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富順:一座高品質生活宜居濱江之城加速崛起

蜿蜒流淌的沱江見証了歲月更替,如今,擁有“千年古縣、才子之鄉、豆花之城”美名的自貢市富順縣正發生著華麗嬗變。
富順縣委、縣政府超前謀劃、奮力爭先,探索城市更新之路,通過有序實施城市修補、生態保護和修復,加快舊城有機更新,增強縣城的綜合承載能力,為城市發展注入新動能。
多年來,富順人兼顧新與舊、傳承與創新、歷史與現代,在既承載歷史又面向未來中,不斷探索城市有機更新的方向。
今天的富順,城鄉融合發展,加快形成融合互動、共同繁榮的城鄉新形態﹔推進城市更新,城市形象實現跨越式提升﹔公園融入城市,市民“推窗見綠、出門入園”。一座延續千年文脈的高品質生活宜居濱江之城,正從願景走向現實。
古城復興 延續千年文脈煥新顏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除了杭州西湖之外,在富順也有一個遠近聞名的西湖。一到夏天,這個西湖中滿是盛開的荷花,輕風微拂,荷香洋溢。
西湖周邊,正是富順縣城最早發展起來的區域之一。不過隨著新區的迅猛發展,昔日的繁榮老城區漸漸落后。人口多、房屋舊、交通狹窄等瓶頸,嚴重制約著城市發展。
基於此,富順縣開啟了古城復興之路。近幾年來,該縣大力實施背街小巷整治項目,即文廟·西湖景區配套設施建設、市政及配套設施升級改造,包括烈士紀念設施提升行動、文廟·西湖片區綜合整治、舊城三年有機更新改造項目和大巷子配套用房建設四大項目,重塑舊城風貌,激發舊城新活力。
如今,由西湖山水人文景觀片區、文廟才子之鄉文化片區、沱江江岸風光片區、后街川南特色民俗文化片區構成的國家4A級旅游景區——文廟·西湖景區通過提檔升級,煥發出新活力。同時,服務便利多樣的濱湖特色商業街也呈現出“荷塘飄香、晨曦伴讀”的美景。
在推動古城復興過程中,富順縣聚焦“如何留住文化根脈”這個問題,堅持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傳承保護文化遺產、重塑千年古縣風貌,讓人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以該縣趙化鎮為例,富順縣堅持古鎮保護與開發建設並舉,先后建成趙化大橋、污水處理廠、場鎮管網、場鎮道路等基礎設施,還建設及修復劉光第詩文館、惲代英演講舊址、陳剛事跡展陳館、鄉鎮紅色記憶館等文化配套設施,以及游客接待中心、光第公園等,培育了“文旅+研學”“文旅+體驗”“文旅+康養”等新業態。
今天,走進趙化古鎮,明清建筑古色古香,古韻之風讓人流連忘返,“九宮九廟”“九碼頭”“九口十八灘”的古鎮布局更是讓人沉醉其中。這裡,既保留著述說戊戌君子劉光第故事的文物遺跡,也在文旅融合中描繪出被更多人看得見的藍圖。
圍繞建設四川高品質生活宜居濱江之城,富順縣正按照“東拓、南移、北適、西協”四向發展思路,統籌古城有機更新和新城有序拓展,統籌治水與治城、治河與治岸,做活水文章、做美水生態,塑造“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的城市形象,加快建設人、城、景、業相融互促的濱江城市。
園城一體 描繪品質生活新圖景
初夏的傍晚,在富順縣城釜江大道與宋渡路附近,釜溪濱河公園內鮮花盛開、綠意盎然,不少居民來此散步、遛狗、跳舞、鍛煉……大家三五成群,享受愜意時光。
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濱江之城,是富順的時代課題,也是富順人對理想城市發展模式的探索。
近幾年來,富順縣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加速建設綠化公園、持續扮靚城市顏值、提質提速城市建設,為構建園城一體、情景交融、詩意棲居的山水城市新形態而不懈努力。
最近,不少富順人驚喜地發現,在縣城富州大道至光明路段,原本陳舊的區域經過幾個月的綠化提升改造后煥然一新,轉變為綠意盎然、設施齊全的帶狀公園,成為富順居民休閑娛樂的新選擇。
即將全面完工的二環路帶狀公園是富順縣城市花園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帶狀公園西區醫院、帶狀公園瑞和逸景、帶狀公園財富廣場組成,包括園林綠化、人行園路、特色景牆、仿古亭、特色卡座、游樂廣場、兒童沙坑等項目建設。全面完工投用后,這裡將為富順人提供一片休憩、游玩、運動的全新空間。
每逢周末,綠意盎然的北湖半島、海棠錦城“口袋公園”內,總有不少居民悠閑散步,或是健身娛樂,享受著靜謐與閑適。“現在大大小小的公園多喲!我們不再像小時候過節時才去公園,到公園玩成了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縣城居民李逸感觸地說。
當生態宜居成為城市的共同追求,公園已然是群眾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近幾年,富順縣因地制宜、依山就勢建成了一批山體公園、濕地公園、街頭綠地,傾力打造集生態、文化、休閑、健身、旅游於一體的釜溪濱河公園二期、鄧家灣公園、北湖公園二期、二環路帶狀公園等,大力推進規劃建綠、見隙插綠、拆圍透綠、立體增綠,全縣綠化覆蓋率達到50%,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8%,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4平方米,成功創建省級園林縣城。
城市成為公園,公園也是家園。公園融入城市,構成了千年古縣的嶄新圖景。
以民為本 開啟群眾幸福新生活
老舊小區往往留存著一座城市的記憶。在城市更新過程中,富順縣注重修復破損的機體、完善缺失的功能、融入城市的情懷,在點滴中喚醒歷史、留住記憶。其中,老舊小區改造的成效尤為亮眼。
走進剛改造完工的富順縣通江廣場小區,一面巨幅的鹽文化立體全景牆格外引人注目。牆上,不僅展示了古代富順傳統的制鹽場景,講述著自貢的鹽文化、鹽歷史,還展現了富順豆花、富順文廟、富順西湖、迴瀾塔等極具富順地域文化特色的場景和景點。
作為自貢最早的一批商品房,通江廣場小區的房子已有24年房齡。隨著時間推移,基礎設施不配套、小區破舊臟亂、安保不完善等“毛病”讓這裡的居民頗有怨言。
得益於老舊小區改造,今年,它迎來了“逆生長”,讓“老”居民過上“新”生活——小區新增設8台一體化電梯,活動廣場、公共綠地等公共空間擴容提質,水、電、氣、網、路等基礎設施全面完善,排水不暢、停車困難等民生難題逐一解決……
位於富順縣富世街道的富益苑庄小區,原為富益電力公司集資房,這裡的居民大多是老一輩電力工作者,他們有強烈的懷舊情結。根據這點,在小區改造過程中特意融入了“電力元素”,通過打造包括電力風採牆、小區優秀典型人物牆、串並聯電路體驗區等內容的“電力微空間”,既留住曾經的回憶,也展示了富順電力行業的發展進程。
從“住有所居”到“安居宜居”,近年來,富順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強基、治亂、補短、適老、添彩”,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加快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和既有住宅增設電梯。一個個老舊小區通過“重建”,擁有了健身休閑廣場、黨建活動中心以及適老、適幼活動場所﹔照明設施完善、智慧小區建設,居民住得更舒心……
破繭成蝶,價值重塑。當下,千年古縣的大地上,城市更新行動大幕已然開啟,一座高品質生活宜居濱江之城正加速崛起。(周嘉、許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