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市州

以法點亮千年“燈牌” ——《自貢市彩燈文化保護條例(草案)》提請審議幕后

2023年11月07日10:00 |
小字號

為傳承弘揚地方優秀傳統文化,加強自貢彩燈文化保護,市人大常委會將彩燈文化保護立法項目列入地方立法工作計劃。10月 31 日,市十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第一次審議了《自貢市彩燈文化保護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草案)》)。至此,自貢市向構建完備的大“三絕”法制保障體系又邁出了堅實一步。

瞄准彩燈立法 擦亮“中國燈城”名片

彩燈文化源遠流長,是浸潤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基因、有上千年傳承歷史的傳統民俗。自貢彩燈文化融入了自貢井鹽、恐龍、美食、川劇等特色文化,經過不斷傳承發展,自貢燈會和自貢彩燈傳統制作工藝相繼列入國家、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中國燈城”名片已成為貫徹黨中央對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最佳實踐。然而,當前自貢市彩燈文化保護工作還存在諸如保護體制未完全理順、保護傳承資金保障不足、沒有建立彩燈文化保護名錄、彩燈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未落到實處、保護傳承專業人員缺失、傳統技藝人員老化與人才斷檔、對彩燈文化缺乏系統的基礎性研究、對彩燈產業集群化集聚化發展引導不力等問題。為此,市人大常委會經廣泛征集意見,深入調研論証,確定了自貢市彩燈文化保護條例立法項目。

在完成自貢井鹽立法保護、進行恐龍地質遺跡保護立法之后,自貢市再次鎖定“中國燈城”這張城市名片,拉開了彩燈文化保護立法序幕。這對推動自貢市歷史文化保護以及推動中華傳統文化傳承創新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自貢市彩燈文化既包括以自貢燈會民俗活動、自貢彩燈傳統制作工藝為代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也包括在上千年傳承發展中形成的相關遺存遺跡、實物、文獻資料,還包括與自貢燈會、彩燈相關的公共品牌,更加不能忽視的是彩燈產業。”市人大教科文衛委主任委員許建平表示,現有相關上位法,原則性和概括性的規定較多,針對性與可操作性的規定較少,因此須全面掌握和分析彩燈文化保護發展中存在的矛盾問題,制定具有地方特色和更具操作性的地方法規,通過立法來強化保護傳承,更要注重引導創新發展、合理利用。

堅持開門立法 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

按照市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計劃,教科文衛委及時啟動《條例(草案)》起草工作。在起草過程中,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開門立法,有效回應各方關切,充分凝聚各方共識。

2022年9月至2023年7月,市文化廣電旅游局開展調研起草工作,通過召開專題研討會、線上線下方式廣泛調研,赴廣西梧州市、河南平頂山市,重點學習了六堡茶文化、汝瓷文化保護地方立法的經驗做法。

“我局牽頭成立了立法項目組,通過座談、收集資料、實地考察等方式,圍繞彩燈文化保護對象、保護利用現狀以及立法工作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操作性,深入開展一系列調研工作。”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局長陳金洪介紹,為確保上位法和經驗借鑒資料全面、詳實,該局落實專人全面搜集整理與本次立法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及其他城市類似立法成果等資料,編印了《“自貢市彩燈文化保護”立法項目資料》,並根據國家最新政策和行業動態,對資料適時補充完善。

《條例(草案)》起草過程中,邀請市級相關部門、區縣政府、行業組織、專家學者等召開專題調研和座談會19次,書面征求區縣人民政府(含高新區)、市級部門意見,共收集立法相關意見建議308條,採納247條。今年7月至9月,市司法局組織對該條例開展審查論証,公開面向社會征求意見,先后召開立法論証會、立法聽証會、立法項目工作小組會。審查論証期間共收集立法相關意見建議134條,採納105條。

“本立法項目初擬備選名為《自貢市彩燈技藝保護條例》,后來立法項目組結合市內外立法調研,在充分聽取、採納各方意見的基礎上,建議以《自貢市彩燈文化保護條例》為本項立法的法規名。”市司法局局長郭彧楚說。

在充分調研和梳理匯總各方意見的基礎上,圍繞條例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條例(草案)》的保護對象、范圍、制度設計、法律責任等進行重點審議,對《條例(草案代擬稿)》及調研報告等相關材料進行修改完善,形成了《條例(草案)》提請審議。10月31日,市十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對《條例(草案)》進行了第一次審議。

匠心打磨良法 全力彰顯以燈興城

《條例(草案)》共五章三十條,包括總則、保護與傳承、利用與發展、法律責任、附則。《條例》立足現實、突出重點,厘清彩燈文化保護的范圍與邊界,確定彩燈文化保護的原則與保護責任等總體思路,提出彩燈文化保護傳承方面的法治舉措,明確促進彩燈文化利用發展的法治引導,明確相應的法律責任。

“要充分把握‘彩燈文化’這個概念的內涵、外延和表現形式,從多個層面對其作出科學界定,同時也要用權威、規范的文字對彩燈文化資源的范圍進行表述。”10月31日,在市十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的分組審議現場,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孝謙針對《條例(草案)》第三條“保護對象”提出意見時表示,要重點突出以彩燈文化為主的自貢燈會民俗活動、自貢彩燈傳統制作工藝,依托豐富的彩燈資源,進一步打響和擦亮“中國燈城”和“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名片。要注重增強立法的針對性、適用性、可操作性,以剛性條款切實推動彩燈文化保護步入法治化軌道。

“建議從立法上,加大對彩燈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傳承傳習基地和代表性傳承人的保障和支持力度。”自貢海天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裴笑叢在分組審議時表示,目前,自貢市彩燈文化保護傳承專業人員缺失,傳統技藝人員老化與人才斷檔,希望在下一步,《條例(草案)》可以圍繞建立代表性傳承人支持機制,以及相關人才發現、培養、遴選與推薦機制,制定更加細化具體的條款,提高自貢彩燈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水平,做大做強自貢燈會與彩燈文化產業,促進文旅興市,彰顯彩燈文化魅力。

從中國彩燈博物館成功申報為國家二級博物館到出台《自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管理辦法(試行)》﹔從自貢彩燈傳統制作工藝參展成都國際非遺節到出台《自貢彩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從創建四川輕化工大學彩燈學院到市內多所職業院校開設彩燈專業,歲月留証,自貢彩燈文化的保護和發展一直在路上。

眼下,自貢市正以地方性立法為抓手,用《條例(草案)》提煉固化彩燈文化內涵,加強彩燈文化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同時推動彩燈文化保護立法與《自貢市井鹽歷史文化保護條例》《自貢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點面結合、相互呼應,共同構建起文化保護法制保障體系,以法治力量護航自貢在新時代新征程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切實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自貢網見習記者 馮方湲 記者 繆靜 葉衛東)

來源:自貢網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