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海拔最高 水光互補電站柯拉投產發電
6月25日,在迎峰度夏之際,中國電建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成都院”)承擔的全球最大、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補電站、雅礱江兩河口水電站水光互補一期項目——柯拉光伏電站投產發電,首次將水光互補運行提升到百萬千瓦級別。
柯拉光伏項目航拍一角。張峰攝
柯拉項目是雅礱江流域清潔能源基地“十四五”時期首個開工建設的水光互補電站,裝機100萬千瓦,共分5個標段同時建設。成都院負責三分之一項目的勘測、設計、採購、施工、調試並網發電,並承擔整個光伏電站的牽頭工作。
項目地處位於雅江縣西部柯拉鄉境內,海拔4000米至4600米,場址面積約1600萬平方米,相當於2000個標准足球場。據項目經理李濤介紹,成都院承建的是海拔最高、規模最大、面積最大、地形最復雜的標段,其中地塊佔比為92%、樁種類佔比75%、支架種類佔比83%,遇到的挑戰也是最大的。
柯拉建設者在現場檢查。張峰攝
成都院2016年開始承擔柯拉項目規劃,2021年啟動可研設計,於2022年7月開工建設。項目所處海拔氧氣含量比平原地區低50%,建設過程中,大風、暴雪、冰凍等極端天氣頻發,加上高寒缺氧、工期緊張,給工程建設帶來嚴峻考驗。此外,晝夜溫差大造成土壤反復凍融,形成“凍豆腐”一樣的結構,需要在半米深的凍土層打入基礎樁。項目部成立攻堅隊,創新開展“引孔-靜壓-回填”工法,將原本疏鬆的“凍豆腐”夯實穩固。
李濤說,面對各種難題挑戰,團隊發揮成都院建設的世界最高海拔風電場等眾多高海拔項目經驗,在創新的基礎上加強管理,與各參建單位一道,使得柯拉創造了大型光伏項目在超高海拔地區冬季連續大規模施工的先例。
成都院負責人張世殊介紹,聚焦服務“雙碳”建新功為目標,高質量建設好這項世界級工程,助推新能源事業長足發展。柯拉電站建成后,每年發出的電量可節約標准煤超6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60萬噸,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優化國家能源結構,助力構建“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具有示范引領作用。
柯拉光伏項目升壓站。邱雲攝
另外,柯拉通過“光伏+基礎設施”“光伏+就業”“光伏+旅游”等一系列措施,帶動民族地區農牧、旅游、交通等產業發展,產生“光伏+N”的效益。成都院在建設中盡可能多的雇佣當地人員。邊巴次仁很高興,“以前,放牧和外出務工是主要收入來源,如今在家門口工作,獲得收入的同時還學會了技術本領。”
項目設計總工程師吳迪解釋,由於光伏發電具有不穩定性、波動性、間歇性,給電網安全帶來一定影響。為了讓它“穩定”下來,水光互補是很好的方案。柯拉發出的電,將接入成都院設計的兩河口水電站,再“打捆”接入電網。
柯拉光伏項目一角。邱雲攝
成都院董事長黃河表示,該院主動融入國家戰略,發揮能源建設優勢,打造綠色高質“標杆工程”,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助力實現“雙碳”目標貢獻成都院力量。(邱雲、張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