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成都雙流賽區 看大運會如何低碳綠色辦賽

場館是大運會賽事的重要載體,也是直觀體現大運會“綠色、節儉、必須”辦賽原則的重要板塊。近日,記者跟隨“愛成都·迎大運”媒體雙流行活動採訪團,走進成都市雙流區,深入了解雙流賽區的准備情況,探尋場館中的“綠色密碼”。
呲呲呲……雙流體育中心羽毛球場館內,工人師傅正借助腳手架等,裝訂好了新增的氛圍物料。7月28至8月8日期間,這裡將舉行羽毛球和田徑兩個比賽項目。
正值炎炎夏日,羽毛球場館如何在降低空調運行成本的同時,為運動員提供穩定、舒適的比賽環境?“秘訣來自羽毛球館頂部。”羽毛球后勤保障副主任於健指著場館上方說。
與常見的場館不同,羽毛球館建筑頂層分布著一條條灰色布袋風筒,“布袋風筒上分布有多排小孔,可以讓空氣分布均勻一致,也能起到降溫作用。”於健解釋,使用時,館內溫度將保持恆溫狀態,且送風速不超過0.2米�秒的標准,確保場地內不受風速的影響。
在雙流體育中心另一側,田徑場館低碳元素也十分顯眼。“為應對賽時運動員衣物運送車輛行駛空間不足問題,田徑場館創新地採用雙向行駛電動車,最大化節約場館空間,提升運行效率。”田徑場館中心宣傳及轉播副經理劉雲嘉介紹。
同樣,從遠處看,成都現代五項賽事中心水球館宛若一片貝殼,別具一格。這樣的設計不僅令人賞心悅目,建筑屋面的金網殼結構更巧妙融合了低碳元素。
“水球館在改建前是游泳擊劍館,建立初期,場館也凸顯了綠色低碳的理念。”水球館相關負責人表示,場館屋面建立了雨水循環利用系統,整個水球館的建筑屋面可最大限度利用自然雨水,供綠化用水和人工湖的平常補水,實現場館低碳節能環保效果的最大化。
漫步在雙流賽區各場館間,沿途可見憨態可掬的“蓉寶”吉祥物形象、“成都歡迎你”等標語已然走上街頭,成都大運會的氛圍也變得越來越濃厚。
而成都大運會雙流賽區帶來的變化,遠不止於此。“雙流體育中心裡的大運場館,不僅將服務本次體育盛會,也將惠及所有雙流區的市民。”成都空港瞿上體育文化產業運營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據了解,成都大運會結束后,雙流體育中心、現代五項賽事中心還將借助賽區優勢,對市民開放“免低開”運動項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籃球,足球,游泳。同時根據季節和節慶開展集市、兒童體驗、露營、路跑等活動,創新雙流體育消費新場景,滿足全民健身多樣化。(王凡、實習生鄧芸)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