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吳艷妮:賽場上自信張揚是優勢 堅持做好自己

“對!對!就這樣!保持……”2023年8月12日上午9時許,天津團泊體育中心田徑訓練館內,女子100米欄運動員吳艷妮正在教練楊輝的指導下進行著訓練。
訓練中,吳艷妮的臉上沒有了觀眾們熟悉的“標志性”笑容。她專注且認真地完成著每一組訓練動作,隻有在訓練間隙,或是戴起耳機聽聽音樂,或與楊教練閑聊幾句,臉上才不時露出微笑……
時間回到8月4日,在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女子100米欄決賽中,吳艷妮以12秒76的成績奪得銀牌。這一成績不僅刷新她的個人最好成績,更讓她達到2024年巴黎奧運會參賽標准,成為四川首個獲得巴黎奧運會參賽資格的運動員。
在結束成都大運會的比賽之后,吳艷妮隻短暫地休整了兩天,便和教練團隊一行來到天津,投入到備戰亞運會和奧運會的系統訓練中。
◆談成都大運會
失冠有遺憾但很滿意
吳艷妮是一名典型的川妹子,性格爽朗、大氣也自信。出生於自貢市富順縣的她,2009年因專業訓練需要注冊入籍內江資中。因從小表現出短跑天賦,她走上了田徑的道路。
在成都大運會女子100米欄比賽項目中,吳艷妮算是“三豐收”:不僅以12秒76的成績奪得銀牌,還在一天內兩度刷新個人最好成績,並達到巴黎奧運會參賽標准,成為四川首個獲得巴黎奧運會參賽資格的運動員。
對於參加成都大運會,吳艷妮告訴記者,這是她第一次在家門口參加國際性賽事,很開心,也很興奮,沒有感覺到緊張,反而是熱血沸騰。吳艷妮坦言,沒有奪冠,還是有點兒遺憾,但對於最終成績她是非常滿意的。因為一天時間兩次刷新個人最好成績,突破了自我。這對於“今年上半年一直在消耗、沒有積累”的她來說,是非常大的進步。
對於現階段的規劃,吳艷妮說,首先就是比好亞運會,對於奧運賽事仍堅持“穩中求進”的計劃,通過努力先讓自己能站在決賽的賽道上﹔對於未來,她表示先把運動員當好,相信自己能跑到32歲,所以隻需要想著好好訓練,其它方面“跑不動了再想”。
◆談走紅和質疑
“一個人做不到人人喜歡”
對於走紅后受到的高度關注,吳艷妮在多次接受記者採訪時均表示:以淡定的心態對待。她認為,一個人難以做到十全十美,也做不到人人喜歡。所以,她隻堅持做好自己,堅持自己的跨欄事業。“突然紅,又突然不紅,很正常。”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賽場下的吳艷妮與賽場上的她判若兩人。賽場上,她自信而霸氣。賽場下,她喜歡戴著耳機聽歌,或者和教練、隊友聊天開玩笑,氣氛融洽,猶如一個鄰家女孩。
吳艷妮也向記者坦言,看到一些“不好聽”的說辭時,心裡也會有點兒不舒服,但一會兒就忘了,也不會過多在意。比如,之前網上有質疑她整容的說法,其實自己只是“割了一個雙眼皮”﹔頭兩年有點嬰兒肥,在后期訓練過程中自然就瘦下來了。此前開直播時有人質疑她“缺錢”,她在直播間霸氣回應“要是缺錢,早就搞直播,不搞田徑了”。
對於網絡上關於她的招牌動作“夸張”“過於高調”等聲音,她說,聽了看了,心裡確實有點兒不舒服,但一樣不會太在意。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吳艷妮沒有隱藏她的“自信”。她說,作為一名運動員,除了專業技能,自信、不怯場也是優勢。隻要能在賽場上放鬆自己,發揮出真實實力,取得好成績就對了﹔別人怎麼看怎麼說,都不重要。“你讓我在賽場下面做(招牌動作),還真做不出來。”
◆談家庭和人生
“母親培養了我自信堅強的性格”
生活中,比起“跨欄女神”“女飛人”等稱號,吳艷妮更喜歡大家叫她“妮姐”,“媽媽也叫我妮姐,我叫媽媽艷姐。”
吳艷妮告訴記者,她是單親家庭,媽媽含辛茹苦把她帶大,“培養了我現在自信、堅強的性格。”也正因為這個性格,造就了她在賽場上的表現,促使她不斷挑戰自我。還有外公,從小就心疼她這個外孫女,在世時經常鼓勵她:“我們艷妮以后肯定會有出息,會是最棒的。”
成都大運會女子100米欄決賽現場,吳艷妮的媽媽、姨媽、姐姐,以及部分親友,都來到現場觀賽,為她加油鼓勁。賽后,吳艷妮激動地哭了。她說,一是因為達到“奧運標”而哭,二是為了感恩家人而哭。一路走來,媽媽太不容易了,還有親友們,給了她太多關心照顧和幫助鼓勵。
“帶她11年了,都成我的閨女了。”61歲的楊輝教練說,吳艷妮是一個很能拼的運動員。這個“拼”,不是說盲目地吃苦訓練,而是在訓練的關鍵節點上“拼”,在質變的節點上“拼”。有時候,吳艷妮會在訓練量上跟教練討價還價,但在關系到關鍵節點的訓練上,她自己都知道全力以赴地去做、去拼。楊輝相信,吳艷妮還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挖掘,“比賽到30多歲沒有問題。”(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袁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