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政商動態

阿壩州成立70年:2022年馬爾康市經濟總量達到47.94億元,是1959年的726倍

2023年06月28日10:00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發布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王波攝
發布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王波攝

人民網成都6月28日電 (記者王波)6月27日,馬爾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壯麗輝煌七十年 感恩奮進新阿壩”馬爾康市發展成就主題新聞發布會。記者獲悉,馬爾康市經濟總量從1959年的660.86萬元增長到2022的47.94億元,是1959年的726倍﹔人均GDP從1953年的153.33元增長到2022年的80848元,是1953年的527倍。

成立70年來,馬爾康經濟快速發展、民生不斷改善、社會和諧穩定、干群奮發有為,開啟了建設美麗生態和諧幸福馬爾康的偉大新征程,闊步邁入高質量轉型發展、譜寫偉大復興中國夢馬爾康篇章的新時代。

成立70年來,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綜合實力實現全面飛躍,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建設事業的輝煌成就。經濟總量從1959年的660.86萬元增長到2022的47.94億元,是1959年的726倍﹔人均GDP從1953年的153.33元增長到2022年的80848元,是1953年的527倍﹔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1959年的201萬元增加到2022年的2.8億元,是1959年的140倍。尤其近年來,馬爾康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始終維持在全州前三,2018年獲評“全州縣域經濟強縣”,2021年獲評“四川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全市面貌發生了歷史性巨變,呈現出走向現代化、走向未來的蓬勃生機和活力。

成立70年來,馬爾康搶抓機遇、發展產業,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堅定不移走綠色生態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堅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特色農牧業迅速壯大,生態產業加速崛起,清潔能源基地建設強勁起步,文化旅游、物流快遞、總部經濟、金融保險等服務蓬勃發展,綜合實力實現歷史性跨越。三次產業結構實現了從“二三一”到“三一二”的飛躍,三產結構比為9.2:5.5:85.3,產業發展實現了從百廢待興到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百業興旺的歷史性跨越,2020年獲評“全省服務業發展先進縣”。

成立70年來,馬爾康注重基礎、持續攻堅,城市建設越來越美。全力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成康城錦地、濱江時代廣場、州避難廣場和航空酒店等城市綜合體,推進中心城區老城、卓克基-阿底、俄爾雅和鬆崗組團式發展,拉開了城市發展的新框架。大力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戶戶通電、村村聯網,家家有自來水,組組有硬化路,建成“三家園”鄉鎮3個、“三家園”村23個,農村發展日新月異。榮獲全國文明縣城及省文化先進縣、省綠化模范縣、省衛生城市等數十項榮譽,實現了“從名稱到名片”的華麗轉身,國際生態旅游文化名城正加速成型。

成立70年來,馬爾康人民至上、民生為本,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始終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完成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州復核、省評估和國檢,教育信息化建設成為全州典范,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大力落實創業就業扶持政策,加快建成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12.07%下降至2020年的0,29個貧困村3764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摘帽,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59年的550元增長到2022年的45510元,是1959年前的82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59年的116元提高到2022年的18890元,是1959年前的162倍。2016年獲評“全省脫貧攻堅先進縣”,2021年鬆崗鎮丹波村獲評“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成立70年來,馬爾康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立足綠色生態優勢,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草)等重點生態工程,縱深推進“三大保衛戰”和“四大保護”行動、“五大治理”工程,持續推動長江上游生態保護和建設。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地表水Ⅱ類及以上達標率、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常年保持在100%,全市環境狀況持續保持整體安全,森林面積22.9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34.51%,實現了從砍樹人變植樹人的“綠色轉身”,馬爾康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