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時政

中國台灣零零后:希望能去央視春晚唱首歌

2023年09月05日09:01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中國台灣零零后:希望能去央視春晚唱首歌

第十五屆兩岸大學校園歌手邀請賽舉辦前幾天,33名來自中國台灣的大學生收到了一張表格,要填寫最喜歡的3位歌手。很多人寫了周深、薩頂頂、譚維維、張杰等大陸歌手名字。

這份“喜歡”不僅是對大陸歌手,這一次在廈門參加比賽,他們幾乎對一切充滿好奇。

來自中國台灣樹德科技大學的龔正宜,學習音樂劇表演專業,她的媽媽是山東人。從小,媽媽就告訴她大陸有多好,還經常給她和妹妹唱民歌。聽過那麼多歌曲,她最喜歡的是雲南民歌《小河淌水》和黑龍江民歌《烏蘇裡船歌》。“能想象歌中的美景,想和那裡淳朴的人交朋友。”

當聽到比賽現場附近播放廈門民歌《行船歌》時,這個女孩兒想到了台灣歌手卓依婷演唱的歌曲《打漁的兒郎》。

“從小就聽說,閩南地區民謠唱本‘歌仔冊’是從廈門流傳到台灣的。”在龔正宜看來,廈門與台灣一水之隔,兩地通航便利,語言相同,習俗相近,音樂也拉近了兩岸青年的距離。

以前,龔正宜一直不明白媽媽說的“大好河山”指什麼,這次來到大陸,她才知道,原來僅廈門就有大小山脈382座。這幾天看到的先進科技和生活設施,印証了她從小對大陸的期待。

有一支參賽隊伍表演《追夢赤子心》,點燃了全場的激情,選手席中,勤益科技大學的張涵晴紅了眼眶,她被歌詞“向前跑,迎著冷眼和嘲笑”戳中了。

雖然張涵晴在台灣街頭表演4年,但認認真真聽她唱歌的人太少了,“大部分時間沒有觀眾,要學會自娛自樂。”而這一次,當她在舞台上唱歌的時候,台下所有人都在認真看著她,大聲地鼓勵她,“困難總會有的,但不敵我對音樂的熱愛。希望可以帶著吉他走遍世界每個地方,走到更多人的心裡。”

站上比賽舞台的台灣青年,與音樂幾乎都有一種奇妙的連接。

有人從小在舅舅的店裡唱卡拉OK,被家人“抓”到合唱團,哼哼唱唱到了現在﹔有人對音樂一無所知,直到有一天,在同學的建議下參加校內歌唱比賽,沒想到打開了音樂的大門﹔還有人被“珍珠美人魚”主題曲影響,感受到了音樂的奇妙。

“無論原因是什麼,打開音樂世界的大門,就能得到某種治愈。”龔正宜說,不了解她的人形容她是活潑的小精靈,但她曾經是抑郁症患者。父親的突然離世,給了她很大打擊。然而,《彼得·潘》音樂劇又把她“拉”了出來,成為這個女孩兒唯一的精神支柱。這也是她選擇音樂劇表演專業的原因。

“從那以后,我更相信音樂的力量。在人最失望、最痛苦的時候,音樂可以療傷,可以撫慰自己。”龔正宜說。

對於選手們來說,當音樂跨越海峽,兩岸青年學子透過一首首歌曲,不斷努力拉近彼此的距離。

來自台北一所大學的一名學生說,每天比賽結束,兩岸選手都會聚在一個房間裡吃零食、看電影,分享自己的故事。比賽雖然結束,但他們依然保持著聯系,在群裡聊兩岸的天氣,也聊身邊的家長裡短。

來參加活動之前,張涵晴並不太清楚大陸的習慣和風俗,有點擔心會無法融入這裡。但經過這幾天,她的顧慮被打消了,“音樂是可以破圈的,年輕人聚在一起,彼此都很努力地宣告:我想和你做朋友,我們是一家人。”

但她有一個很大的遺憾,原本很希望把《Have a nice day》這首歌送給兩岸的朋友們,“可惜沒有進決賽,不能唱了。”正如歌曲名一樣,她希望所有選手每天都快樂、幸福。

在一份選手信息的表格裡,最后一欄邀請他們說說對音樂的期望。這群00后中有人心氣很高,表示“希望能站在央視春晚唱歌”。還有人說“一開口震懾全場”。有的大學生的願望很朴實,來自致理科技大學的王絜穜說,希望自己能夠“自由自在地唱歌,不再畏懼別人的眼光,這就很滿足”。

(實習生 蔣昕茹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唐軼)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