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虛擬人主播帶貨靠譜嗎?
業內人士:缺乏煙火氣和人情味很難長遠

半夜2點,因為失眠你隨手打開了一個視頻APP,卻發現仍有人在直播帶貨。你驚訝地點進直播間,看到主播畫著精致的妝容,正元氣滿滿地介紹商品,絲毫沒有熬夜的疲態。懷著疑惑看了一會兒,你才了然道:“原來不是真人在直播。”
以上場景略顯科幻,但虛擬人目前的確已經進入了直播行業,化身為24小時直播不休息的“卷王”主播,引發虛擬人上崗潮。隨著AICG(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技術的發展,還可能有越來越多的AI主播上崗。
數據顯示,中國虛擬人帶動產業市場規模和核心市場規模預計2025年將分別達到6402.7億元和480.6億元。而虛擬人在直播行業中似乎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近年來,隨著數字經濟新業態的崛起,直播人才缺口一直在擴大。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直播人才缺口為800萬人,這個人數預計在2025年增至1941.5萬。虛擬主播或成為填補這一缺口的角色。僅在2021年至2022年間,中國虛擬主播企業注冊數就幾近翻倍,由564家增長至948家。
那麼,面對未來可能成批來襲的AI主播,公眾怎麼看?5月7日,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採訪了直播領域的業內人士和喜歡通過直播購物的消費者。
知名餐飲品牌營銷負責人:
AI直播
就像沒煙火氣的無人餐廳
大龍燚品牌營銷負責人任俊並不是很看好數字人直播帶貨。
“雖然可以節約成本,但是它會使整個直播過程顯得死板、機械化。現在餐飲的直播賽道,都在不停地‘卷話術’‘卷場景’‘卷主播’,如果使用數字人,可能隻有死路一條。而且在整個過程當中,要比用戶下單、比投流、比互動、比你如何去吸引大家來參觀,需要去搭建場景,比如說彈個吉他、吊個秋千,觀眾就喜歡有一些人情味的東西,這些東西都是AI主播做不到的。”
據任俊介紹,成都很多餐飲直播機構越來越拼場景,一場大型的直播可以花好幾萬元甚至10萬元,隻為做場景。因此,從長遠看,AI和真人直播相比一定“卷”不動:“短期做一場AI直播,大家看個稀奇可以,最終拉動的網站成交金額絕對是沒法和真人主播相比的。”
任俊最后說:“我個人還覺得AI直播有悖於短視頻平台邏輯以及品牌傳播邏輯。短視頻內容生產也好、直播也好,都需要不斷燒腦和創新。如果把直播間當作類似餐飲空間和門頭設計一樣去看,AI直播就像你走進了一家全是預制菜、全是機器人傳菜的無人餐廳,沒有煙火氣、沒有鍋氣也沒人情味,過了這個新鮮勁,就會‘死掉’。”
主播培訓機構:
數字人直播帶貨難
隻能降低成本
四川逗趣律動科技有限公司的業務之一是培訓主播。對於數字人直播,該公司負責人羅杰認為,直觀上看,數字人能幫助商家降低直播成本,但最終能否成功“帶貨”,還需要打一個問號。
“數字人直播其實最核心的邏輯就是降低直播成本,像成都的主播基本上150元至200元一個小時,如果商家自己請主播帶貨,一個月最少也要支付6000元到8000元的薪酬。每個主播一天最好的狀態隻有4個小時。相比之下,隻要不斷電,數字人主播可以24小時一直播,但能不能把貨賣出去不好說。反正我沒有看到數字人直播拿到過特別大的單,除非那種特別好的品牌,‘貨帶人’的那種可能會走一些量,如果要‘人帶貨’的話,估計非常難。”
羅杰表示,作為受眾,“如果我看到數字人帶貨,基本上會一滑而過,就像那些機器人給你打電話一樣,其實是感覺很不舒服的一件事,但也不排除制作數字人的商家來割韭菜。直播電商最核心的還是面對面的互動推薦,可能很少有人會在數字直播間買東西。”
也有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以目前的技術,數字人肯定暫時無法代替董宇輝等有著強烈個人風格的頭部主播,如果是一些“貨帶人”的品牌直播間,應該可以讓數字人上位。
普通網購愛好者:
美妝服飾類
還是想看真人主播
很多網友感受過AI主播帶貨。有位網友說:“看了一段AI主播帶貨,完全看不出是虛擬人,唯一的缺點是沒有辦法跟觀眾互動。 ”也有網友說:“第一次看AI直播帶貨,還是挺震驚的,不過效果沒有真人主播好,語音語調不是很自然 。”
小李是一位網購愛好者,尤其喜歡蹲守直播間購物。對於數字人直播,她略有耳聞。不過她認為,數字人直播可能更適合推銷一些門票和優惠券。
“比如夏天買一些奶茶的優惠券、團購券,還有一些展覽的門票,這些場景由虛擬主播出面甚至沒有主播都可以,因為消費者本身對這些品牌是了解體驗過的,有一定的信任度,不需要真人主播反復游說和介紹。如果涉及一些美妝和服飾類的,還是希望能夠真人直播,現場給大家展示,像一些衣服的上身效果,這些應該是數字人主播做不到的吧。”
“主要看商品的具體種類。”在小李看來,數字人主播可能會承擔一些品類的帶貨,但應該不會大面積地取代真人主播,“畢竟觀眾不想純粹面對一個機器,不然和那種天天喊‘最后三天大甩賣’的循環噪音式播放有什麼區別?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互動很難得,我們不想完全活在虛擬世界。”(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吳德玉 譚羽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