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行美麗大草原
四川省甘孜縣:草原生態修復治理見成效
為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聯合人民網四川頻道邀請相關中央、省級主流媒體開展“‘川’行美麗草原”媒體採訪活動,深入甘孜州、阿壩州高原腹地,聚焦草原保護、修復治理、科技創新等領域,實地探訪基層林草保護一線,重點講述黨員干部群眾一條心,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和修復與保護高寒草原所付出的艱辛努力故事,通過圖文、視頻等形式,全方位、立體化展示近年來四川在草原生態建設方面取得的有效成果。
“無論有再大的困難,我們都要克服,守護好甘孜這片草原。”走在初秋的卡攻鄉庄裡村草原,四川省甘孜縣林草局局長趙杰說著話,輕拂了一下庄裡村草地裡的垂穗披鹼草,這是牧民們今年冬季的重要儲備。
四川省甘孜州甘孜縣卡攻鄉庄裡村的草場。人民網記者 王洪江攝
8月的甘孜縣風景如畫,蔚藍的天空、廣闊的草原,吸引了不少前來游玩的游客。甘孜縣是一個半農半牧縣,草原面積723.93萬畝,受高寒氣候等影響,當地部分草場退化嚴重,自然環境受到了嚴重影響。
近年來,甘孜縣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按照國家、省、州、縣關於草原退化生態治理相關工作要求持續開展草原生態治理,通過人工種草、禁牧輪牧以及草原生態修復等系列措施,實現草畜平衡,草原植被蓋度得以恢復。甘孜縣庄裡村草地裡的垂穗披鹼草今年長勢茂盛,是牧民們冬季重要的放牧點位。談及草原生態修復治理的成果,他們感觸很深。
人工撒種 科學輪牧休牧
與群眾共同治理修復草原
甘孜縣卡攻鄉庄裡村的草場,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格外清新。
進行生態治理后,庄裡村草場的垂穗披鹼草長勢良好。人民網記者 王洪江攝
“庄裡村這片草場現在非常健康,長得非常好,已經達到可以放牧的標准了。”甘孜縣林草局局長趙杰拿著垂穗披鹼草飽滿的麥穗,有些感慨地介紹,以前這裡受氣候、鼠害等因素影響,草原退化嚴重,牦牛基本沒有可食飼草。
趙杰介紹,為了對庄裡村草場進行生態修復,2020年甘孜縣通過草原生態修復治理,經過人工種草,播撒草種、肥料等綜合治理,才將庄裡村3000畝草場植被從不足30%的蓋度恢復到部分已超90%。
據悉,甘孜縣地域遼闊,庄裡村草場只是縣裡進行草原生態修復草場之一。“我們甘孜縣的草原有720多萬畝,還有很多草場需要治理,任務很艱巨。”趙杰說,受地理因素影響,草場修復工作由人工和機械完成。草原修復撒種在春季,大家背著草種邊走邊撒,需要在半個月之內完成幾萬到十幾萬畝的草場撒種工作。他透露,在山坡上撒種也需要技巧,為了防止種子被雨水沖刷,撒種時都是橫向在山坡上走,分為兩組,一組人撒種,一組人在后面耙地,讓泥土蓋上種子。按照標准一畝地需要20斤左右的草種,等到草種長出新芽,再通過施肥、禁牧等措施保護草種生長。
“如果在平坦的草場,就方便多了,撒種就用機器,將種子裝進機器裡,挖溝、播種、填溝一體化,效率更高。”趙杰說,撒草種只是草原生態修復的第一步,他們還會引導當地群眾對撒種修復后的草場進行保護。
隨后,趙杰帶著記者來到甘孜縣下雄鄉地慶一村的草場,這裡還沒有牧民放牧。“甘孜縣林草局以‘1314’草原工作法為抓手,其中三項制度中重要的一項就是輪牧休牧。現在是夏季,正好是牧民們將牛羊趕到最高的山上放牧,到冬天開始下雪時再一步步向下移。這種科學的放牧方式對草場的天然改良以及健康狀態的提升都非常有幫助,如果現在能在這裡看到處都是牦牛,那說明我們的輪牧休牧工作沒有做到位。”趙杰說。
趙杰和同事在庄裡村草場查看牧草長勢。人民網記者 王洪江攝
“在對草原的治理方面國家投入了很多資金,讓現在草原狀況變得特別好。群眾意識跟以前也不一樣了,以前放牧想放哪就放哪,隨便放,對草原承載量造成了負擔。現在我們都是按季節劃分,明確了冬季牧場在什麼地方,夏季牧場在什麼地方,按照輪牧休牧來放牧,這樣很科學,對我們的幫助也更大。”甘孜縣卡攻鄉村民學曲奪吉告訴記者。
“草原是我們農牧民群眾賴以生存的基本空間,是長江上游的重要生態屏障。”趙杰堅定地說:“無論再大的困難,我們都必須要克服,必須要堅持做好草原生態修復和保護。”
打造草種繁育基地
為草原生態保護提供種籽、技術雙支撐
據了解,草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產業,存在巨大發展潛力,牧草種子國產化趨勢已成為必然。2023年初,甘孜縣規劃建設3000畝的草種繁育基地。
正在甘孜縣草種繁育基地忙碌的村民。人民網記者 王洪江攝
“甘孜縣氣候高寒,適宜生長的草種較為局限,耐旱、耐寒、耐貧瘠的垂穗披鹼草就成了優先選項。”趙杰介紹,垂穗披鹼草葉量較少,營養枝條較多,飼用價值中等偏上。分蘖期各種家畜均喜採食﹔抽穗期至始花期收割調制成青干,馬、牛、羊等家畜均喜食﹔開花后與豆科牧草混播,能獲得理想而持久的人工草地。再生能力強,適合作為放牧利用,還有防止土地沙漠化的作用。
據介紹,為了培育出更適宜當地、生命力更加旺盛的草種,甘孜縣草種繁育基還種植了石渠披鹼草、變綠異燕麥、苜蓿、貓尾草等10種草種試驗樣品。
已完成種植工作的甘孜縣草種繁育基地。人民網記者 王洪江攝
“我們規劃的面積是3000畝,現在已經種植完成了3100多畝,計劃建設庫房、科研室、倉庫等基礎設施。”趙杰說,目前基地已經將荒蕪的草地變為可供耕種的“熟地”。
對於未來,趙杰期望把草種繁育基地建設成以甘孜縣為中心的種子實驗中心以及草種交易中心﹔同時,培育出優質鄉土草種,做到滿足甘孜縣以及四川范圍內的用種需求,填補鄉土良種供應不足的漏洞,為草原生態修復和保護提供種籽支撐、技術支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