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失的金鐲子4年后失而復得的背后:3個成都人跨越4年的“接力賽”

6月8日,在成都市溫江區雲溪派出所內,家住柳城街道永寧路社區的鄭紹南和鐘持玉老兩口,在撿拾物品移交清單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取回了丟失了4年的金手鐲。
“真的沒想到,過去4年了,手鐲還能找回來!”鐘持玉老太從民警手中正式取過手鐲,感動得止不住道謝。
連他們自己都沒有想到,4年前不慎在溫江城西大市場丟失的手鐲還能再找到。
從一個流動的小攤,到在成都市溫江區城西大市場落地扎根,劉成英周邊的店鋪換了一茬又一茬,它還依舊復刻著多年前的老味道。這不僅是食物的美味,更是鐫刻在她心中的人情味兒。
張先生的拾金不昧、劉成英長達4年的詢問、朱海波對失物日夜懸心……一場助力失主找到金鐲子的“接力”,至此順利完結。在朱海波看來,“這不是巧合,而是‘事在人為’”,缺了其中哪一環節,都不會有此完滿結局。
失主 /
丟了4年的金鐲子
沒想到還能找回來
2019年1月21日,鐘持玉老太前往溫江城西大市場(原美好家園菜市),在一家熟食店門口排隊買熟食,等到回家后,她才發現原本應在手腕上的金鐲子不見蹤影。
急切和慌張一下子涌進心頭。鐲子是2015年老人過壽時兒子為她購買的禮物,意義重大。何況當時的購買價格接近9000元,這對於節儉的老人來說無疑是一筆高昂的支出。那時候,鐘持玉的家人幫忙到處尋找,她自己也回到熟食店仔細詢問過,但始終無果。
時間一天天過去,老兩口每每想起不翼而飛的手鐲,心中難免有些不暢快,城西大市場熟食店成了全家人的“禁忌”。此后,鐘持玉便鮮少踏入這裡。
今年6月7日,鐘持玉老太來到了闊別已久的溫江城西大市場,路過這家熟食店,被店主劉成英一眼認出。“阿姨,你之前丟了的鐲子找到沒有?”劉成英告訴她,鐲子就在雲溪派出所,並且囑咐老人一定要帶上購買憑據前去核認。
鐲子真的能在派出所?之前不是沒有尋找過,但始終沒找到,這讓她有些灰心。但鐘持玉老太不想辜負劉成英4年來幫她留心鐲子下落的好意,便在第二天拿著當年的購買憑據和身份証,與老伴兒鄭紹南前往雲溪派出所。
令他們沒想到的是,這丟了4年的金鐲子,真的還能再找回來!花紋、樣式、克重、丟失日期……民警朱海波將遺失物信息和老人口述信息進行一一比對,確認無誤后,朱海波認定鄭紹南和鐘持玉就是這隻手鐲的主人。
店主 /
4年了,依然記著那個
個子不高、臉圓圓的老人
6月14日下午,當記者來到三哥兔丁熟食店時,店主稅興學和劉成英正熟練地切菜、備菜。
劉成英向記者回憶起4年前,老顧客鐘持玉在門口排隊等待購買熟食,卻意外遺失了自己的金鐲子的事情。“阿姨丟失鐲子后來找過一次,但那時我們都不知道鐲子的下落。”劉成英回憶當時的情景,“大概兩三個月后,我和另一位顧客擺龍門陣時才知道是他撿到了。”
原來,就在丟失的當日,這隻手鐲已經被另外一位顧客張先生在熟食店門口拾獲,隨后便交到雲溪派出所。后來,民警也到市場挨家挨戶告知商家:如遇到尋找手鐲的失主,盡快通知他到雲溪派出所認領。
每次進入市場,劉成英都會瞥到門口尋找失主的公告,這也讓劉成英懸了心,“阿姨的鐲子不知道找到沒有?她去雲溪派出所領了沒?”想起這件事,劉成英腦子裡就浮現出那個個子不高、有點胖、臉圓圓的老人。
此后的4年內,劉成英都會在顧客裡仔細尋找老人的影子,每當看到與鐘持玉長相相似的老人,她都滿懷期待地詢問,“阿姨,你之前丟過鐲子沒有?”但都得到否定的回答,這也成為了她心中解不開的結。
今年6月7日,劉成英一眼認出了再次邁入城西大市場的鐘持玉。“剛開始,鐘阿姨還在門口徘徊,猶豫要不要來買。”劉成英一看她的臉便有印象,但因為時隔4年記憶有些模糊,便推了推丈夫讓他辨認,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劉成英這才確定是她!
說到這裡,劉成英似乎還能回想起當時的興奮勁兒,“我招呼她,‘阿姨,來買兔兒不’,等她到門口,我就問她金鐲子的事。沒想到這麼多年她確實沒找到,我便告訴她可能就在雲溪派出所,還囑咐她帶好當時購買手鐲的發票過去核實。”所幸,她這麼多年的牽挂有了著落。
一個有趣的細節是,熟食店靠近門口的牆壁上粘著一個小小的塑料挂鉤。劉成英說,這是熟食店專屬的“遺失角”。“有時候顧客來買東西,經常會不小心落下傘、鑰匙之類的物品,我都會挂在這個挂鉤上,地方敞亮,方便他們一來就能看見。”明晃晃的燈光下,挂鉤閃爍著動人的光芒。
民警 /
無人認領的金手鐲
成了一塊“心病”
當記者來到雲溪派出所大廳時,已是下午六點多,社區民警朱海波剛剛出完警回來。對於朱海波而言,值班時接收轄區內居民的遺失物是家常便飯,“鑰匙、會員卡、身份証,形形色色的遺失物都能在派出所的失物儲藏室裡找到,一般像手機或者身份証之類的貴重物品,很快就有人來認領。”而這隻分量不輕的金手鐲卻4年都沒有找到物主,他說,這也是他一直以來的“心病”。
每年,雲溪派出所都會開展長期無人認領遺失物整理工作。近期,這隻金手鐲再次成為朱海波關注的焦點。“我們當時也是想著碰碰運氣,一直想幫這位拾‘金’不昧的熱心市民了卻心願,於是我根據當年的檔案記錄,再次走訪了城西大市場商家,希望商家能提供有用的信息。”
而這也成為鐘持玉老人找到鐲子的重要轉折點。這次走訪,再次喚起了熟食店主劉成英的記憶,也使得三個人跨越4年的努力,在此處交匯。6月8日,鄭紹南和鐘持玉老人在聽到劉成英提供的線索后,帶著金手鐲的購買發票,相互攙扶著來到雲溪派出所。
“老人對手鐲‘龍鳳呈祥’花紋的描述與失物是一致的,我們到金飾店對失物進行現場稱重,實際重量與購買發票記錄的重量完全一樣。”說到這裡,朱海波不好意思地坦言道,他還留了個心眼,“比對完后,我又詢問老人家當時丟失手鐲的日期,沒想到他們對那天記憶深刻,說是臘月十五,也就是陽歷1月21日,和我們當時的記錄完全吻合。”金鐲子重34.56g,一克不多一克不少,再加上店家的佐証,可以認定鄭紹南和鐘持玉就是這隻手鐲的主人。
面對失而復得的金手鐲,老人滿心歡喜,誠摯感謝每一位幫助他們尋回手鐲的熱心人。6月15日,鐘持玉老人來到派出所,為朱海波送上了一面“熱情服務、文明高效、真心為民、秉公執法”的錦旗。
撿到手鐲的張先生 /
交還失主或交到派出所
是最正確的做法
回想職業生涯的十八年時光裡,這已不是朱海波第一次為居民找回遺失的貴重物品。在一年前,一位溫江的企業財務不慎將繳納電費的7、8萬元現金落在共享單車上。“她用一個很不起眼的口袋裝著錢,就連后面將車騎走的市民都沒發現。”由於當時單車位於四通八達的路口,那時候就連失主都已經放棄,認為能夠找回的幾率很小。
朱海波了解到警情后立刻調來路口監控仔細排查每一條道路。數小時緊盯著屏幕讓他的眼睛早已疲乏酸澀,“還好最終在幾公裡外的一家店鋪中找到了裝著錢的包裹,順利交到失主手上。”而那時,距離財務報警才不到8個小時。
每次接收遺失物品,他都暗暗焦心不已,這不僅源於職業責任,更因為他也曾有過同樣的切身感受。“多年前,我的妻子也丟失過一個裝著身份証、銀行卡和幾千元現金的錢包。”盡管當時很快就在商場前台認領到了,但朱海波仍然記得當時慌張不已的心情。
更何況,4年前,溫江區城西大市場還沒進行改造,附近的攝像頭也不普遍,“那時候如果誰丟了東西,警方隻能用摸排這種最傳統和‘古老’的方式尋找,而且很大概率沒有結果。”而拾到東西的當天,張先生就第一時間將鐲子交給了派出所,這讓朱海波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4年前撿到這支手鐲的張先生表示,他對這段記憶已經很模糊了,但是面對撿拾而來的貴重物品,他從未動過覬覦之心,認為交還失主或交到派出所才是最正確的做法。(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杜玉全 呂佳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