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時政

為共建“一帶一路”貢獻水利智慧

2023年10月08日09:52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為共建“一帶一路”貢獻水利智慧

  卡塔爾世界杯主場館盧賽爾體育場上,梅西“封王”時,腳下的足球草坪用的是來自中國的地下滲透灌溉技術。這項節水技術由寧夏大學環境資源學院研發,卡塔爾2020年從中國訂購,合作價值達12.64億美元。技術亮點在於把水和肥料直接澆洒在草根上,穩定控制水量,減少在炎熱干旱地區噴洒水源產生的蒸發損失。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年來,三面環沙、氣候干旱的寧夏回族自治區,在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的同時,為自然環境相似的阿拉伯國家貢獻了“寧夏智慧”。

  不久前,在寧夏銀川舉行的第六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上,中國水利科研工作者、水利高校學者及水利工程企業從業者介紹了“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水壩、水電站、水文氣象監測及水衛生監管體系建設中各自貢獻的“中國方案”。

  “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中,東南亞國家高溫多雨、洪澇頻發﹔西亞和北非國家則降水少、氣候干旱。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南京水科院”)院長戴濟群介紹,這些國家建設高土石壩時,研究院參與攻克了大壩施工中應對變形、地震、滲流等不利因素的技術難題,參與設計了反濾層建設方案。目前,這些技術被應用於中國和馬來西亞、老撾、越南等“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80多座高土石壩工程建設。

  “2018年以來,南京水科院與東盟國家在水利水電開發、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水資源開發利用等領域廣泛合作,加強了水庫大壩基礎設施的‘硬聯通’和‘政策-規則-標准’的‘軟聯通’。”戴濟群說。

  戴濟群還特別提到“數字孿生流域建設”工作。當前,中國正系統建構數字孿生水利體系,努力完成數字孿生流域、數字孿生水網、數字孿生工程的頂層設計。例如,數字孿生黃河能把黃河“裝”進計算機,通過全景建模的智能手段,構建擬數字化場景,承載並運行實際治理黃河業務、支撐黃河治理科學決策。今年4月底,中國首個數字孿生流域建設重大項目——長江流域全覆蓋水監控系統建設項目開工建設,3年工期完工后,將全面、精准、智能化提升長江流域監測綜合感知能力和全過程水管控業務應用能力。

  “在數字孿生流域建設中,南京水科院研發的監控、預報、指揮和調度一體化系統平台,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有著良好的國際合作前景和空間。”戴濟群說。

  位於阿聯酋迪拜以南30多公裡海邊的迪拜哈斯彥電站項目,是中國、阿聯酋“一帶一路”合作的重點項目,也是中東地區首個中資企業參與投建和運營的清潔燃煤電站項目,於2017年1月破土動工,其4號機組已於今年5月首次並網一次成功。整個項目投運后,可為迪拜提供大量電力能源,降低當地居民用電成本。

  河海大學水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楊濤介紹,這座電站項目建設期間,該校港口海岸與近海工程學院海岸及海洋工程研究所是復雜水文地質條件下港口建設關鍵技術的研發單位之一。科研團隊根據當地的珊瑚礁海岸波流運動特性,研發出“海上絲路”沿岸波浪分析與預報系統,提出了中長周期波作用下建筑物荷載和船舶泊穩的計算方法,構建了生態敏感海域水環境影響定量綜合評估方法等。

  楊濤說,作為以水利為特色、工科為主的百年高校,河海大學在防災減災領域具備基於通信基站信號大數據的水文氣象密集監測與智慧預警關鍵技術成果,能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在公共災害監測預警方面提供新途徑。

  今年8月,浙江水利水電學院與吉爾吉斯斯坦國立技術大學共建的吉爾吉斯斯坦“魯班工坊”正式投用。依托這個平台,兩國開始合作開展水利水電、電氣、新能源、道路橋梁、鐵道工程、機械、測繪、建筑等專業領域的人才培養,組織師生交流互訪、科學研究合作、信息交流共享等活動。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將依托‘魯班工坊’,對吉爾吉斯斯坦青年職業技術人員開展社會培訓、技術輸出轉移、國際教育認証,輸出中國在水利水電、道路、橋梁建設方面的最新課程建設資源和成果。”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副校長李政輝說,今后通過這座“一帶一路”上的技術驛站,會有更多中國水利水電課程、工程建設標准“走出去”,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培養更多技術人才,推動當地人才就業和經濟發展。

  由中國長江設計集團研發的視聲一體化深水滲漏探測技術,是國內外30多個水利大壩建設工程的一項“神器”。如果大壩出現滲漏,借助水下聲納滲漏檢測技術,能確定滲漏異常區的位置﹔利用水下機器人高清示蹤技術,能准確定位入滲點﹔連通“試驗驗証滲漏通道”,還能檢測滲漏水體的流速,檢測精度比之前的技術版本高100倍﹔檢測水深超150米。

  長江設計集團國際部副主任傅妮介紹,該集團完成的老撾境內重點河流流域綜合規劃、柬埔寨國家水資源綜合規劃和緬甸糧食主產區發展規劃,提高了這些國家水資源規劃、開發、利用和保護的效率。

  “這些水利國際合作的重要技術成果,有望推動‘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涉水領域的學術交流合作,公司的工程治理中心將繼續推動中國技術走出國門、服務‘一帶一路’合作伙伴,為水庫大壩安全貢獻智慧和力量。”傅妮說。(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焦敏龍)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