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榮光再現!成都金牌球市沸騰歸來

在剛剛過去的五月,出圈的除了“淄博燒烤”,一定還有“成都蓉城”的一席之地。
中超聯賽伊始,被球迷親切稱為“魔鬼主場”的成都鳳凰山專業足球場,已經成為“熱門打卡地”。
在這裡,四萬人的“墨西哥人浪”只是常規操作,在刀鋒球迷會球迷們激情的鼓點中,鳳凰山已然被飛揚的旗幟與雄起吶喊點燃﹔萬人演唱會已逐漸演變成四川足球的傳統,在星星點點的手電筒閃爍下,《親親我的寶貝》《Hey,jude》憑借絕佳氛圍感頻頻刷爆朋友圈。
成都蓉城,這家成立剛剛5年的俱樂部,成績上完成了從中乙到中超第五名的跨越,再次沸騰了球迷們的希望。
球市歸來,一張球票難求
6月3日,是成都蓉城客場挑戰上海海港的日子。雖然不是主場作戰,但客場球票對於近千名前往上海灘看球的成都球迷來說,依然很搶手——成都球迷將主場搶票的熱度:延伸到了客場。
在過去的五月,成都蓉城經歷了5個主場比賽,每場比賽觀眾平均達39565人,幾乎是中超平均上座率的兩倍,已經與英超聯賽的觀眾數相當。不少球迷為了這張門票可謂施展了十八般武藝。
一票難求是種什麼樣的體驗?這個答案,成都蓉城的球迷張衛更有資格回答。“每次都要提前定好鬧鐘,開票時間一到就不斷進小程序刷新。選票的位置更有講究,想近距離看球員,就選紅/黃/綠色區﹔想要靠近刀鋒球迷感受熱鬧氛圍,就選118∼122……”談起搶票攻略,張衛如數家珍。
數萬張門票十分鐘搶空,售票小程序幾近癱瘓是常事。成都蓉城在中超聯賽的6個主場比賽中,上座平均人數接近4萬,“在鳳凰山看中超”一躍成為四川人的新時尚,球迷們仿佛又回到了上世紀滿面春風的甲A時代。
滿血復活的成都金牌球市,在中國足球及球市的“低氣壓”中,實在難得,也格外耀眼。
2022年1月12日,成都蓉城1:0戰勝大連人隊,重回中超聯賽。“中冠—中乙—中甲—中超”的四連跳,給四川足球打了強心針。
時隔十年,當成都足球再次登上頂級聯賽,被引爆的不僅僅是球迷們壓抑許久的激情,更喚醒了屬於一代球迷沉睡的記憶。
“成都球市,圓了我年少的夢!”現場觀賽的球迷李先生留下了激動的眼淚。十歲就開始看球的他,一路陪成都足球走過起起伏伏,如今終於帶著孩子來重溫激情歲月,見証屬於成都足球的雄起。
實際上,“金牌球市”並非徒有虛名,再度歸來,與球迷們的殷切期盼相輔相成的,是成都蓉城的不敗戰績。12輪比賽,12場不敗,蓉城球員們用自己的力量捍衛著“魔鬼主場”的傳說,並以跨賽季連續26輪不敗,追平了2015年廣州恆大創下的連續不敗紀錄,一系列驕人數據仍在不斷續寫、刷新。球隊優異的成績,吸引更多球迷走進球場﹔而高上座率營造出的“魔鬼主場”氛圍,又讓場上球員充滿干勁與激情,奉獻出精彩比賽。兩者相輔相成,形成良性循環。
這個春天,成都鳳凰山專業足球場見証了太多奇跡:紅色的刀鋒球迷海重新點燃中超聯賽,蓉城主場威風凜凜﹔激昂的鼓聲伴著雄起,不斷書寫新的紀錄﹔對足球的熱愛,被球迷們用手電筒匯集成了星星點點,伴著全場大合唱,蔓延到更多球迷心中﹔恰逢母親節的主場,球迷們自發組織在場外分發鮮花﹔兒童節即將來臨,球場上就響起《親親我的寶貝》,小球迷們紛紛奮起喝彩,成都的足球之魂越來越年輕化……
雄起聲漸近,成都球市現象級的火爆,不能僅僅歸因為被一條條熱搜引爆,也不僅僅止於城市的網紅效應,它充滿人情味,也充滿了野心。
回首風雨三十載,傷痛和坎坷賦予了如今成都球市的另一層含義,而如今的良性運轉,更離不開幾代人的試錯與彷徨。
回首30載,一蓑煙雨任平生
2014年11月1日15:50,成都天誠主場4:1戰勝新疆達坂城納歡,而這一時刻,也是自1994年四川全興扛起四川足球大旗以來,四川足球20年職業聯賽之路“歸零”的一刻——這是屬於成都的最后一個主場,也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告別戰。自此之后,成都天誠俱樂部降入乙級,成都足球無奈與業余為伍。而這場告別戰,隻有1518名球迷在球場送別。
過去30年,四川足球崎嶇不平。
全興、冠城、力達士、安納普爾那、五牛、謝菲聯、天誠等俱樂部,它們曾數次燃起球迷們的希望,又像煙火般消逝天際。
誕生、雄起、重組、解散……那些時而沸騰、時而凝固的熱辣回憶,卻組成了球迷們心中的難以磨滅的印記。1994年,是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元年,揭幕戰即在成都打響,而四川足球,也在全興時代登上了巔峰。當時的足壇,被四川全興席卷,在1999年和2000年的甲A聯賽中,四川全興連續奪得季軍。深夜排隊買票的成都球迷,見証了場場爆滿的成都體育中心。每逢四川全興主場作戰,當年僅可容納4萬人的球場座無虛席,買不到票的球迷守在場外,隔空為心中的偶像吶喊助威。
從最低級別的中冠聯賽,到最高級別的中超聯賽,業余聯賽與職業頂級聯賽的距離,仿佛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一切從零開始,再次站上巔峰,成都蓉城用了4年。踏著四川足球浴血拼殺出的路,成都蓉城走得愈發堅定。這家成立5年的國企俱樂部,成績上完成了從中乙到中超第二名的跨越﹔在中超聯賽進入限薪階段的當下,成都蓉城的賽季表現更是可圈可點。
公開資料顯示,蓉城2023賽季中超主場套票方案,最高金額為3360元,最低1200元,散票票價則分為280元、180元、150元、120元、100元五個等級。
保守計算,在每賽季15場的主場比賽中,若平均每場4萬名觀眾,將產生近億元的收入。而這筆收入,也會為球隊提供堅實的保障,進一步支持俱樂部不斷良性發展。
一場比賽,窺見城市生命力
擁有一個體育氛圍濃厚的城市,是球隊保持火爆的原因之一。
五月主場恰逢“五一”勞動節假期,不少旅客將鳳凰山體育公園定為“游覽項目之一”,專程打飛的前來感受風靡全國的鳳凰山“魔鬼主場”。
“羨慕成都的足球氛圍!真希望西安也有這樣完善的球場、這樣過癮的球賽。”來成都旅游的西安人張先生感慨萬千。在他看來,成都的熱情在球場上有著淋漓盡致的體現。
事實上,熱愛足球的基因,早已刻在成都人的骨子裡,而全社會參與熱情高漲,也是城市足球發展的底氣。
目前,成都全市共有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307所、全國足球特色幼兒園130所﹔涵蓋老、中、青、少、兒童共21項62個組(級)別的城市社會足球競賽活動體系﹔全市454片各類足球場地,為社會足球蓬勃開展提供了基礎條件……
乘著打造賽事名城的東風,成都已逐步建立了一套包括組織、競賽、人才培養、評估等在內的城市足球發展體系。
不僅如此,一座賽事名城,球隊、球迷、球場、城市缺一不可。成都依托城市經濟實力,以及舉辦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契機,新建和改造體育場館49個,大型體育場館綜合水平躍進全國前五。
目前,成都全市有各類體育場地5.9萬余個,公共體育場館年均免費或低收費服務市民健身超500萬人次,為體育人口培育、球隊訓練比賽提供了優質的硬件。
蓉城俱樂部大巴車上有這麼一行字:FOR BETTER CITY——自成立之初,蓉城足球俱樂部就喊出“為更好的城市而戰”口號,要打造“全國頂尖足球俱樂部”。
如何進行良性運轉?蓉城俱樂部為此規劃長遠。出圈的“萬人大合唱”、球場上專門設立的紅領巾加油站、上線的周邊購買小程序、積極的媒體運作,著實吸引了一大批“新晉球迷”。而球衣的廣告收入也是俱樂部營收的重要領域,10多個贊助商為俱樂部自我造血能力添磚加瓦。即便如此,中國職業足球俱樂部的發展,依然沒有一個確定的樣板。
30年來,良性運轉的軌道、營收平衡的財務、健康的造血系統仍是無數足球人的心中夢想。
2023年,成都足球迎來新紀元,這是天時﹔俱樂部收入可觀,贊助、合作眾多,專業球場嶄新精致,這是地利﹔成都蓉城頻頻出圈、火遍全網,這是人和。
如今的成都,渴望著一支球隊,為賽事名城貢獻力量﹔而如今的足球,也需要一座城市,無條件信任與支持綠茵夢想。目前中超排名第二的成都蓉城仿佛在無限接近冠軍寶座,但向上攀援的過程中,更需要“降溫”。一夜成名,東風再起並不稀奇,如何在激情中保持冷靜,在漫天的雄起中辨別真正的聲音,是每位足球人最需要做的事。
足球精神,正在一代代的接力中被傳承。
從甲A的四川全興,到如今的成都蓉城,雖然主隊更替迭代,但一座城市的足球文化卻從未被更改。那些堅持、激情、凝聚力,在30年后的今天依然被繼承、延續與發揚。
事實上,“金牌球市”的延續不僅需要凝聚的足球精神、成績優秀的本地球隊做為基礎,還需要社會的各個政府部門的通力配合,各個環節的成熟順暢可最大程度地賦予賽事全面的生命力。以豐富的體育賽事作為交往交融的橋梁紐帶,並成為提升城市全球競爭力、借勢借力推動城市現代化建設事業再上新台階,這些將揭開成都與大型賽事的新篇章。用體育賽事做驅動,撬開城市發展的新活力,這不是成都的首次嘗試。
2023年7月,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即將在成都舉辦,如何將體育文化與體育精神融會貫通,賦能城市精神,這是機遇,更是挑戰。(叢雨萌 川觀新聞記者 薛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