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財經

國家發改委:中國經濟不存在所謂通縮

2023年09月21日09:24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國家發改委:中國經濟不存在所謂通縮

昨天,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解讀經濟形勢和政策。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叢亮表示,經濟恢復是一個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過程。隨著存量政策與增量政策疊加發力,政策效應不斷累積,積極因素不斷增多,我國經濟將回升向好、長期向好。

中國經濟不存在通縮 后期也不會出現通縮

“目前,內外部看空中國、唱衰中國的雜音不少,我想說的是,這種論調過去從來沒有實現過,現在和未來也注定不會實現。”叢亮強調,8月份以來,各有關方面延續優化一批階段性政策、研究出台一批針對性強的新舉措、積極謀劃一批儲備政策,系統打出了一套政策“組合拳”。

隨著政策組合拳效果不斷顯現,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有所恢復,進出口降幅收窄,居民消費價格由降轉漲,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和企業利潤降幅持續收窄,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小幅回落,制造業PMI持續回升,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在積累、亮點在增多,社會預期有所好轉。

同時,針對經濟形勢變化,各有關部門已常態化開展政策預研儲備,並推動儲備政策適時出台實施。目前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儲備政策已有多項出台,包括提高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標准和部分地區最低工資標准、促進汽車等大宗消費、有序擴大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發行規模等。

針對近期備受關注的物價問題,叢亮表示,今年以來物價仍在低位運行,需要引起重視。但綜合物價水平、需求恢復、經濟增長、貨幣供應量等因素判斷,中國經濟不存在所謂的通縮,后期也不會出現通縮。

“價格指標屬於經濟運行的滯后指標,隨著需求穩步恢復,市場信心逐步增強,經濟運行持續好轉,加上低基數效應逐步減弱,我國物價總水平有望繼續回升並逐步回升到年均值水平附近。”叢亮說。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非常重要 但不是人民幣匯率的全部

今年以來,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全球外匯市場波動較大。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持續承壓。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在發布會上指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非常重要,但並不是人民幣匯率的全部,相比人民幣對美元的雙邊匯率,人民幣對一籃子匯率貨幣能更全面地反映貨幣價值的變化。

鄒瀾介紹,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可以主要關注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發布的人民幣匯率指數。目前包含24種籃子貨幣,對應國家或地區與我國貿易總額佔比超過60%,其中,美元、歐元、日元權重比較大,分別是19.8%、18.2%和9.8%,9月15日,人民幣匯率指數報98.51,較6月末上漲1.8%,其中人民幣對歐元升值2.5,對日元升值4.1。7月中旬以來,得益於國內經濟穩步回升向好,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是穩中有升的,受美元指數走強影響,對美元雙邊匯率有所走貶,對非美元貨幣保持了相對強勢。

“貨幣政策應對超預期挑戰和變化仍然有充足的政策空間。”鄒瀾強調,今年以來,人民銀行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穩健的貨幣政策精准有力,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有力有效應對國內外風險挑戰,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態勢,貨幣信貸政策成效初步顯現,有能力、有信心、有條件維護外匯市場平穩運行。下一階段要堅決對單邊、順周期行為予以糾偏,堅決對擾亂市場秩序行為進行處置,堅決防范匯率超調風險。

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已下達9.55萬億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從過去幾年疫情影響中逐步恢復,總體上呈回升向好態勢。但是一些地方經濟發展后勁不足,財政運行呈現緊平衡狀態。

財政部國庫司司長李先忠表示,2023年,中央財政安排對地方轉移支付10.06萬億元。截至8月底,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已下達9.55萬億元,具備條件的都已經下達完畢,為保障地方財政平穩運行提供了有力財力保障。

財政部建立了全國財政運行監測中心,對各地區財政運行狀況實行“T+1”穿透式監測,涵蓋預算調整、財政收支、轉移支付、庫款余額等40余項監測指標,實現財政資金從預算安排的源頭到使用末端全流程動態監測,對苗頭性問題和風險隱患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兜牢兜實基層“三保”底線。

在專項債方面,李先忠介紹,1-8月,已下達新增專項債券額度3.7萬億元,各級財政部門持續加快專項債券發行使用。1-8月,各地發行用於項目建設等專項債券2.95萬億元,完成全年新增專項債券限額的77.5%,比序時進度快10.8個百分點。債券資金累計支持專項債券項目約2萬個,主要用於市政建設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社會事業、交通基礎設施、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林水利等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重點建設領域,推動一大批惠民生、補短板、強弱項的項目實施,有效發揮政府投資“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

加緊實施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

工業是宏觀經濟的“壓艙石”,是穩增長的主戰場。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陶青介紹,8月份,工業生產穩步恢復,企業效益逐步改善。今年以來,裝備制造業是推動工業增長的主力,特別是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勢頭向好。

8月份,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增速較上月加快0.8個百分點。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持續收窄,8月份的降幅比上月進一步收窄1.4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為97.4%,已經連續兩個月恢復至97%以上的水平。企業利潤降幅也進一步收窄。隨著上游原材料價格的下降,企業營收在出現好轉,企業成本壓力有所緩解。

陶青表示,下一步,要加強政策協同落實,加緊實施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推動穩增長政策落地見效,加強質量品牌建設,推進供給端創新,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創造需求。同時引導企業因地制宜拓展國際市場,進一步挖掘出口潛力。此外,還要加緊增強發展動能,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系統推進5G、智能網聯汽車、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發展,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培育一批增長新引擎,打造競爭新優勢。

(記者 董鑫)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