一起走上台,在“3、2、1”的倒數聲中,共同見証了“中國科學院科學節·2023(成都)”活動的正式啟幕。

  據悉,今年的科學節成都分會場以“走進稻城大科學裝置”為主題,特邀負責稻城多個大科學裝置選址的專家劉煜講述天文選址的故事。

  同時,科學節期間還特別重磅推出了“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展(成都站)”活動。展覽以“四個面向”為邏輯主線,聚焦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集中展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展覽設置於四川科技館四樓展廳,展品包括天眼FAST、上海光源等大科學裝置模型,以及“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澱粉”“力箭一號”“海斗一號”等中國科學院代表性重大科技成果。

  “今年成都分院一直在積極思考,如何依托院內外豐富的科普資源,著力推進大科學裝置、國家科教基礎設施、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等重大科技資源科普化,為政府公務員、青少年、社區居民等受眾提供個性化的科普服務,打造具有中國科學院特色的高端科普品牌。”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分黨組成員、系統單位黨委副書記劉剛君告訴記者。

  為此,成都分院打造了包括科學節、科學公眾日、興隆湖科學大講堂、科普志願服務團進校園、大科學裝置科普沙龍等在內的品牌活動,同時積極參與兄弟單位組織的科普活動,貢獻科普“國家隊”的力量。

  “劉隊長”講述大科學裝置背后的故事

  “社會上或學校裡,不同的人對我有不同的稱呼,但我最喜歡別人叫我‘劉隊長’。”9日下午,興隆湖科學大講堂上,劉煜以一句輕鬆詼諧的自我調侃,拉近了與現場觀眾的距離。之所以被叫“劉隊長”,是因為他組建了中國西部大型太陽設備選址隊,多次率領隊伍深入西部各省份偏遠高海拔地區,考察和測量天文候選址點,是多個大科學裝置建設的幕后“功臣”。

  通過系統選址研究,劉煜首次提出了大香格裡拉地區是適合我國發展下一代大型天文觀測集群的理想址點,這一成果引起天文界重視。位於這個區域內核心地帶的四川稻城,更被劉煜稱為是天文選址途上的“明珠”。如今,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拉索”、圓環陣太陽射電成像望遠鏡等大科學裝置已在這顆“明珠”上拔地而起。

  為何稻城能受到如此青睞?劉煜表示,這和當地的自然環境、基礎設施條件、地緣關系等密切相關。通過考察,劉煜認為稻城當地晴天數、晴夜數、大氣視寧度等關鍵參數都能滿足天文觀測的需求。劉煜表示,稻城有天文觀測可持續發展的優勢。“有高山,也有河谷,有山峰,也有平地,高低錯落,擁有可以被利用來修筑大型科學裝置的空間。”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相關配套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也是劉煜選址稻城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由劉煜推薦選址的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拉索”,還在建設期間就已取得了不少突破性成果,如今更是不斷刷新了世界級的觀測紀錄。

  “稻城應該朝著‘世界級的天文中心’這一目標而努力。”劉煜表示,隻有一流的天文台址才會吸引一流的人才,從而才有可能產出一流的科研成果。“我相信稻城一定可以。”(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黃雪鬆 受訪單位供圖)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