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市州

嘉陵江畔 曲苑芬芳

——武勝縣積極推進“四川曲藝之鄉”創建紀實

2023年09月08日10:28 | 來源:廣安在線
小字號

原標題:嘉陵江畔 曲苑芬芳

曲藝作為一種傳統的民間藝術形式,在嘉陵江一帶流傳甚廣,也融入了武勝這座江灣之城的文化生活中。

  近年來,武勝縣全面貫徹落實市第六次黨代會“建設中國曲藝名城”的決策部署,堅持亮山亮水亮文化,全力推進“四川省曲藝之鄉”創建工作。隨著時間的推移,武勝曲藝人才隊伍不斷壯大,一部部接地氣有活力的曲藝節目應運而生,群眾性曲藝活動生機勃勃,曲藝佳音唱響在嘉陵江畔。

  建強陣地 全方位營造創建氛圍

  每逢武勝城南小學大課間活動時間,伴隨著悠揚的曲調聲,同學們便有板有眼地做起曲藝動作。他們時而反手亮相,時而單拉山膀,將一些曲藝特色動作做得有模有樣、韻味十足,儼然一個個曲藝小演員。

  這套新穎的曲藝課間操不同於人們想象曲藝中的“唱、念、做、打”,也不是以往體操動作的“橫平豎直”,而是在體操的基礎上,巧妙地融入了傳統曲藝中的手、眼、身、法、步等元素,再加以音韻旋律。

  “我們結合‘曲藝進校園’活動,改編了一套具有學校特色的曲藝廣播操,採取操舞結合的形式,以京劇唱腔為節奏,動作則以曲藝基礎動作為主。”城南小學編舞教師劉詩丹告訴記者,在教學時主要注重京劇范兒,讓學生們可以輕鬆學習,簡單上手。

  “學習曲藝廣播操,能讓學生感受曲藝文化的韻味與魅力,更是為了增強同學們的文化素養和文化自信,對弘揚民族精神,推廣曲藝文化,增進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有一定的意義。”劉詩丹說。

  陣地是培育人才的“搖籃”。目前,武勝建成了一批曲藝陣地,已建成鄉鎮曲藝大舞台21個、學校曲藝傳承基地7個,社區曲藝表演基地5個,規劃建成1個曲藝公園、2個曲藝廣場、1個曲藝小劇場等,曲藝文化主陣地不斷夯實。

  “這些曲藝場所或基地,有的結合當地曲藝文化特色,有的建在百姓‘家門口’,是武勝曲藝陣地的有效延伸和補充。”武勝縣文聯綜合股負責人曾玉娟說,將曲藝文化與城市公園、社區廣場、鄉鎮文體廣場、校園文化建設有機融合,打造曲藝文化景觀,建成曲藝愛好者交流平台,營造“建設中國曲藝名城”的氛圍更加濃厚。

  加強培訓 夯實曲藝傳承發展

  今年2月,武勝縣舉辦了全縣第二期曲藝培訓,邀請到羅捷、許亮、何盟嬌等廣安本地曲藝人才,針對連廂、金錢板、清音等曲藝內容開展培訓。

  培訓活動中,講授者採取輔導講座、現場教學、互動討論等相結合的方式,詳細講解了動作要領、唱腔唱詞。120余名參訓學員認真領悟並學以致用,邊舞邊唱或邊打邊唱,教學效果良好。

  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為弘揚曲藝文化、促進曲藝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整體提升了曲藝隊伍表演水平。在此之前,武勝縣還曾邀請省、市曲藝名家來縣傳授曲藝知識,培育曲藝骨干1000余人次。

  推進“四川省曲藝之鄉”創建,核心之一就是曲藝隊伍建設。近年來,武勝建立健全曲藝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採取“老帶青”“師帶徒”和組建隊伍等方式,建立“請進來”“走出去”等多種培訓機制,每年邀請曲藝名家開展曲藝傳承講座和培訓活動,常態化開展戲曲人才培訓。

  同時,選拔具備條件的青年定向委托培養、挂職鍛煉參加各層級學習交流,積極推薦縣曲協會員逐級加入市、省、國家協會,大力開展曲藝進校園工程,將曲藝人才培訓納入文化館(站)等公共文化機構免費開放范疇,組織本土曲藝愛好者深入鄉鎮(街道)、社區、學校開展“曲藝培訓講堂”等培訓活動,成立盤子、車燈、連廂、快板等曲藝隊伍36支8000余人,進一步奠定了人才基礎。

  豐富形式 推動發展貼近群眾

  今年3月,“禮贊二十大·曲苑競芬芳”武勝縣首屆曲藝文化展演周活動啟動,吸引了千余名群眾駐足觀看。

  曲藝展演中,四川盤子《蠶鄉四月》、微曲藝劇《捉黃鱔》、清音《武勝美》、竹琴《紅梅贊》、三句半《我們都去退低保》、金錢板《脫貧致富奔小康》、連廂《印娃連廂樂》、揚琴《嘉陵情》等節目輪番上演,展示了武勝風景名勝、黨風廉政建設、鄉村振興等內容,贏得現場觀眾陣陣掌聲。

  以群眾為主角,在群眾身邊搭建展演平台。“此次活動涵蓋老、中、青、幼各個年齡段的曲藝愛好者,展示的都是武勝原創曲藝劇目,是武勝鄉土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示。”武勝縣曲藝家協會主席余丹介紹,武勝縣通過豐富活動形式讓群眾進一步感受到曲藝的獨特魅力,在全縣上下形成看曲藝、談曲藝、愛曲藝、支持曲藝發展的良好氛圍。

  未來,武勝縣將常態化開展曲藝“五進”普及活動,結合武勝縣群眾文化活動品牌,開展“嘉陵江灣音樂匯”曲藝展演專場、曲藝競演大賽,鼓勵曲藝愛好者積極參與,開展重點曲藝項目“盤子”廣場舞普及活動,開設廣播和抖音“曲苑歡聲”直播欄目,多形式的曲藝普及展演展播。

  同時,聚焦挖掘廣安本土文化內涵、貼近人民群眾現實生活、弘揚主旋律等方面,開展主題採風、曲藝劇本有獎征集等活動,設立劇本創作團隊獎勵機制,創作和發現一批優秀劇本,將傳統曲藝與現代元素相結合,以“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標准,高品質打造曲藝舞台精品,推動曲藝文化事業蓬勃發展。(武勝融媒 任禹舟 廣安日報記者 文思童 )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