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金牛:花式改造城市空間“邊角料”,提升市民“綠色幸福感”

“我們來的時候這個地方是爛渣渣的一堵牆,現在簡直舒服。”張阿姨是成都市金牛區金泉街道的老居民,正在三葉主題公園遛彎的她幾乎每天都要來這裡“打一頭”(四川方言,拜訪一次的意思),“從公園頭穿過去就把菜買了,健身設施又多,又整潔又漂亮,能不常來嗎?”
讓城市土地“失落空間”進化成社區主題公園,近期剛建成開放的三葉主題公園已逐漸融入周邊居民的生活日常。在成都,隨著公園綠地開放版圖擴展,這樣的綠意成就了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底色,也擦亮了市民群眾高品質生活的幸福成色。
據悉,為著力提升城市環境品質,成都城投集團在金牛區大力支持下,積極開展“百個公園”“金角銀邊”“兩拆一增”專項行動,充分挖掘街角轉巷、橋下空間、低效用地等城市中被忽略、未充分利用的剩余空間,通過增綠筑景、場景賦能,打造公園城市美好生活空間。截至目前,共建成開放社區公園9個,還有5個項目被列入建設計劃。
全齡友好的心之居所——三葉主題公園
三葉主題公園。金牛區區委宣傳部供圖
張阿姨說的三葉主題公園,是“百個公園”建設工程之一,位於金牛區金泉街道兩河西三路,佔地約14000平方米,分為生態植物科普區、親子游樂活動區、青春活力運動區等六大板塊。公園以慢跑道為主線環線,休閑步道為次級線路,串聯起各景觀節點和公共空間。令居民感到格外友好的是,公園周邊城市道路和人行道均作開敞式景觀處理,能夠讓人直觀感受到公園配套功能。
走進公園,花團錦簇、綠草茵茵,大人們散步、遛娃,愜意自在﹔孩子們騎車、蹦床,享受童年。不同年齡段的人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心之居所。
“在概念設計上,我們以三葉草隱喻最小家庭單位,而一個個家庭組成了社區,立足於將公園打造為社區和家庭的紐帶。”項目建設方成都城投土地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園內,兒童游樂專區結合文化石裝飾的配套用房形成聯動消費場景,希望下一步通過公園驛站激發出園區的自我造血功能。
極具特色的環線綠道——熊貓綠道
熊貓綠道。金牛區區委宣傳部供圖
約上三五好友,吹著涼風,周末騎車游三環,是今年成都人“新增”的娛樂項目。在北三環路一段,曾經被圍擋圍住的城市待建設用地,騎車需要繞路通行。“兩拆一增”專項行動考慮其作為三環路綠道的一處斷點,為方便市民騎行,便修建了一條約30000平方米的長條形城市環線綠道,將其與三環路綠道連通,打造成以交通功能為主、集散功能為輔的熊貓綠道,最終形成一條“綠色動脈”串聯城市綠色生態空間,成為慢跑、騎行運動愛好者感受運動之美、城市之美的綠色空間。
充滿人文底蘊的小游園——川派藝術盆景園
川派藝術盆景園。金牛區區委宣傳部供圖
荒地變景觀,在金蕊路南側,一個面積約為14000平米的川派藝術盆景園讓人眼前一亮。在此次“兩拆一增”的整治中,植綠增綠約9000平方米,依托現有地勢、古樹名木及區域文化,重點突出地域特色,以延續歷史文脈,彰顯本土特色,打造出突顯區域文化特色的川派藝術盆景園。現在,市民們開車、步行到此處,都願意停下來游玩“打卡”。
除了風景,這裡更是開設了盆景制作技藝教學、非遺文化交流等活動的綠色文化空間,將生態公園美景與川派盆景文化融合,給周邊居民帶來更豐富的藝術體驗感,提供了一個在家門口就可以欣賞美景、體驗藝術的好去處。
生機勃勃的城市微公園——金蕊路與金牛大道交匯處規劃三角綠地
三角綠地。金牛區區委宣傳部供圖
家門口的公園早已不再是稀奇事,但那些小規模的地塊分散閑置在周圍,也能“轉角遇見綠”,為城市增添更多的“金角銀邊”優美空間。
金蕊路與金牛大道交匯處區域的項目,經充分調研人口分布、居住環境、公共綠地現狀等因素后,在方案設計之初,採用了群眾意見,讓群眾也參與到公園建設中來。“這裡綠意環繞,還有各種休閑、運動設施,溫馨又美好!”家住附近澤瑞西園的劉阿姨說,如今這塊三角綠地早已成為她茶余飯后時常“光顧”的地方,“再也不用大老遠跑去其他公園了,每天來這裡散散步、歇歇腳,讓人覺得很放鬆!”(王凡、實習生商譯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