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政商動態

阿壩州鬆潘縣:尋根多彩非遺項目 努力打造“文化鬆潘”

2023年06月15日14:15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藏、羌、回、漢多民族居住村。鬆潘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藏、羌、回、漢多民族居住村。鬆潘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一直以來,阿壩州鬆潘縣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把文化作為旅游的靈魂,深入挖掘文化資源,提煉文化元素。同時,作為一個藏、羌、回、漢等多個民族聚居的千年高原古城,鬆潘縣以自身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聞名國內,有著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藝術,其中最能代表民族融合的就是藏羌回漢花燈舞。各民族在這項民間文藝中,融入自己民族的文化元素,加以推廣並流傳,完全保持著原始古朴的風格,種類之豐富、花紋之精美、做工之細致,富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古城花燈映千年”的花燈,成了鬆潘縣的名片之一。據鬆潘縣志記載,花燈舞產生於清代,滿清時代由當地駐防的巡防軍從北方引進。

絢麗多姿的花燈滿是對生活的憧憬和美好祝福。藏族花燈舞的表演形式各具特色,主要是以藏族民間歌曲或鍋庄舞曲加以伴唱,在耍花燈的過程中融入鍋庄或者藏族舞蹈動作元素,集歌舞樂技等藝術形式為一體。羌族花燈舞主要是將花燈舞形式與羌族歌曲、舞蹈形式接合,形成羌族花燈舞。回族花燈舞具有獨特的表演藝術特征,人數通常在數十人,回族花燈舞在表演的調度中採用擺字、套鏈和疊鏈及頭部顫搖動作的特點。漢族花燈舞,興起於1950年鬆潘縣解放那年,當時為了慶祝鬆潘解放,群眾自發組織花燈隊,歡慶解放勝利﹔改革開放后,為了豐富娛樂文化生活,大小節慶活動,群眾都會跳花燈舞,當地漢族還會教授下一代,學習純手工制作花燈,不讓這種傳統手工制作工藝遺失。

鬆潘縣依托濃郁淳厚的藏、羌、回、漢等多民族民俗文化,做實做好69個具有鬆潘本土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發現、保護、傳承和利用工作,組建鬆州藝術團,打造“鬆州天地”劇場,經過編制改進的回族土琵琶彈唱、藏羌回漢花燈舞、羌族多聲部、藏族迪廈等傳統節目已逐步走向旅游市場,得到了廣大旅客的好評。

鬆潘文旅局文化館館長何歡表示,作為基層文化工作者, 我們將始終立足“文化鬆潘”建設,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資源、提煉文化元素、用好用活文化資源,打造鬆潘縣十大文化品牌,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在產業轉型升級上努力創新,在節會活動舉辦上精益求精,為建設“文化鬆潘”貢獻文體旅力量。(蘇曉英)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