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成都

青春奔赴 何以成都

——成都大運會開閉幕式中的城市剪影

2023年08月09日17:50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盛夏的風拂過臉龐,也拉開了一場盛會的帷幕。

7月28日,東安湖體育公園主體育場,懷著激動、興奮、自豪,成都大運會在熱望中開場。

8月8日,成都露天音樂公園,在庄重、溫暖、浪漫的氛圍中,迎來成都大運會閉幕。

這是歡聚與告別的時刻,也是向世界展示成都的舞台。

大運會閉幕式表演。圖源甲丁文化

中國成都,給了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媒體和新聞宣傳部經理亞歷山大·格林一份“巨大的驚喜”,給了厄瓜多爾嘉賓瑪利亞·利馬齊“可以再看一萬遍”的沖動,給了克羅地亞奧委會主席茲拉特科·馬泰沙“向世界傳遞出陽光向上的美好信息”的感受。

觀眾是最好的評判者,從他們的掌聲、歡呼聲中,能看到今日的中國、當下的四川、此刻的成都。

成都與大運會,彼此需要,雙向奔赴。

大運會閉幕式表演。圖源甲丁文化

通過成都大運會,成都城市能級得到提升,國際知名度顯著增加。也通過成都大運會,世界各國能更深入地了解成都,看見這片土地上的奮進青春、夢想擔當,看見悠久歷史、幸福笑顏,看見時代機遇、城市精神,看見中國式現代化的萬千氣象。

青春成都 活力之城

開幕式上,國際大體聯會旗入場,北京冬奧會冠軍蘇翊鳴走在最前面,他即將進入清華大學開啟一段新征程。31名火炬手中,除了航天員葉光富,還有“敬禮娃娃”郎錚,前不久,他拿到了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這場開幕式,全體演員、志願者中99%都是大學生。

閉幕式更是直接採用當下青年人喜愛的歌舞劇嘉年華形式,以“手機”為設計主元素搭建舞台,通過高低錯落的視窗,完成了一場全球聯動的青春“直播”。由四川文化藝術學院大學生自主研發的光感樂器亮相,藝術伴美運動,體育賦能文化。

大運會閉幕式表演。圖源甲丁文化

成都是中國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當青春盛會來到青春之城,那些有關奮斗、擔當與夢想的瞬間,總是讓人記憶猶新。

成都高新區,逾75萬“雙創”人才中,35歲以下青年人才佔比90%。30多歲的陳斯創辦了成都北斗智尋信息技術發展有限公司,其關鍵技術填補了行業空白。一邊奮斗,一邊生活,是陳斯喜歡成都的理由,也打破了很多“少不入川”的偏見。數據顯示,成都創業年輕化特征顯著,全市超80%的創業青年在37歲以下。

大運會開幕式看台上,坐著“可樂男孩”薛梟。“我是一名志願服務的受益者,當年正是解放軍叔叔和志願者將我從汶川地震廢墟裡救出來。”35歲的薛梟如今當上了成都大運會城市志願者,延續無私與大愛。自成都大運會籌辦以來,成都市青年志願者注冊數量從67萬增至139萬,志願服務普及,文明意識提升。

成都大運會志願者。圖據成都大運會官網

調查顯示,在蓉大學生65.82%願意留在成都工作。

年輕人為什麼喜歡成都?

成都已建立26家青年人才驛站,每年服務外地來蓉求職青年1.5萬人次。成都已累計上線800家孵化場所,為8842個青年創業項目提供孵化入駐服務。在成都,24小時便利店比例達到79.7%,位列全國第一。成都新職業人群增量居全國第二位,為他們提供的職工驛站可提供24小時服務……在成都街頭走一走,可以找到年輕人選擇成都的理由。

在成都,14-45歲青年達960.36萬人,佔常住人口的45.87%。去年,成都入選全國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一個更懂年輕人、對青年更友好的城市迎面而來。

青春孕育無限希望,青年創造美好明天。青春主場,年輕的夢想有千百種模樣。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興,成都,正與青年共成長。

悠悠歷史 文化繁榮

太陽神鳥穿越3000年,射出12道金燦燦的光芒﹔華麗的蜀錦,鋪就了運動員入場時的“錦繡之路”﹔說唱俑造型打擊樂手與流行女團歌者古今和鳴,交流碰撞……4500多年文明史、2300多年建城史,來自歷史深處的成都,款款走上大運舞台。

三星堆青銅縱目面具元素亮相,石磬敲擊出古蜀回聲,川劇變臉點燃現場熱情,青衣與說唱歌手深情對唱……在確定與推想中,展開一場超時空對話﹔在傳統與傳承中,體驗巴蜀文化源遠流長。

大學生樂隊現場演奏亞洲、歐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經典音樂﹔中國56個民族的青年合唱《歌唱祖國》﹔大熊貓代表友好,鴿子花象征和平……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中式浪漫詮釋了中華文化的開放自信,東方美學講述著中華文明的大氣包容。

大運會閉幕式表演。圖源甲丁文化

看完開幕式,洪都拉斯運動員阿方索·杜蘭說:“這是我一生中見過的最美麗的儀式之一,因為這場盛會,所有國家聚在一起,感受文化的交流互鑒。”

成都大運會開幕后的第二天,舞劇《大熊貓》在成都城市音樂廳登場,而開幕式前,7月26日,三星堆博物館新館開館﹔7月20日,成都東華門遺址公園開園﹔7月16日,“時間引力——2023成都雙年展”開幕﹔7月14日,成都摩訶池一期向市民敞開大門……有關歷史、文化、藝術的種種,與每一個人不期而遇。

大運會閉幕式表演。圖源甲丁文化

翻開時間的書頁,這裡有“不知飢饉、天府之國”背后的李冰和都江堰,有“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背后的杜甫與草堂,有諸葛亮和武侯祠,有薛濤與望江樓……成都是歷史文化名城,自古就是中外交流的樞紐,是西南絲綢之路上的明珠,文化遺存璀璨奪目,文採風流賡續不絕。

益,古大都會也。有江山之雄,有文物之盛。成都因海納百川、兼容並蓄而始終保持經濟發展、文化繁榮。

在西藏拉薩,由成都企業域上和美集團打造的大型史詩劇《文成公主》常演不衰,11年演出超過1700場,吸引數百萬觀眾走進劇場。通過創新轉化,傳統文化活了起來、火了起來。

今年6月正式開展以來,成都博物館的“漢字中國——方正之間的中華文明”特展,已吸引60余萬人次觀展,中華文明和中華文化得以廣泛傳播推廣。

“漢字中國——方正之間的中華文明”特展。圖據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2022年,成都文創產業增加值2261億元,佔GDP比重達10.9%﹔旅游總收入1814億元,餐飲銷售收入1445億元,居全國副省級城市首位﹔體育產業總規模突破1000億元,體育賽事全球影響力居全球第28位,進入全國前三﹔音樂產業產值503億元,躋身國內音樂產業發展第一梯隊﹔會展總收入711億元,中國城市會展業競爭力指數居全國第4。

擦亮“三城三都”金字招牌,世界文化名城正彰顯新魅力。

公園城市 花重錦城

開幕式上,芙蓉花開迎客來,閉幕式中,珙桐綻放成花海。

這一年,恰逢成都市植物園建園40周年,去年搭乘神舟飛船進入太空的芙蓉種子在這裡入地播種,遷地保育11年,“植物界的大熊貓”珙桐在這裡首次自然開花。

大運會開幕式。新華社記者江宏景攝

開幕式“顯眼包”蓉寶出圈,憨態可掬的大熊貓與青年大學生共舞。

這一年,“花花”成了頂流,成都生物多樣性“家底”更新——截至目前,成都市野生大熊貓已有73隻,佔全國野生大熊貓總數的4%,成都大熊貓人工繁育種群237隻,為全球最大人工繁育種群。

閉幕式倒計時始於“雪山之巔”,一座在雪山下繁華了3000年的城市躍然眼前。

這一年1-6月,成都觀山記錄達到31天,蜀山之后幺妹峰14次露臉,5月10日到5月14日,連續5天可以推窗見雪山。

5月13日,成都天邊出現雪山。圖據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這是全球“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這是中國國寶大熊貓的故鄉,這是世界上唯一能遙望6000米以上雪山的千萬級人口大城市,這裡,是成都!

今年7月,成都錦江南河段北岸經過修復整治正式向公眾開放。“新區域整齊規范,環境好多了,在這裡生活感覺一年比一年好。”68歲的劉忠新家住錦江邊,越來越清澈的美麗錦江讓他欣喜。

2021年10月,大熊貓國家公園正式設立。“相比過去,現在的設備要好得多,但更大的變化,是大家的觀念變化。”宋自強是大熊貓國家公園彭州管護總站的一名巡護員,從事大熊貓保護工作二十余年。

成都在國內率先提出“公眾碳減排積分獎勵、項目碳減排量開發運營”雙路徑碳普惠建設思路。如今,“碳惠天府”平台已累計推出線上線下碳積分場景62個,用戶數超過200萬人,約9萬噸碳減排量實現價值變現。

在成都,不斷壘起的高樓大廈間總是藏著驚喜。盛開三角梅的陽台、設計精巧的口袋公園、鋪滿爬山虎的二環高架……串點成線、連線成片,成都建成區綠地率達38.54%、綠化覆蓋率達44.6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2.24平方米,綠色已成為成都的特色名片。

成都二環高架的爬山虎。圖據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持續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高質量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卷正鋪展開來。

花重錦城,五綠潤城。在新時代《蜀川勝概圖》中,可見公園城市的姿態。

科技實力 奮進新局

開幕式上,焰火成為鏡頭裡的焦點。身處現場,卻聞不到濃重的氣味。這樣的良好體驗來自於低硫、無重金屬高科技環保焰火的使用。

為了豐富舞台效果,開幕式制作團隊專門研發了一套智能控制高空表演裝置和40台激光設備。火炬塔在暴雨中依然熊熊燃燒,其背后凝聚了多項技術。

閉幕式場館,本身就是一場技術革新。

成都露天音樂公園是世界最大的全景式半露天、半室內雙面劇場。但這樣的結構,意味著這個重達3000多噸的劇場正反兩面都不能有任何承重結構,如何實現?

主舞台上,凌空架起了2條跨度達180米的鋼拱,承擔了“脊梁”的作用。這在鋼結構的建筑史上是一次創新,相關設計和技術在國內也是首次運用。

成都大運會閉幕式。圖據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成都大運會,處處彰顯著科技與狠活。170余項創新產品覆蓋30余個場館,為辦賽、參賽、觀賽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全球首款帶有應急功能的服務機器人“蓉寶”機器人,由成都科技企業自主研發,手機一鍵召喚,就能“背”著急救包到達現場。新一代短臨氣象預報基礎模型“蓉城·夔牛”,可實現未來0-2小時短臨降雨預測,更新頻次縮短至6分鐘,分辨率精細到1公裡,這一切,離不開成都智算中心強大的昇騰AI算力資源。

打開大運會這扇窗,一個創新驅動下的成都立體成形。

去年以來,西部(成都)科學城啟動建設了太行實驗室,先后揭牌運行了天府興隆湖實驗室、天府永興實驗室等4個領域天府實驗室,已基本搭建起“國家實驗室+省級實驗室+重點實驗室”的高水平實驗室體系。

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構建了從靶點發現到中試生產全生命周期的科研功能平台109個,累計落戶重要產業項目300余個,聚集引進高素質產業人才1.1萬余人,已走出5家上市企業。

“先確權、后轉化”的新模式,充分促進科技成果在蓉轉化。成都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至今,累計完成分割確權1300余項,新創辦科技企業530余家,帶動社會投資近300億元。

2022年,成都全市GDP歷史性地突破2萬億元,位列全國第七,其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引領作用凸顯。

天府新區興隆湖。圖據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奮進新局,近日印發的《中共成都市委關於堅持科技創新引領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決定》提出,到2027年,西部(成都)科學城初步建成國內一流的創新策源高地,成渝(興隆湖)綜合性科學中心加快建設,高水平實驗室體系全面運行,建成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0個以上,集聚國家產業創新中心等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超170家,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3.6%。

以科技打開未來更多場景,以智慧為美好生活賦能加勁,創新驅動下,超大城市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將越走越寬!(吳喆)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