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社會

解鎖“伴寵專員”新職業

95后IT女生轉行當職業遛狗人

2023年07月13日07:56 | 來源:華西都市報
小字號

原標題:95后IT女生轉行當職業遛狗人

下午4點,給家裡的小貓重新添水加糧后,王爽收拾好裝備,開始出門上班。她的上班時間不固定,服務對象也有點不同。

  作為國內首家標准化寵物上門服務平台“小布在家”的一名伴寵專員,她當天接到的任務是上門幫助出差多天的客戶遛狗,並清理狗狗的衛生。任務不算艱巨,偶爾也會頭疼。譬如,有時候一天要遛多條狗。

  近年來,國內“它經濟”持續升溫。艾媒咨詢報告顯示,預計2025年中國寵物經濟產業市場規模達8114億元人民幣。

  “伴寵專員”只是寵物產業中細細的分支,這個最早由國外興起的職業,在國內還尚屬小眾。

  “它經濟”千億市場規模下,背后藏著哪些故事?小眾職業發展前景和方向如何?7月12日,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走近上門寵物服務師,解鎖“伴寵專員”新職業。

  在“伴寵專員”工作中找到滿足感

  打開網絡,搜索“伴寵專員”,會跳出寵托師、伴寵師、寵物代喂、上門喂養等多種稱呼。

  盡管目前還沒有一個相對精准的稱呼來囊括其職能,但這個“初出茅廬”的職業似乎漸漸替代了早前寵物寄養的托管方式。

  95后女生王爽最早與伴寵專員這一職業接觸,是出於自身需求。2018年,王爽剛養貓一年,當時她有事要出門,但又不放心將自己的貓咪寄養到寵物店,便在網絡上搜索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式。

  機緣巧合之下,她找到了現在自己工作的平台——小布在家。看到自己的寵物被照看得很好,王爽有了新的想法。

  “那時我還在做網絡優化分析師,剛從外地回來,工資不高。”於是王爽在平台上提交申請,通過嚴格審核培訓后,成為伴寵專員。

  積累了一些回頭客后,王爽覺得這份工作更能夠讓她獲得滿足感,於是辭去了IT工作,開始全職做伴寵專員。

  換好一次性鞋套、戴好一次性手套,進門先消毒,王爽打開關著寵物的籠子,輕聲呼喚。給貓狗喂食、喝水、清理便便,陪它們玩耍……直到帶著垃圾離開,趕往下一位顧客家,這就是王爽工作的日常。

  當她每次上門給寵物配餐,弄好肉凍,擺好盤,蹲在那裡看著寵物吃完時,她總能夠獲得內心的寧靜。

  專業服務獲得客戶肯定

  遛一隻大型犬的時間大約一小時,照顧一隻小型犬的服務總時長約為半小時,通常平台會根據專員提供的住址,分配距離5-7公裡左右的訂單。

  最多的時候,王爽一天跑了18個地方,清晨5點出門,次日凌晨1點才到家。不過平時基本上控制在6家左右,大部分都是回頭客。“雖然有時候很累,但是感覺也很充實,有一種被別人需要的認可感。”

  然而工作並非一帆風順。

  有一次,王爽遇到了一隻特別害怕陌生人的狗狗,比較抗拒,一直對著她叫。於是王爽跟主人和平台三方溝通,開始訓練工作。

  “第一周我們就熟悉,主人不在,隻有我一個人和狗狗單獨相處。”剛開始王爽刻意不理狗狗,獨自坐在房間裡面干自己的事,后面再逐漸給它一些獎勵,或者幫它換一下水,慢慢嘗試接觸。

  每天離開客戶家后,王爽會留下一件自己的衣服,讓狗狗熟悉她的味道。堅持一周后,王爽總算被狗狗接納。

  “后來,我又曾經花了兩個月時間去訓練一隻膽小的狗狗,直到它變得大方。”當狗主人告訴王爽他的狗很害怕其他的狗、隻喜歡跟人玩時,王爽在征求主人的同意后,便嘗試著帶狗狗和其他狗一起玩,后來慢慢地和其他狗融合得比較好。這一次嘗試,得到了顧客肯定,也鞏固了王爽的回頭客源。

  風險暗藏需細細甄別

  公開數據顯示,“寵物代喂”最早在2018年、2019年漸漸興起,2023年年初,需求量開始上漲。在小紅書、微博等用戶平台以“寵物代喂”為關鍵詞搜索,頁面會顯示許多關於提供“寵物上門喂養”的店面或者個人。

  “我覺得可以根據自己的養寵觀念,選擇適合自己的平台,從平台下單。”對王爽來講,她並不太贊同這種“野生模式”。

  在她看來,有平台培訓過是最好的,可以有效規避風險,對於客戶來說也有保障。“個體戶”工作中可能會有遺漏,造成安全問題。王爽坦言,如果要選擇私人代喂的上門人員,一定要具體聊細節。

  王爽對成都很多寵物醫院都有了解,每個區縣的24小時寵物醫院,她會有一個備份。如果在遛狗途中,狗狗出現健康問題,她會先和主人聯系,商量解決辦法。

  關於這方面,劉西西有和王爽同樣的看法,“消費者選擇靠譜專業的服務平台比較重要,平台擁有完善的篩選人員、培訓的機制,給到用戶標准的服務內容,后續會有服務的跟進反饋。”

  目前偶爾從事伴寵專員工作的劉西西介紹,伴寵專員僅是寵物產業裡的細分行業之一,目前還沒有專門的從業標准,其中涉及到的法律問題也較為復雜。如果有平台作為依托,在出現問題時,還能依照明確的服務條款進行協商,如果個人開展業務,口頭協定很難作為定責標准。

  雙向需求決定行業前景

  隨著寵物從功能性角色向家庭成員發生轉化,養寵的理念、市場和環境都在發生變化。寵物相關的需求已經遠遠不再停留於基本喂養,而是更多地向人文關懷、標准規范、個性多元等方向發展。

  “我認為伴寵專員這份職業,正好順應了這種需求和方向。”曾在日本學習寵物相關專業的劉西西,對這份職業的前景充滿憧憬。

  根據劉西西的自身經驗,她認為伴寵專員不僅僅屬於寵物行業,更屬於服務行業。相關信息檢索顯示,當前養寵家庭對於這類服務屬於高需求狀態,寵物主人會因擔心寵物離家應激、寄養隱患、親朋好友上門欠人情等各種原因,從而選擇伴寵專員來照顧寵物。

  另一方面,除了節假日,平時有需求的通常為長期訂單。“曾經有一段時間就有兩戶養寵家庭需要我每天上午、晚上都上門遛狗。這類服務如今更趨向於日常化及常態化,並不僅限於應急需要。”劉西西說。

  當劉西西成為招聘官及培訓官之后,發現有非常多的養寵人士來申請這份工作,可以看到這份工作的需求是雙向的,寵物主人往往自身有這份需求,也希望能夠為同樣有這份需求的寵物家庭提供幫助。

  所以,不僅僅是上門寵物喂養服務有著十分有潛力的市場,也有不少人渴望參與到這份工作中來。上門寵物服務師便剛好提供了這樣一個靈活用工的機會。

  “目前我們公司正在積極聯合高校出台伴寵專員服務標准。”劉西西期待,積極創造寵物友好環境的同時,能夠提高人們養寵的科學理念。

  據《2022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數據顯示,2022年,單隻犬年均消費達2882元,較2021年增長9.4%﹔單隻貓年均消費達1883元,較2021年增長3.1%。

  在未來,“它經濟”這把火,也許會越燒越旺。(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劉彥君)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