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博上海交大的涼山小伙 獲評“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

期沙友布是來自四川大涼山的一名彝族小伙,5年前被哈爾濱工程大學預科班錄取。預科和大學期間他不斷突破自我,學習刻苦。大三時,他以綜合成績專業第一名獲得推免直博上海交通大學的資格……
今年11月7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採訪獲悉,近日,期沙友布獲評2022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全國僅有10人獲此殊榮。今年6月本科畢業后,期沙友布懷揣夢想來到上海交大,開啟新的讀博旅程。
回望求學之路,期沙友布告訴記者,以前家鄉中小學教室總是貼著“知識改變命運”“奮斗改變人生”這樣的標語,“小時候看到沒什麼感覺,現在回頭想,真的是這樣”。
求學:
出生在小山村 考上哈爾濱工程大學預科班
1998年,期沙友布出生在四川涼山普格縣一個小山村,一家人居住在半山腰。小時候,期沙友布常常和姐姐背著小籮筐,去別人翻收過的地裡,挖遺漏的土豆。村裡沒通電之前,姐弟倆會為撿到一把破雨傘高興不已,“點燃橡膠制的傘把,媽媽晚上到地裡澆水時就可以用來照明了”。
在期沙友布印象中,小學條件簡陋,在課桌上寫字,簡陋的桌子會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每天,他在天還沒亮時就出發,從山上的家裡走到山腳的學校,傍晚放學時再伴著落日,爬山回家。“因為路太遠,常常餓肚子,早上就捏個飯團藏在路邊,等放學回家的時候再拿出來,邊走邊吃。”
后來,他考入涼山最好的高中,一邊努力學習一邊鍛煉身體,逆襲進入重點班。2018年7月,期沙友布被哈爾濱工程大學預科班錄取,成為全鄉唯一一個考入“雙一流”大學的大學生,走出了大涼山,開啟了追夢之旅。
大學:
以綜合成績專業第一 直博上海交通大學
“剛上大一的時候,我挺自卑,周圍同學高考成績600多分,我怕自己跟不上。”邁入大學后,期沙友布看到了自己和同學的差距,尤其進入大一后,學習強度和難度相比預科直線攀升,雖然他非常努力,但考核結果卻不如意。
“你隻需要把努力當成一種習慣,不要管太多。”當時老師鼓勵他的話,他牢牢記在心裡。每天早晨6點30分起床,次日凌晨1點30分睡覺,這是期沙友布在大學期間雷打不動的作息時間。漸漸地,他有了一個綽號——“卷王”。
通過不懈努力,期沙友布的學習成績一點點追趕上來,從大一學年專業第十名,到大二專業第五名。大三時,他以綜合成績專業第一名獲得推免直博上海交通大學的資格。
他曾獲哈爾濱工程大學學生最高榮譽——陳賡獎學金,並多次獲得國家、校級獎學金,還獲得全國海洋航行器設計與制作大賽一等獎等榮譽。近日,期沙友布獲評2022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全國僅有10人獲此殊榮。
大學4年,期沙友布通過各種勤工助學減輕家裡的經濟負擔,累計獲得獎助學金以及兼職收入6萬余元,實現了經濟獨立,還能貼補家用。
讀博:
開啟更忙碌的生活 “真的是知識改變命運”
在求學改變命運的同時,期沙友布也始終牽挂著家鄉。假期裡,他在涼山瑪薇社工發展中心擔任志願者,深入高寒山村,尋找特殊困難兒童並登記信息、核實家庭情況,幫助他們免費入學,為家鄉教育和鄉村振興出力。
“現在每次回家都能感受到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期沙友布說,自從上了大學,每次回家,都能感受到家鄉的變化:土坯房變成了幢幢小樓,村民住進了政府免費修的精准扶貧房,“一村一幼”工程讓彝族兒童在入學前就能學會普通話……
“以前上學每天爬好幾個小時的那條山路,前兩年修了盤山公路,現在開車隻需要三四十分鐘。現在,從成都到西昌也通了高鐵,3小時就到了!”期沙友布說,“我們是黨和國家政策的受益者,最美的青春應當與祖國同在,與時代共鳴。我會更加努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今年本科畢業后,期沙友布在上海交大開啟了他那“比本科更忙碌”的博一生活。至今,他還記得,以前家鄉中小學教室總是貼著“知識改變命運”“奮斗改變人生”這樣的標語,“小時候看到沒什麼感覺,現在回頭想,真的是這樣。”他說,在未來追夢的路上,還要繼續奔跑。(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江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