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遂寧:“數字孿生流域”為河湖健康安全“把脈”

“目前瓊江(遂寧段)數字孿生流域先行先試建設項目已完成數字底板建設,基本完成數字模型的開發,應用平台也在穩步推進。”在遂寧水文中心,副主任於川正在對即將運行的瓊江(遂寧段)數字孿生流域項目進行初步演示。
數字孿生流域對於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和成果運用,逐步構建智慧水利體系有著重要作用。近年來,遂寧積極進行數字孿生流域建設的實踐與探索,以求通過這項新科技提升流域治理管理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
何謂數字孿生流域?據介紹,數字孿生流域建設,是以物理流域為單元、時空數據為底座、數學模型為核心、水利知識為驅動,對物理流域要素和水利治理管理過程進行數字化映射、智能化模擬,實現數字流域與物理流域同步仿真運行、實時信息交互,是智慧水利建設的核心與關鍵。
“以瓊江(遂寧段)為例,通俗來說,就是給瓊江(遂寧段)在計算機中構建一個和物理流域同步的虛擬流域環境,利用數字底板和分布於干支流的監測傳感設備,實現人體神經網絡的作用,可以‘感知’現場的實時動態。”於川說,有了這個“雙胞胎”就像為瓊江(遂寧段)搭建了“指揮沙盤”。
據介紹,瓊江是涪江的一級支流、嘉陵江的二級支流,全長235公裡,發源於資陽市樂至縣,從遂寧市安居區出川,流經重慶市潼南區,最終在銅梁區安居古鎮匯入涪江。其中,遂寧境內瓊江流長過半,達122.6公裡。
針對瓊江川渝跨省河流特性,瓊江(遂寧段)數字孿生流域先行先試項目主要聚焦河湖健康,構建基於數字孿生技術的河湖庫健康評價和河湖長制管理的預報、預警、預案、預演“四預”功能體系。
作為列入水利部先行先試台賬的四川省4個數字孿生先行先試項目之一,瓊江(遂寧段)數字孿生流域先行先試項目是打造川渝示范河湖的重要抓手,也是省市兩級聯合開展數字孿生建設的特色試點。該項目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數據底板建設、模型平台建設、知識平台建設、業務應用建設、水利感知網建設等。
“我們針對城區、薄弱鄉鎮、水利工程等100平方公裡區域重點對象建設L3級精細化數字底板,全流域4400平方公裡范圍建設L2級數字底板。同時,整合已建水文站網、水庫監測站點、山洪監測站點、河長制視頻監測點等共80余處,補充新建自動水質監測站7處,配合無人機、無人船等新型監測手段,構建了覆蓋全流域的水利感知網。”於川坦言,全流域的數字底板和水利感知網,把監測數據和實景信息結合起來,實現了對物理流域的仿真模擬和可視化展示,讓瓊江流域(遂寧段)數字孿生先行先試建設項目變得“耳聰目明”。
同時,遂寧水文中心通過多種水利專業模型平台的建設,可以進行雨水情及水污染傳播預測,並將演算成果進行動態展示,再分析給出應對預案。遂寧水文中心負責人介紹:“瓊江(遂寧段)數字孿生流域先行先試建設項目,將助力實現防洪、治污、水生態監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綜合治理決策提供支撐。”
據悉,該項目建成后,將為其他數字孿生流域、河湖庫健康評價工作積累建設經驗,具有技術攻關和示范引領的作用。下一步,遂寧水文中心將逐步建設覆蓋遂寧市域范圍的數字孿生涪江流域,重點針對沿江城區、水電站、河心洲島等構建精細化數據底板,集成水利感知信息,開發基於防汛抗旱、水資源調度保障、河湖健康復蘇、河道採砂管理等方面的業務應用,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和成果運用,逐步構建遂寧智慧水利體系。(歐歡、張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