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財經

曾經掀起居家健身“百鏡大戰”的行業熱潮退去

“魔鏡”如何延續“魔力”?

2023年09月14日07:34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魔鏡”如何延續“魔力”?

川企大調研

  調研企業

  成都擬合未來科技有限公司

  調研主題

  智能健身鏡如何可持續增長

  調研時間

  8月下旬

  今年以來,隨著健身人群回歸線下,一些居家健身設備銷量出現下滑,其中包括前兩年備受追捧的智能健身鏡。

  在健身鏡這個賽道上,成都擬合未來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FITURE沸徹魔鏡”起步很早。2020年10月,該公司就率先在國內推出了智能健身鏡產品,僅兩年時間,公司便已成長為獨角獸企業。

  如何應對消費新變化,繼續保持居家健身產品的可持續增長?近日,由四川日報和省工商聯組成的聯合調研組,走進位於成都天府軟件園的FITURE研發總部,尋找答案。

  調研第1

  “百鏡大戰”下,如何靠差異化取勝?

  聲音:健身鏡賽道沒有絕對的技術壁壘,其核心競爭力在於交互式內容

  智能健身鏡究竟是一款怎樣的鏡子?表面上看起來,這面鏡子像是一面普通的穿衣鏡,但啟動電源后,鏡面屏幕上則出現了多個健身教程,訓練者可跟隨教程中的“教練”,進行瑜伽、搏擊、有氧舞蹈等多種鍛煉。當訓練者的動作不標准時,鏡面還會出現提示信息,幫助用戶矯正姿勢。

  這樣一款看起來有“魔力”的鏡子,售價並不便宜。2020年,FITURE推出的第一代“FITURE沸徹魔鏡”產品,售價高達8000多元。“花幾千元買這樣一面鏡子,會不會在家裡落灰?”一時間,網絡上出現不少這樣的質疑。

  調研中,記者也好奇,智能健身鏡的賣點究竟在哪裡?

  “有了智能健身鏡,相當於把私人教練請回家。”FITURE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付強說,智能健身鏡背后是一套復雜的人工智能技術,產品內置了高清屏幕、麥克風陣列、AI傳感器等智能終端,同時搭載了公司自主研發的姿態識別算法和運動分析引擎,可以對動作進行實時捕捉和分析,用戶不用穿戴任何設備,就能完成人機交互。

  付強表示,傳統的健身不僅受時間和空間限制,而且過程很枯燥,但有了健身鏡,在家就能鍛煉,而且沉浸感和互動性很強。

  2021年,億健、咕咚、樂刻、YUPP等一批運動健身品牌紛紛推出健身鏡產品,甚至百度、華為、小米等巨頭也開始涉足該賽道,行業一時間掀起“百鏡大戰”。

  分析這些品牌的商業模式不難發現,大多數企業走的是軟硬件相結合的路線,通過賣智能設備獲客,再靠線上付費實現長期盈利。

  相似的模式下,如何靠差異化取勝?“AI技術是產品核心競爭力。”付強坦言,健身鏡賽道沒有絕對的技術壁壘,其核心競爭力在於交互式內容。一台設備背后,是強大的教練團隊,上千節健身課程和能更好滿足交互式需要的智能追蹤系統。

  調研第2

  智能健身鏡的長期盈利點在哪裡?

  應對:要通過內容提高用戶的黏性和使用頻率,挖掘用戶長期價值

  今年以來,行業環境發生了巨變。國內健身鏡行業不復前兩年的熱度,一些運動健身品牌的健身鏡產品正遭遇銷售困境。盡管眼下面臨一定壓力,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國內健身市場還有很大增長潛力。

  《2022年中國健身行業數據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的健身人群達3.74億人,但健身人群的平均年支出不到發達國家的兩成。而根據《中國智能體育發展報告》預測,2023年中國智能體育市場規模約達1500億元。

  眼下,健身品牌仍然需要找到穩定且可持續的盈利模式。以頭部健身平台Keep為例,盡管平均月度活躍用戶從2020年的2970萬增長至2022年的3640萬,但淨利潤長期虧損。

  業內人士分析,大部分健身品牌都是以靠賣設備或者平台獲取用戶,在完成用戶積累后,再進一步思考如何提升用戶留存率,以流量為基礎,尋找可行的增值服務模式。

  “我們的會員規模與續費復購,是盈利關鍵。”FITURE聯合創始人兼CEO唐天廣認為,要通過內容提高用戶的黏性和使用頻率,挖掘用戶長期價值。

  如何把用戶資源轉變為商業價值仍然是個難點。“現在用戶對課程收費越來越敏感。”付強坦言,公司不會一味增加收費手段,或者靠短期內薅流量變現。“下一步將努力尋找穩定和有前景的商業變現模式。”

  調研中,記者觀察到,一些頭部品牌已經有了一些積極探索。比如,上半年Keep的虛擬體育賽事業務增長強勁,驅動了該公司會員訂閱及線上付費內容營收同比增長10%。這類虛擬體育賽事和創意營銷活動也被認為是未來健身平台的一大利潤增長點。(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史曉露)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