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的“測繪老兵”楊井源:
丈量祖國大好河山 一個“經緯度”都不能差

自然資源部第三航測遙感院GIS應用開發部副主任楊井源辦公室的牆上,挂著最新版的中國地圖和四川省地圖。其中四川省地圖上有幾處被他用紅筆圈了出來:大約16.3萬平方千米,佔全省總面積33.5%。今年4月前,這些地方是無圖區域。歷時3年多,上述無圖區域測圖工作宣告完成,並根據測繪成果建成了覆蓋全省的1︰10000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使無圖區在四川大地上徹底成為歷史。
楊井源全程參與了四川省1︰10000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建立。在四川省1︰10000無圖區域測圖工程勞動競賽總結表彰會上,四川省總工會授予楊井源“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
今年8月29日是第20個“全國測繪法宣傳日”,前不久他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這是他們獻給祖國山河最好的禮物。
從中專生成長為高級工程師
楊井源出生於重慶市合川區一個農民家庭。1994年,楊井源初中畢業后被當時國內唯一 一所普通中等測繪專業學校——鄭州測繪學校錄取。“那是我人生中最難忘的四年。”楊井源回憶說,學校幾乎沒有最新測繪設備,學習全靠老師講課本知識,唯一一次接觸測繪裝備是畢業實習。
“我從中專畢業就一直干測繪工作。”畢業后,楊井源被分配到遙感院,第一次見到了當時國際上最先進的測繪裝備。“很多都是進口的,從參數到操作流程都要一步步學。”楊井源回憶,那時候單位幾個測繪組每天都是“三班倒”,每個組8小時,最大限度利用好這些儀器設備。
“對測圖員要求很高,雙眼要觀測立體模型,雙手要轉動手輪,左腳要升降高程,右腳要不停地採集地形要素。”楊井源告訴記者,每天要坐8個小時以上,一天下來雙眼昏花,腰酸背痛,晚上還要對採集的地形圖進行編輯整理。正是異常艱辛的測繪工作,在他心裡埋下了必須科技創新,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強度的種子。
“十一五”期間,我國正式提出測繪要向數字化發展。但此時,全國各省級基礎測繪均面臨著制圖數據與建庫數據“兩張皮”的問題。
楊井源解釋,傳統的數字化地形圖的生產,一般包括建庫數據生產和制圖數據生產兩個流程,產生兩套成果數據。“擺在面前的問題很現實,生產周期長、作業效率低、數據一致性差、數據更新復雜。”起初,楊井源並不願意接手這項工作,這對他來說幾乎是全新的領域,一切都要從頭來。“這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他說,但每天看著測繪歸來疲憊不堪的妻子和其他同事,他決定咬緊牙關拼一把,“說不定成了啊,這也是自己多年來的夢想啊。”
2008年開始,在原有技術基礎上,楊井源帶領團隊歷經400多個日日夜夜,經過成百上千次的反復試驗與探索,解決了制圖建庫一體化所面臨的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在國內率先實現了規模化的制圖數據與建庫數據一體化生產,徹底結束了建庫、制圖“兩張皮”的局面。
那段時間,由於經常通宵達旦工作,三十來歲他就禿頂了,同事領導調侃他“聰明絕頂”,但他對掉頭發的事並不太在意,“頭發掉了沒關系,隻要頭不掉,就繼續干下去。”
翻開楊井源當年的筆記本,清晰地寫著這樣一句話:“提升測繪地理信息公共服務能力,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生態文明建設、防災減災、民生保障和重大工程建設等都有著重要意義。”
現在的楊井源是高級工程師,也是單位裡公認的技術革新能手、專家。在他眼中,測繪是一件極其嚴肅的事情,其“精准度”大到關乎國家領土主權,小到房屋選址,容不得半點差錯。閑暇時,楊井源會給女兒講一些工作中的故事,並告訴女兒:“我所做的工作是為丈量祖國山河,一個‘經緯度’都不能差。”
獲得10余項省級科技獎項
“2008年是開始打造信息化測繪生產技術體系的起點。”從生產一線成長起來的楊井源深知用科技創新提升作業效率的重要性。在測繪事業經歷模擬測圖到解析測圖的轉型期裡,楊井源邊干工作邊學習,先后自學了《數據結構》《匯編語言程序設計》《C語言程序設計》等計算機編程知識,通過研發程序並反復測試優化,成功開發出了曲線編輯、等高線內插等實用程序,將地形圖編輯效率提高了30%以上。
之后的數十年間,他更是帶領團隊瞄准生產所需,開發出一系列適用於測繪生產的軟件。“這些軟件來源於生產又服務於生產,很實用。”一位曾經使用過該軟件的外省同行說,“深受作業員、檢查員的喜愛。”
近年來,在楊井源的帶領下,團隊先后研發了影像集群化處理系統、精細DEM自動生產系統等一系列信息化測繪生產軟件,並將其整合升級為集“採編一體、內外一體、圖庫一體、生產質檢一體、調度管理一體”五位一體的信息化測繪生產系統,有效提高生產效率。
目前,該系統被四川省測繪地理信息局指定為四川省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設項目、四川省地理國情普查項目統一使用軟件,並廣泛應用於多個國家、省級重大基礎測繪任務中,軟件成果轉化直接經濟效益近千萬元,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歷時三年的四川省1︰10000無圖區域測圖工程建設期間,楊井源主持研發的地理信息一體化處理系統、電子調繪核查系統等信息化測繪系列生產軟件更是被業內稱為“利劍”。
近年來,楊井源先后參與了省部級科研項目10余項,獲2項發明專利授權,10余項省級科技獎項。
不過,楊井源更願意別人稱呼他是一個“測繪老兵”。未來,他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要聚焦實景三維建設、地理國情監測、國土變更調查等項目生產開展需求對接、技術探索、數據挖掘和服務創新,還要開發“基礎地理實體生產系統”“數據庫驅動的地理信息協同處理系統研發及應用示范”等程序軟件,攻破測繪地理信息支撐服務中的核心問題和關鍵技術……
人物名片
楊井源
現任自然資源部第三航測遙感院GIS應用開發部副主任。深耕信息化測繪領域10余年,參與了省部級科研項目10余項,獲2項發明專利授權,10余項省級科技獎項,“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榮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