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金萬裡——中國西南地區青銅文明展”在成都金沙開展

人民網成都5月27日電 5月26日晚,“吉金萬裡——中國西南地區青銅文明展”在四川省成都市金沙遺址博物館啟幕。展覽於5月27日正式面向觀眾開放,將持續展出至8月27日。
開幕式現場。顧一諾攝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北京大學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主任孫華,四川大學文科講席教授、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水城等專家,以及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四川博物院、雲南省博物館、貴州省博物館、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等近30家參展單位代表出席此次開幕活動。
先秦至秦漢時期,西南各地先后進入青銅時代,孕育出燦若星辰的古代青銅文明,在中國古代文明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本次展覽集結了四川、重慶、雲南、貴州、廣西5省市32家文博單位的精品文物294件(套),以先秦至秦漢時期的青銅器為代表,涉及考古遺址近百處,講述中國西南各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故事。
展覽從中國西南地區的宏觀視角出發,選取了各地區的最具代表性的遺址,如川渝地區的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涪陵小田溪墓地等,其中不乏歷年的中國十大考古發現成果以及近年來的一些考古新發現,是“考古實証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重要見証。
此次展覽展出的一級文物超過百件,有88件(套)文物為首次外展。此外,此次展覽更是集結了“成都”銘文矛、虎頭紋“成都”銘文青銅矛和“九年呂不韋”銘文戈等珍貴文物,並首次將3件刻有“成都”銘文的兵器進行集中展示。
展覽分為“序廳”“川渝地區”“雲南地區”“黔桂地區”“融入華夏(尾廳)”5個部分。序廳和尾廳採用金色作為主色調,利用沉浸式多媒體展示方式,展示了西南地區青銅文明從多元走向一體的歷程。展覽主體部分則以川渝代表性器物的吉金色、雲南的雲山藍和黔桂山脈的石綠色作為主色調,引導觀眾領略西南各地獨特的青銅文化風貌。
展覽中還採用了特別的展示手法,通過多媒體視頻和投影技術,讓青銅器上的繁復圖案“動起來”,再現了當時戰爭和宴樂場景。此外,展牆上展示了《史記》《漢書》《后漢書》等歷史文獻中關於西南地區的記載,使觀眾在歷史記載和文物實証的交相輝映下更深入地了解古代西南青銅文化的神秘與遙遠。
展覽特別打造了一個括弧形空間,集中展示了來自廣西、雲南、貴州和四川的6件銅鼓,並輔以巨幅投影視頻和太陽神鳥燈雕,營造沉浸式的光影效果,展現各民族間共通的精神和情感紐帶。
此次展覽還精心設計了一系列與觀眾互動的活動和體驗項目。觀眾不僅可以參與“人人都是策展人”互動項目,自主選擇展品並布展,還可以撰寫自己喜歡的展覽文案,打造屬於自己的線上展覽。此外,展覽還將推出中英雙語微信導覽,以滿足國內外觀眾的需求,迎接即將在成都舉辦的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
展覽期間,金沙遺址博物館還將邀請專家學者舉辦相關學術講座,探討西南青銅文明的研究成果。同時,博物館還將開展西南“銅”趣、青銅器小百科、青銅文物填色等主題社教活動,為觀眾帶來一系列動手動腦的互動體驗。此外,博物館還將推出360°全景導覽等線上線下活動,打造一場充滿互動性、趣味性和知識性的青銅文化盛宴。
本次展覽還特別匯集了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和黔西南州博物館的53款共800余件主題文創產品,讓觀眾在觀展的同時也能帶回一份青銅文化的珍貴體驗。
金沙遺址博物館一位工作人員表示,這場展覽的舉辦不僅為人們提供了一次獨特的歷史之旅,也展現了中國西南地區豐富的文化底蘊和深厚的歷史積澱,無論是對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還是對歷史發展的追溯與研究,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劉海天、實習生顧一諾)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