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成都

黨建引領科技賦能 解鎖成都武侯這個生態社區“密碼”

2023年08月11日17:22 |
小字號

“萬壽橋社區在成都三環內擁有700畝綠地,綠化面積達84%。”近日,成都武侯區機投橋街道萬壽橋社區工作人員劉杰一邊進行空氣數據採集,一邊向好奇的游客介紹道。

生態場景+科技賦能

萬壽橋社區位於美麗的清水河畔,社區坐擁“兩河兩園一湖”,具有良好的生態基底,是集人文生態、休閑康養、產業消費於一體的復合型涉農公園社區。

社區通過發動老村民、新市民、企業商家多元參與,通過“黨建+生態+發展”的方式撬動社區集體經濟振興,有效帶動社區治理向綠色低碳、智慧智能發展。打造出以“清綠萬壽”為品牌、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社區。

如今,低碳生活方式已在萬壽橋悄然成為時尚。“上門幫我清理走一大堆雜物,為家裡騰出很多空間,最后還付錢給我,真是舒心!”家住萬壽橋社區的譚剛叫來了“閃電回收”,他說,沒想到現在賣廢品都那麼酷!

每當行人從清水河公園門口走過時,這裡的黃色廢舊物品儲存中轉集裝箱都會引起路人注意。集裝箱外明顯地標示出如何運用互聯網下單進行廢舊物品回收。“人家有閃送,我們有閃電回收。”萬壽橋社區書記黃治俊說,社區支持年輕人創業的這一環保項目一上線就受到居民熱捧,解決了大家的需求。“通過廢舊物品儲存中轉集裝箱外的提示,所有人都可以通過小程序操作。居民在家裡用手機下單預約服務,回收員接到通知會第一時間上門服務。按出售舊物的實際重量分類計算,交易金額會現場線上支付給用戶。”說到社區的這一創新服務,工作人員黃永強很是自豪,他作為用戶已經體驗過好多次,感受頗好。

光伏道路亮化、雨水回收灌溉、空氣檢測、水質監測設備等八大智慧場景,各場景通過社區的智慧治理中心統一管理呈現,實現全方位實時感知、全區域快速反應。清晨,雨水回收噴淋系統澆灌清水河公園植被,大自然的清新扑面而來。午后,專業機構定向收運農家樂餐廚垃圾。夜晚漫步清水河公園,太陽能路燈照亮回家的路……社區全方位全時段無一例外地體現著環保低碳。

“黨群服務中心附近的空氣探頭有異常,請加大巡查力度,搞清楚為什麼會時不時超標。”黃治俊在社區智慧平台上看出端倪馬上通知有關人員。很快,巡邏隊員報回情況——這個區域的空氣探頭之所以超標有兩個原因:一是附近工地正在施工,有揚塵產生,需要增加裸土覆蓋和降塵噴淋系統。二是探頭旁有兩輛私家車,車主開著發動機在車上休息,汽車尾氣被檢測到。緊接著,社區對工地進行了指導,兩輛私家車相繼開走,1號門空氣探頭檢測超標問題迎刃而解。

商圈聯盟 共建共享共贏

強強聯手疊加品牌效應,社區的商圈聯盟不僅商家、居民受益,還為社區發展注入了新活力。轄區企業在獲得社區服務的同時,積極參與社區治理,通過對自身產業進行升級,主動參與社區景觀打造、基礎設施修建等活動。“環境改變、營收增長,社區集體收益也得到壯大,所以共建是相互的,共享是互贏的!”商家代表李政虎說,剛開始一到飯點就堵車,車輛不好停,影響生意。通過商圈聯盟,大家一起反映這個迫在眉捷的問題,社區帶領眾商家一起修路、拓路。一些商家把自家的空地拿出來公用,一時間道路寬了,社區還多出百余個新車位。

社區黨委聚攏社區治理多方力量,打造社區“商圈聯盟”結對稅務、銀行、政府相關部門,組織召開黨建聯席會、經驗分享會,推進營商服務體系,及時回應企業訴求,為商圈發展保駕護航。以清水河公園2號門私房菜為代表的一批商家,響應社區“扮靚園區”活動,主動植綠,不僅美化經營環境,更為園區增光添彩。“我們在商鋪周邊栽花種草,社區在公共區域植綠。今年社區增加的綠色植物少說也投入有20多萬元,整個社區看上去綠色盎然,欣欣向榮。”商家代表蔡曉說,社區的“商圈聯盟”是真正在為大家做實事。

清源草堂項目部主動將圍欄向內退1米,方便游客、車輛進出,在長達200米的圍欄內栽種薔薇,打造園區花徑網紅打卡地,既帶動人氣,又提高了收益……在共同成長的道路上,社區與商戶攜手同行。

黨建+網格+精細化管理

老話說得好: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村看村戶看戶,社員看的是黨支部,但現在火車再快,不僅需要車頭引領,更需要每個人發揮自己的能動性,全民參與才是社區治理的根本。於是,黨建+網格+智慧,織密服務群眾新引擎,實現了服務升級,讓效能疊加。

網格作為最小的基層治理“單元格”,在社區黨委牽頭,黨支部、業委會、物業企業、網格員、樓棟長的多元響應下,網格員、樓棟長敲開了鄰居門:婆婆最近身體怎麼樣,租客換沒有喃?張爺爺,注意安全不要在床上抽煙哈!王哥找到工作沒有,這裡有個保安崗位……一句句暖心的問侯讓居民從陌生到熟悉,由被動安排到主動參與,大家有了更好的歸屬感、獲得感、幸福感。

萬壽橋社區有個小區是鐵路職工家屬院,小區老舊,“城市三高症狀”突出——樓齡高,基礎設施陳舊﹔工齡高,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鐵路工人定居在此﹔黨齡高,小區黨員多達150余名,多為退休黨員。為更好地服務這個“三高”小區,社區黨委通過智慧科技賦能,將小區的全部信息進行錄入,再進行網格化分工。通過平台分析與網格員調查,從小區中發掘出章孃、李姐為代表的多位熱心黨員,她們自主成立家庭鄰裡尋訪關愛服務隊,定期走訪有困難的居民,拉近鄰裡關系。“如果這個老小區有特殊情況發生,社區通過網格員、樓棟長都能第一時間反饋。通過智能+精細化的管理,我們能更好地為居民服務。”黃治俊說。

黨群面對面,服務心貼心,唯有切實解決社區發展治理中的難點、堵點、痛點,才能真正打通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裡”。(華西社區傳媒首席記者 沈悅 攝影報道)

來源:封面新聞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