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探秘中子世界 創新核能科技

——走近中科院院士吳宜燦“鳳麟核”創新團隊

本報記者 孫亞慧
2023年06月15日09:3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白雲悠悠、浪花朵朵、海風陣陣、翠嶺綿綿,這裡是濱海名城中國青島。6月上旬,本報記者來到該市嶗山石門山麓的李村河畔,探訪位於該地的“鳳麟核中子科學國際研究院”。

  中子照相機(全名為“緊湊型高分辨率中子照相機”)是該研究院的科研成果轉化項目,是中科院院士吳宜燦“鳳麟核”科研團隊聚焦中子科技創新、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一大碩果。

  近年來,“鳳麟核”科研團隊以核能科技創新為基礎,把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高科技企業、金融資本等資源深度融合,努力探索科技創新與成果高效轉化的路徑並取得顯著成效。

  “中子檢測具有獨特優勢”

  中子是構成原子乃至整個物質世界的基本粒子,被稱為核系統的“靈魂”。中子不帶電,具有抗干擾能力強、穿透能力強、元素檢測靈敏等優勢,因此可以應用於腫瘤精准治療、高精度無損檢測、油氣與礦藏勘探等領域。

  2022年1月,青島市科技局對外公布了一則喜訊:緊湊型高分辨率中子照相機在該市通過專家組評審正式對外發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大學、山東大學、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家一致認為,這項成果成像質量高,其整體技術和指標均位居國際領先水平。

  “鳳麟核中子科學國際研究院”執行院長王芳博士曾在中科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工作多年,她告訴本報記者,中子照相是利用中子束穿過物體時在強度上的衰減變化,對被測物體進行透視成像,從而反映物體內部結構與材料的空間分布、密度等綜合信息。“這項技術可以彌補傳統X射線等無損檢測技術的不足,實現物體深度部位的檢測,並能准確區分不同元素成分,尤其是在金屬包裹輕元素等無損檢測場合,中子檢測具有獨特優勢。”王芳說。

  面前的王芳戴著一副窄框眼鏡,氣質溫婉而堅定,說到研究中取得的成果時,她自豪之情溢於言表。如今,更多“青春力量”綻放於科創征途,像王芳這樣優秀的青年科研工作者,正在奮力攀登新的科研高峰。

  “中子照相機實現了高品質中子源的小型化與高保真中子成像,可以應用於航空航天設備檢測、動力電池檢測、鋼混結構缺陷檢測等。”王芳說,從更具體的應用場景來看,從飛機發動機渦輪葉片殘芯,到鋰電池析鋰和電解液的滲透不均勻……中子照相機都可以使用一雙“慧眼”,看出其中痛點,找到症結所在。

  “青島那年的冬天特別冷,當時的研究院很多地方還是毛坯,我們自己做設計、搞裝修,開始了我們的研發歷程,終於實現了中子照相智能化。”項目骨干王志剛博士這樣回憶說。2020年下半年,他與團隊同仁來到青島,開始了艱苦的科研創業。這群平均年齡隻有30歲出頭的年輕科研人員,在尚未來得及安門窗的實驗室做起研發,甚至還客串裝修隊員角色。

  “做有用的科研”

  在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院區,“鳳麟核”團隊研發的自主知識產權中子精准腫瘤治療臨床裝置(簡稱“中子刀”)正在進行組裝,預計最快將於年內投入臨床試驗。

  中子精准腫瘤治療,又稱為硼中子俘獲治療,是目前國際上前沿的細胞級精度的粒子放療技術。這種技術利用中子與癌細胞中富集的硼發生俘獲反應產生次級粒子,次級粒子射程在一個癌細胞直徑內,從而定向殺死癌細胞,正常細胞則幾乎不受損傷,這為癌症患者特別是中晚期癌症患者帶來了新曙光。

  過往的中子治療依賴於傳統反應堆來提供中子,在醫院進行臨床推廣並不容易。“我們依靠在小型化加速器中子源、中子束精准調控、中子精准治療計劃系統等關鍵技術方面取得的突破,採用小型化加速器中子源產生治療中子束,在安全性和投資成本方面更具優勢。”中子刀項目研究骨干張瀟湘博士說。

  科研成果轉化,往往需要短則幾年、長則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基礎研究沉澱。“做有用的科研”,解決“卡脖子”問題,讓科技成果更好貼近民生、走進千家萬戶,是吳宜燦“鳳麟核”科創團隊孜孜以求的目標。

  將先進中子及輻射輸運技術擴展應用於放射治療領域,這支團隊歷經30余年持續研發,已建立起包括精准計劃、精准定位、精准照射、精准測評在內的“四精”放療技術創新體系,研發了光子/電子、質子、中子等“麒麟刀”系列精准放射治療產品。其中包括中國首個通過國家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的精准放射治療計劃系統,極大地改變了相關產品被國外壟斷的被動局面。2022年10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人工智能醫療器械創新任務揭榜入圍單位中,鳳麟核團隊憑借“智慧化放射治療計劃系統軟件”成為放療行業唯一揭榜單位。

  “我們瞄准國家需求和市場需求來研發產品。”吳宜燦說,科研工作得從“需求”中挖掘問題、提煉問題,從基礎理論研究到技術突破,最終完成產品集成與市場應用。

  更好激發科技人才創新活力

  幾天採訪中,記者聽到最多的便是“雲光寶刀”一詞。這頗具江湖俠氣的名字,匯聚“鳳麟核”團隊研發的代表性產品——“鳳麟雲”智能核科技軟件、“中子光”精密核探測裝備、“核電寶”先進核能系統、“麒麟刀”精准放射治療系統。

  中子軟件是核科學技術的核心載體,是核系統設計創新、安全評價的重要工具。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子軟件受制於人的局面讓吳宜燦非常痛心,從1999年開始,他下定決心研發中國人自己的中子軟件。如今,20多年過去了,“鳳麟雲”智能核科技軟件已走出國門,在全球90個國家、1000余家核相關單位中獲得應用認可。

  據了解,吳宜燦帶領團隊已形成重慶、青島、南京、合肥四大科技研發主基地輻射帶動,安慶、濟南等多個新基地快速建設的格局,幾個基地的研究領域和產業布局各有側重又互為補充。“選擇不同的城市布局科研基地,需要從更長遠的角度考慮。對於這幾個城市來說,南京的營商環境很好,引才誠意十足﹔青島擁有非常開放的城市文化,是創新產業面向國際的重要窗口﹔在重慶,我們則布局在西部科學城,那裡的科創氛圍十分濃厚,當地政府對創新的認識與我們一拍即合。”吳宜燦表示,產業發展更需要團隊作戰、多方多地聯合,團隊會圍繞國家總體規劃布局與當地特色產業,結合自身優勢來布局幾個基地的發展方向。同時,深度融合“研學產金”多方力量,通過這種創新模式,共同推動科技成果快速轉化。

  科技創新的關鍵在於人才。2022年11月,科技部等8部門印發《關於開展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的工作方案》,在6省份和21家科研機構開展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破解人才評價“破四唯”后“立新標”不到位、評價方式創新不到位、資源配置評價改革不到位、用人單位評價制度建設不到位等突出問題。

  “科技人才評價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有賴於各方協同實施。要堅持‘破四唯’和‘立新標’相結合,繼續將科技成果轉化作為重要的評價指標,更好激發科技人才的創新活力。”吳宜燦說。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