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總書記剛剛來過這裡 |把古樹名木保護好,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好

人民日報記者 王明峰 王永戰
2023年07月30日09:45 |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小字號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在中國地理南北分界線秦嶺和巴山之間,連接關中平原和四川盆地的古代官道便稱蜀道。向來以險著稱,唐代大詩人李白在千古名篇《蜀道難》中曾如此感嘆蜀道之難。

劍門蜀道,古柏森森。7月2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考察了解古蜀道發展歷程、翠雲廊整體情況和歷史上植柏護柏情況。

翠雲廊是劍門蜀道上的核心地段,也是現存蜀道保護較為完整的一段,因清人詩句“翠雲廊,蒼煙護,花陰雨濕衣,回柯垂葉涼風度”而得名。古柏遮蔽的蜀道猶如蒼龍游走山間,一走進翠雲廊就像進了涼亭。

在古蜀道和金牛道示意圖前,西華師范大學教授蔡東洲向總書記介紹了蜀道的情況。據考古發現和文獻記載,蜀道開通於先秦,開拓於漢魏六朝,興盛於隋唐兩宋時期,完善於元明清。考察過程中,蔡東洲向總書記介紹了蜀道開通和興起的情況。

今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時曾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總書記還在座談會上概括指出了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性、突出的創新性、突出的統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總書記在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導我們不斷深化對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蔡東洲說。

來到蜀道上的劍閣柏處,蔡東洲和劍閣縣委書記楊祖斌分別為總書記介紹了古柏保護的情況。整個翠雲廊現有古樹20973株,其中擁有自秦漢以來樹齡100年以上的古柏20391株。劍門山區氣候和土壤十分適宜柏木生長,千百年來,當地人民都有栽植柏木的傳統。“我向總書記介紹了劍門蜀道歷史上6次大規模植樹行動”,蔡東洲說,我國歷朝歷代都有修路植樹的傳統,植行道樹可以有表道、護路、遮陰的作用。

而這些古柏能完整保存下來,與歷朝的政府和劍門山區百姓的保護有很大關系。聽取情況介紹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片全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之所以能夠延續得這麼久、保護得這麼好,得益於明代開始頒布實行“官民相禁剪伐”、“交樹交印”等制度,一直沿襲至今、相習成風,更得益於當地百姓世代共同守護。這啟示我們,抓生態文明建設必須搭建好制度框架,抓好制度執行,同時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鞏固發展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考察中,楊祖斌向總書記匯報了當地保護古柏的情況。近年來,劍閣出台了《劍閣縣蜀道古柏離任交接制度》,將古柏數量及生長狀況等作為縣鄉黨政主要負責人離任交接重要內容和自然資源審計范圍之一。與此同時,頒布《廣元市劍門蜀道保護條例》等規章制度,明確保護管理責任措施、開發利用原則。“我還向總書記報告了我們堅持‘一樹一檔’挂牌保護、‘一樹一人’日常巡護、‘一樹一策’科學救護等三條措施。”楊祖斌說。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就在近日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聚力保護蜀道和古柏,廣元正持續深化落實林長制,落實《四川省古樹名木保護條例》,全力護好生態。

臨行前,總書記叮囑當地負責同志,要把古樹名木保護好,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好。一條古蜀道,映照華夏史。“我們將不辜負總書記的期望,持續把蜀道研究好,保護好。”蔡東洲說。楊祖斌表示,要把翠雲廊古柏群保護好、發展好、合理利用好,要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翠雲廊古柏群。

(責編:高紅霞、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