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四川首座儲氣庫群先導試驗工程投運

11月8日,隨著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蜀南氣礦老6井至老翁場集注站注採管線施工完成,牟家坪、老翁場儲氣庫群日注氣能力達到130萬立方米。至此,四川首座儲氣庫群先導試驗工程全面投運,標志著我國復雜縫洞型碳酸鹽岩儲氣庫關鍵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牟家坪、老翁場儲氣庫群位於宜賓市長寧縣境內,是四川首座儲氣庫群,也是全國首座復雜縫洞型碳酸鹽岩儲氣庫群。這座儲氣庫群由二疊系茅口組枯竭型氣藏改建,設計庫容59.65億立方米,工作氣量31.45億立方米,全面建成后最大日採氣量超過5000萬立方米,規模位居全國第四,將有效保障川渝地區及全國季節調峰和應急供氣。
儲氣庫有著天然氣“地下糧倉”之稱。我國天然氣消費呈現季節用氣波動大的特點,儲氣庫可平衡供需矛盾,在用氣低峰時向地下回注富余天然氣﹔在用氣高峰時通過天然氣管網將倉庫裡的天然氣輸送出去。
“十三五”期間,西南油氣田公司依托相國寺儲氣庫,攻克了裂縫孔隙型碳酸鹽岩儲氣庫系列關鍵技術,但不能滿足復雜縫洞型儲氣庫建設需求。對西南油氣田來說,建設復雜縫洞型碳酸鹽岩儲氣庫尚屬首次,且國內外均為空白。
蜀南氣礦技術人員介紹,與其他類型的儲氣庫相比,復雜縫洞型碳酸鹽岩儲氣庫具有氣井產能高、儲集空間大等優勢,但建庫技術難點大。2021年,西南油氣田公司蜀南氣礦開始牟家坪、老翁場儲氣庫群第一期先導試驗建設。
“我們創新形成多重介質高速注採滲流滯后定量表征、多尺度岩溶縫洞儲集體精細刻畫等4項關鍵核心技術。”蜀南氣礦副礦長周宏介紹,4項關鍵技術填補國內外復雜縫洞型碳酸鹽岩儲氣庫技術空白,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目前,牟家坪、老翁場儲氣庫群第一期建設已全面完成,正在開展第二期正式建庫建設方案編制工作。正式建庫階段還將開展智能化儲氣庫建設。(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燕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