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打清涼牌,夏日避暑經濟潛力不斷釋放
廣元:“涼資源”做成“熱經濟”

8月28日,抓住暑期的尾巴,成都市民陳悅和家人從成都出發,自駕來到位於廣元市朝天區的曾家山景區。“在視頻平台看到很多人推薦曾家山,都說避暑很舒服。”在曾家山鴛鴦池森林公園,陳悅和家人搭起帳篷,開啟為期3天的露營之旅。
曾家山露營、魚洞河漂流、唐家河探秘研學……今年夏天,廣元大打清涼牌,加快培育夏季避暑游品牌,把“涼資源”做成“熱經濟”,讓“流量”變“留量”。
據統計,今年6—8月,廣元全市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共接待國內外游客500余萬人次,其中,曾家山景區150余萬人次,大熊貓國家公園唐家河片區23萬余人次,夏日避暑經濟潛力不斷釋放。
一座山帶動一座城
平均海拔1300米、負氧離子33000個每立方厘米……夏季平均氣溫在23℃的曾家山,一直是眾多游客心中的避暑勝地。
曾家鎮民宿“憩心居”的業主王桂容表示,今年7月到8月中旬,客房全滿,基本上都是回頭客。
避暑住宿生意火熱,商業、餐飲、娛樂等也隨之火爆。
“到了晚上,游客都出來逛街、購物、看表演,客流量大,生意就好。”劉斌在曾家鎮榮樂古街開店,銷售曾家山豆腐干、曾家山米珍、麻柳刺繡等農特產品和手工藝品,每天能收入5000元左右。
近年來,廣元市大力發展避暑經濟,建民宿、修道路,不斷提升基礎設施,同時,積極開發新業態,開拓高山避暑游、體驗游、養生游等項目來吸引游客。
以今年火爆的曾家山景區為例,目前,當地已發展品牌酒店、民宿、農家樂等492家,開發特色文創類旅游商品80余種﹔依托李家耍鑼、李家獅舞、平溪儺戲等傳統民俗推出常態化文藝演出和民俗風情篝火晚會﹔打造漢王老街、榮樂古街、五坊街美食城等特色街區。自提檔升級以來,曾家山景區共接待游客50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2億元,帶動了一方經濟發展。
一條河激活一個村
今年7月,廣元市利州區榮山鎮高坑村漁洞河漂流開啟“第一漂”。“周末時經常游客爆滿。”漁洞河漂流中心負責人任三成介紹。
“家門口的風景就能謀生,多好。”高坑村黨總支書記張建表示,為了利用好家門口的“好風景”,村裡經過充分討論,以“旅游+集體經濟”發展的形式,整合各方面資金共1000多萬元,建成漂流、造浪池、兒童沙灘等水上項目。
“開業第一天客流量就達到800余人次,收入10萬余元。”張建說,預計今年整個漂流季總收入可達500余萬元,帶動群眾增收20余萬元,“還增加了40余個就業崗位,同時也輻射帶動了沿線餐飲等服務業發展。”
“有了漂流,我們的收入也增加了。”村民任勇高興地說,除了每天100元的基本工資,還能拿到集體經濟分紅。
將文旅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路徑,廣元一直在探索“旅游+集體經濟”的發展路子。
“單日接待量最高突破1.3萬人次。”廣元市利州區白朝鄉月壩村黨總支書記吳光成介紹,今年以來,全村旅游綜合收入已達4000余萬元,同比增長32.5%,帶動村民們人均增收超過4000元。
一片林走出一條路
“我們遇到了一隻猴子,在保護區工作的叔叔告訴我們那是藏酋猴。”8月20日,參加完大熊貓國家公園唐家河片區自然導賞活動的小朋友孟姝洵高興地說,大家還找到了大熊貓糞便,遇到了紅腹錦雞、小麂、斑羚等多種動物。
因野生動植物種類豐富、可遇見率高,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為暑期學生的“自然課堂”。2022年,唐家河聯合研學機構,推出“五天四夜”深度研游活動,還可探訪原始村落、體驗古法養蜂、參觀青溪古鎮、感受三國歷史等。北京青野生態工作人員陳映峰介紹,截至目前,他們已接待42期自然教育訪客,850人參加自然教育活動。
“村民就是研學向導。”大熊貓國家公園唐家河片區管理處處長諶利民介紹,在探索國家公園的長遠發展中,管理處投入資金,幫助入口村落衣溝村及周邊村民轉變角色,成為“大熊貓公園人”。
“旅游+科普教育”的新型業態,為廣元積極探索文旅長遠發展走出一條新路子。目前,青川縣已建成唐家河自然教育中心、科普館、自然教育解說系統等科普設施,每年接待自然教育訪客2000人次以上,深度體驗團50團次以上。
記者手記
文旅產業升級,要更注重游客需求
從省內旅游業各項數據看,廣元很火。曾家山景區早已成為周邊市州的熱門避暑目的地。
但放眼更大范圍,廣元還不夠火。今年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全國避暑旅游發展報告》提到,我國避暑旅游及相關市場規模已達1.2萬億至1.5萬億元,廣元在其中佔比很少。
在採訪中,當地不少文旅行業從業人員也向記者表示,希望廣元能打造出像貴州“村超”那樣的現象級文旅活動。
現象級的文旅活動或文旅IP,本質上是滿足游客的更高需求:更優質的服務、更新穎的內容、更獨特的體驗感。
廣元已經在探索和實踐的路上。劍閣縣在旅游旺季將企事業單位公共停車位共享給游客免費停車,青川縣從各單位選派百名“微導游”為游客提供暖心志願服務等。
如何進一步提升?西華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廣元市蜀道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蔡東洲建議,在發展避暑經濟等過程中,要充分考慮蜀道文化與不同現代旅游業態相結合,增加蜀道文化、三國文化元素,增加沉浸式表演等,讓廣元的文旅經濟從形式到內容都能得到長足發展。(劉旭 鄢懷林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