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黑森林”煥發新生機 四川高質量推進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工作

秋意漸濃,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國有林保護局百花作業區內,茂密的杉木林密不透光,工人們正忙著清理樹上的藤枝和雜灌,做好森林撫育間伐前的准備工作。
現場培訓打號定株
在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的推動下,四川12家試點單位已全面完成作業設計和試點任務落地上圖等前期工作,正集中開展採伐作業,四川省林草局專家組忙碌地穿行於各大林區,督促指導各試點單位科學經營,確保按期完成各階段任務,保証試點成效。
這片“黑森林”即將煥發新的生機。
周密部署 扎實推進
“當前我省森林資源面積已接近‘天花板’,全面加強森林經營、提高森林質量、挖掘內部潛力,將是擴大森林資源總量的最有效途徑。”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專家王峰介紹說。
四川是全國森林資源大省,也是人工林資源富集省份之一。40多年來的持續造林綠化,已營造人工林約1.4億畝,基本實現了“綠化全川”。
但隨著森林面積的增加,如何提升森林的質量成了難題。
近年來,四川實施了以森林經營為主要任務的中央財政森林撫育、國家儲備林、世行貸款林分改培、國土綠化試點等項目,人工林質量和效益正在逐步改善。
2023年3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實施方案(2023—2025年)》,計劃用3年時間,在全國開展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並以試點示范引領帶動各地提高森林質量、調整林分結構、創新管理機制,促進科學綠化提質量、上水平、見實效。
今年4月,四川省林草局召開推進全省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工作專題會議,成立了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形成市、縣森林經營試點工作“一條線”負責制。四川省林草局派出工作組赴眉山、達州、雅安、廣元等地調研,制定《四川省推進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工作方案(2023—2025年)》,指導12家試點單位開展作業設計和任務落地上圖等前期工作。
為確保試點工作不走樣,試出成效經驗,4月底,四川省林草局舉辦了實施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培訓班,採取現場教學和理論教學相結合。在今年9月底的工作座談會上,省林草局再次強調市、縣級林草主管部門指導監管責任,要求嚴查借試點之名行牟利之實等行為,杜絕違法違規行為發生。
精准分區 建模施策
“基於全省森林資源稟賦、森林經營條件和林分亟待撫育的需求,我省選擇的試點單位主要分布在盆周山地區和川中丘陵區,當地森林資源富集,林農交錯、人口密集,最具代表性。”王峰介紹說。
2023年,四川試點任務93577畝,有12個試點單位,其中國有林場(含原森工性質的國有林保護局)9個,集體林單位3個。將通過試點探索四川不同區域、不同森林類型的森林可持續經營技術體系和管理模式,建立完善全周期森林可持續經營的政策、制度、技術及服務體系,為全省現代林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益經驗。
試點單位因地制宜、分區施策,按照先易后難、由近及遠、集中連片、規模經營、持續推進的原則,選定試點地塊,細化試點內容,將任務落實到山頭地塊。並針對人工公益林(包括生態敏感區)、商品林不同樹種的經營模式探索,分別在川南林區(馬尾鬆中齡林撫育、杉木和柳杉中幼林撫育、杉木柳杉混交林撫育)、川東北林區(馬尾鬆、柏木近自然林培育,杉木、柳杉中幼林撫育,日本落葉鬆大徑材用材林培育)、川西南林區(人工雲杉、冷杉中幼林撫育及近自然林培育,柳杉、杉木中幼林撫育和補闊增彩,國有林+集體林合作經營)、川中丘陵區(人工柏木近自然林、中大徑材培育)開展建模經營,初步形成了可供全省各地相似林區借鑒、推廣的可持續經營示范點。
同時,四川還積極探索“國有林場+集體林”的經營機制,發揮國有林場團隊技術優勢,實施國有帶集體,推動集體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經營。
在雅安市雨城區國有林場,實現了試點任務統一設計、指導、驗收,集體林森林經營單位、林農投工投勞,間伐木材由林權所有者自行銷售。當地林業主管部門根據採伐面積、採伐強度、跡地清理、安全施工、輿論宣傳等內容進行評分,制定“好、中、差”三級差異化補助標准,通過獎優懲差靈活使用補助資金,調動森林經營單位和業主的積極性,擴大了試點經營范圍。
科技支撐 技術落地
“做好採伐木標記,先定株,后採伐,不影響喬木生長的灌木和針葉林中的闊葉樹、幼樹要保留。”在巴中市巴州區玉堂街道方山雁村森林可持續經營示范點,四川省森林和草原資源總站專家李裕一邊進行現場指導,一邊對試點過程中存在的難點和問題提出意見和要求。
試點工作啟動以來,四川強化科技支撐,建立了與全省森林可持續經營專家庫專家銜接機制,加強專家對方案編制、作業設計審查、成果總結、技術規程和指標體系等關鍵環節的技術指導,開展關於森林經營模式、森林生態價值轉換與實現、森林經營樣地監測等方面的科研工作,發揮專家的協同支撐作用。同時依靠省級專家團隊,科學編制試點方案和作業設計,以培育穩定健康優質高效的森林生態系統為目標,將森林撫育經營作為重點,嚴格按照森林經營對象和條件要求,結合森林資源稟賦和試點目標、建設任務,科學選擇經營模式。
試點單位充分依托林業科研支撐力量,根據不同的森林類型、經營模式、典型代表性等情況布設監測點位。目前,全省12個試點單位已建立了187個林分監測樣地和561個生態成效監測樣地,樣地監測取得初步成效,為今后森林可持續經營提供了模式和經驗。
通過省、市、縣三級多層次培訓,全省受訓人員已達上千人次,四川已全方位地培訓了一批具有森林可持續經營理論知識的經營型人才,森林可持續經營理論逐漸深入“欠賬”多年的各級林業主管部門和業務人員腦中。
逐“綠”前行,向“美”出發。下一步,四川將繼續強化森林經營理念、加大技術培訓力度、健全森林經營方案制度體系,總結可持續經營試點模式經驗,逐步改變“重造輕管”等觀念,加大“森林經營”力度,推動森林可持續經營的全面實施。(文/王意迦 楊丹)
來源:新華網四川頻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